求医问药的误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137978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医问药的误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求医问药的误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求医问药的误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求医问药的误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求医问药的误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求医问药的误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医问药的误区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祝林,求医问药的常见误区,药物的“好与坏”,什么是“好药”?什么是“不好的药”? “好药”有标准吗? 你凭什么买药? 你了解药物的性价比吗?,药物的“好与坏”,广告药物的陷阱 名称的改变(基本成分相同):再林阿莫西林颗粒,氯霉素眼药水润舒,速效伤风胶囊 快克等 概念的偷换:保健类药品 剂型的改变:片剂胶囊冲剂针剂,药物的“好与坏”,有这么个现象:同一种药能有十几到几十个名字,单价从几毛钱到上佰元不等,往往是一个药品换个“行头”改个名,摇身一变成新药,“身价”就立刻飙升。而事实上,这些所谓“新药”良莠不齐,坑害了病人,药物的“好与坏”,按照一位药企老总的说法,“研究所也就是挂个名,最多把片剂

2、改成针剂,因为针剂的销售量是稳定的,病人可以开了药不去拿,但是开了针很少有不打的。除了改剂型,还改包装,改规格,加一些辅助成分”。,药物的“好与坏”,二道贩子的利润 例如:一些价廉的老药(如它巴唑)由于无利可图,现在药企很少生产,医院很少用,代之的是进口药(如赛治) ,价格上涨了N多倍。又如止血敏针剂,一支大约3毛钱,现在大医院很少见到了,代之的是立止血,巴曲亭等,一支大约是30元钱。等等,药物的“好与坏”,药价包括了行贿成本:政府官员和医务人员,药物的“好与坏”,一种新药从研究开发到生产有很多程序,最少需要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成本很高。为了尽快获得新药注册批号,占领市场,通过行贿官员

3、来得到(原药监总局局长郑筱萸例子)。有的药甚至是还在临床试验阶段。还有就是铺天盖地的广告。“羊毛出在羊身上”。,药物的“好与坏”,一种新药或是老药新包装,要在医院用出去,必须给医生一定的提成,这就势必导致医生多开药,开大处方,开同类药物中昂贵的药(我们现在欣喜的看到反商业贿赂)。,药物宣传的招数,1、制造恐慌气氛 2、夸大疗效的“药到病除” 3、 “祖传秘方” “特色专家” 4、移花接木的“药食两用” 5、信誓旦旦的“无效退款”,招数1:制造恐慌气氛,前些年社会上刮起过“补锌热”、“补铁热”、“补钙热”,这些广告宣传给人们造成了一种恐慌人人“缺铁”、“缺锌”、“缺钙”,不补不行。,招数2:制造

4、恐慌气氛,现在有的药品广告声称“呼吸系统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必须“杀灭肺内病毒,清除肺内垃圾”。另一个推销更年期药物的广告说:“死于因更年期综合征引发重大疾病的妇女达1220万人以上,占其他疾病的82。”您瞧,更年期又成了女性的“第一杀手”,但这无外乎是为了销售某某女性养颜药。,招数2 :夸大疗效的“药到病除”,什么“神方神药神效”、“超强疗效三天回报”、“只需一用立竿见影”等都在夸大疗效,广告中的所谓专家学者其实都是临时演员,著名主持人是真的,可是其讲话的内容大部分都是PS的(更多的是虚假广告,现在已经开始整顿了)。,招数3“祖传秘方” “特色专家”,在一些医疗广告中,自称秘方秘

5、药的随处可见,确实蒙住了不少人。其实,药物在用于临床之前都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严格的药理和毒理试验,获得通过后再分三个阶段进行临床验证,其中须进行至少两次以上的随机对照试验,达到临床要求并通过检测和得到批准后方可进入医疗市场。,招数4:移花接木的“药食两用”,将只具有保健作用的食品宣传为具有治疗作用的药品。北京的一家保健品公司在国庆节期间发布一种食品广告:“治疗脂肪肝2例,治愈1例、好转1例(仅40天),便秘者全部治愈,科学地证明了这种食品在减肥排毒、调节血脂、缓解脂肪肝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如此误导消费者,最终被工商部门查处。,招数5:信誓旦旦“无效退款”,这种信誓旦旦的保证后面,隐藏的却是不

6、负责任。因为这类广告并没说清一种药是否有效、病症是否根除的标准是什么?由谁来评定?这全是疑问。当患者花钱买药却治疗无效时再去找该广告主,肯定有一大堆理由来搪塞你,更别提退款的事了。,疾病宣传的招数,1、无中生有,制造疾病 2、夸大病情,小病大治 3、误导病人做一系列非必要的检查和手术 4、误导病人服用不必要的药品,招数1:无中生有,制造疾病,当一个人到医院体检或咨询时,本来经检查无病,但为了谋财,有的无良医生却谎称你有病,进而要求吃药打针;一段时间后再复查,说是治愈了或有了好转,但还应再用一个疗程的药。这类陷阱常见于被个人承包的小门诊或者科室甚至个别民营医院。,招数1:无中生有,制造疾病,常见

7、到被此类机构无中生有地诊断为高血压、慢性前列腺炎、微循环障碍、性病等的病人,还有不少人被骗购买高额的保健药品和保健用品。,招数1:无中生有,制造疾病,前列腺液常规化验:外观:乳白、稀薄;卵磷脂小体+/Hp(满视野或 75%),白细胞10个/Hp,红细胞5个/Hp或无;淀粉样体:少量;上皮细胞:少量;精虫:偶见;滴虫、真菌、细菌:无;pH值6.4-6.7,无脓细胞。,招数1:无中生有,制造疾病,淋病、梅毒等 普通的尿路感染被一些诊所诊断为性病,花了很多的冤枉钱,结果仍没有治好。 曾经流行一时的elassa检测淋病的方法,招数2:夸大病情,小病大治,简单的尿路感染说成是性病等等 普通的皮肤感染或阑

8、尾炎术等等的普通感染,其实普通抗生素就可以了 高档抗生素、进口抗生素滥用,招数2:夸大病情,小病大治,能吃药的别打针,可以打针的别输液 能用低档的抗生素就别用高档的 能不用抗生素的就别用抗生素 能单种药物治疗的就别联合治疗,招数3:误导病人过度检查,医院开展化验的总体毛利是7080,超声、内镜、X光、CT等特种检查的毛利也在60左右;医院利润的四成左右来自这些检查。 过度检查,扩大治疗 凡住院必输液,我国是输液大国,招数4:误导病人过度治疗,由于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定得较低,而药物却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因此,有些医生就以多开药来补。用药过多,病人的肝脏转化和肾脏排泄功能都受不了。 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9、长期使用等等,招数4:误导病人过度治疗,13死亡病例的死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发展中国家的一项调查结论。国内该权威医药杂志的调查也显示,中国也存在较严重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医疗界最大的腐败,医疗界最大的腐败不是医务人员拿红包而是误医由于病源即是财源,有的医疗机构和医生为谋财而不顾医疗规范,也不考虑医院的实力和自己的技术水平,没能力医的病也不向病人讲清楚,结果误了病人的最佳治疗期甚至导致病人死亡。,抗生素的使用误区,误区1.抗生素是万能药,任何病都习惯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

10、林等消炎镇痛药。,误区1.抗生素是万能药,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

11、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误区4 :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

12、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误区4 :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

13、两种。,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感冒主要是由病毒引起。也有合并细菌感染的感冒。如果一开始就使用抗生素是不对的。,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其实,绝大多数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误区7 :发烧就用抗生素,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误区7 :发烧

14、就用抗生素,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有时间依赖型和剂量依赖型两类),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可能用药时间不足或者剂量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出现超级细菌。,误区9:一旦有

15、效就停药,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疗程。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服药的误区,13死亡病例的死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发展中国家的一项调查结论。国内该权威医药杂志的调查也显示,中国也存在较严重的不合理用药现象。,服药的误区:滥用抗生素,排在首位的是随意服用和滥用抗菌素,81.54的被访者都有这个习惯。比如,感冒咳嗽、咽喉不适,随便到药店买盒抗菌素服用。在服用抗菌素的人群中,有六成人一年中曾经服用过3至4种抗菌素

16、,三成曾服用过5至6种抗菌素,一成曾服用过7种以上抗菌素。,服药的误区: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的结果是: 可导致人体的耐药性,当耐药性越来越强的时候,人们将陷入无药可用的境地。 新药的研发速度永远没有细菌的耐药速度快,服药的误区:随意增减药物,调查显示,七成人对医嘱用药依从性不好曾自行增减药物剂量,不按时服药或忘记服药。这样很容易造成病情的反复。以胃溃疡为例,一定量的服药后,症状好像减轻了,实际上胃酸环境还没有很好恢复,这时擅自停药或减药,会失去很好的治疗时机,会导致病情反复,以后更难治疗。,服药的误区:随意增减药物,另外,有些人认为药吃的种类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同时服用几种药物,这更加危险。,服药的误区:进口药新药好,调查显示,排除经济原因外,在国产药与进口药功效相同、在低价药与高价药功效相同、在新药与老药功效相同时,五成被访者分别选择进口药、高价药和新药。,服药的误区:进口药新药好,最佳的药物选择是疗效和价格最适宜。另外,进口药是根据国外人种进行临床试验,种族不同,不良反应的症状也不尽相同,因此有时进口药未必就好于国产药。而新药上市时间不长,毒副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