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燕山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6137974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燕山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燕山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燕山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燕山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燕山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燕山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燕山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燕山2019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2019年04月考生须知1.本试卷试题10页,答题纸2页。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纸密封线内填写学校、班级名称、姓名。3.试题答案一律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请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基础运用 (1分)学校组织九年级学生开展了赴曲阜举行“诵论语,游三孔”游学活动。.根据要求,完成(1)-(2)题。(4分)(1)你在“论语知多少”抽签答题活动中抽到了“介绍论语”的签。你向同学们怎样介绍论语呢?(2分)答:(2)任选其中两则完成论语篇章接龙。(分)学而不思则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博学而笃志,.下面是一名同学写的游学日记。阅读这些文字,完成(1)-(3)小题。(6分)诵论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培养热爱国学经典的情怀;游“三孔”,近距离体验和感受孔子思想,修身立志。走进先贤,不仅让我们对儒家思想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 (甲) ,还增加了对祖国文化的崇敬与热爱之情。而今天的参观活动,更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学校组织这次游学活动的意义。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区是孔庙。孔庙占地约三百余亩,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如今每年的孔子诞辰都会在此举行祭孔大典。孔庙主要的建筑有五殿、一阁、一坛、两庑、两堂、十七座碑亭。穿过棂星门、圣时门、大中门,参观了奎文阁以及十三碑亭后,

3、再经过大成门,同学们来到杏坛,上刻“杏坛”二字,相传这就是孔子当年讲学的地方。在导游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孔子当年讲学的情景不禁浮现眼前,仿佛听到孔子众弟子的读书声,这个声音穿越千年,来到我们面前,变成了我们课堂的朗朗读书声。孔庙的最后一个景点是孔庙的主殿大成殿,是后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孔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府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内宅的宅门,宅门内壁上面有一幅状似麒麟的动物像,名叫“贪”。 据说是一种上古的神兽,传说它生性贪婪,能吞金银财宝。尽管在它的脚下和周围已全是宝物,但它并不满足,还想吃掉太阳,结果却被太阳所融化。把”贪

4、”画在这里,是在警示后人莫贪得无厌,要做官清廉。一天的参观,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真实的孔子。他的一生走得艰难,走得孤独,但却从来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他永远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朝着自己理想而迈进的“不舍昼夜”的行者。本次游学,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感悟国学经典,拓宽了视野,感受到国学经典的温情,加深了对国学经典的敬意。愿我们薪火相传,都能做好中国文化的 (乙) !()对加点字的读音和画线字的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分)A 汲取j 供奉gng “化”字的第三笔是 丿B 汲取x 供奉gng “化”字的第四笔是 丿C 汲取x 供奉gng “化”字的第三笔是 丿D 汲取j 供奉gng

5、“化”字的第四笔是 丿() (甲)、(乙)两处选填词语比较恰当的一项是(分)A 感悟和认识 传承者和传播者B 认识和感悟 传承者和传播者C 认识和感悟 传播者和传承者D 感悟和认识 传播者和传承者() 文段中关于引号的使用判断无误的是(分)A “杏坛”,表特定称谓,孔子教学的地方。B “天下第一家”,表特殊含义,说明孔府形制规模大。C “贪”,表强调,强调贪婪的坏处非常大。D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表引用,说明这些文字是孔子说过的话。3.小刚、小明和小强三名同学在论语碑苑参观时,面对一块碑刻起了争执。仔细阅读下面图片,你来裁判一下三个人谁是对的。(2分)附图片:A 小刚:右边第

6、一列标题“乙未年祭孔文”的字体是草书,写得无拘无束,灵动飘逸;正文用隶书,整体均匀整齐。B 小明:第一列标题“乙未年祭孔文”的字体是草书,字体瘦长,均匀整齐;正文楷书,字形横长竖短,方正典雅,端庄大气。C 小强:第一列标题“乙未年祭孔文”的字体是小篆,字形规整,整体均匀;正文隶书书体,字形横长竖短,典雅端庄。4.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 孔乙己 鲁迅 朝花夕拾B 变色龙 契诃夫 契诃夫小说选C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孟子 告子上D 屈原 郭沫若 屈原5.默写。(4分)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 (诗经关雎)(分)城阙辅三秦,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分)夫战,勇气也。 ,再

7、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分)二、名著阅读(5分)6以罗贯中三国演义为背景,根据要求,完成(1)-(2)题。宋代诗人王质有一首八声甘州词: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1)上片中划线句子“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一句提到了哪几个人物?这中间有什么故事?(3分)答: (2)这首词道出了“英雄”的一生。请从词中所涉及的事件中任选一件(划线句子除外),简要概括时间的情节。(分)答:

8、 三、古诗文阅读(15分)(一)阅读古诗,完成后面7-9题。(7分)游山西村 陆游 (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7. 这首记游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 的气象。(分)8有人说,次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充满了情趣和理趣。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4分)答: 9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分)答: (二)阅读文言文(节选),完成后面1013题。(8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9、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

10、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至此370字)10.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分) 致书以观: 走送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主人日再食: 以中有足乐者: 12.阅读第一段,“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分)答: 13.阅读第二段,概括作者所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内容。(分)答: 四、现代文阅读(22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1416题。(9分)母亲的年糕在乡下,人们普遍认为过了腊八就是年,便由此开始忙活。母亲也要着手做年糕了。年糕,是从我记事起她每年都要亲手制作的年货之一。黍谷早已碾成米。母亲取下挂在储物间墙上的那个大竹篮,里里外外刷洗干净,里面铺

11、上笼布,把事先用温水淘好的黍米用笊篱捞进竹篮,先沥水,水尽后再阴晾一天,这样每粒米都因吃进水而鼓胀起来,再上碾的时候就省劲多了,做完这些事,母亲就去了碾棚。要推碾的人太多,得先排号。乡村过年的热闹首先是在忙的气氛中体现的。杀鸡宰鹅,磨刀霍霍向猪羊是男人的活儿;女人们的事更多,今天推碾倒磨摊煎饼,明日备柴烧火蒸馍馍,后天除尘扫灰洗床单可要说最忙的还得是村里那盘石碾,进了腊月,那碾砣与碾轴相互摩擦吱吱呀呀夜以继日叫个不停。碾谷子,破豆瓣,压瓜干,磨玉米面仿佛一年来堆攒而来不及整饬的所有粗陋都要经这碾砣的碾压才能变得平顺熨帖。也有电磨,人们却不舍得去花几毛钱,反正冬日闲着也是闲着 ,省下来的不就是孩

12、子们眼馋了一冬的一锅爆米花或一串糖葫芦吗?碾棚里人不少,几个等碾的女人凑在那儿无事闲聊。母亲向她们交代一下便立刻转身回家去。母亲不可能时时等在碾棚,作为一个六个孩子的母亲,一日三餐就够忙活的,还有猪鸡鸭狗也得伺候,平日都有那么多干不完的活儿,年根底下就更不用说了。于是“等碾”就成了我这个小孩子的事了。我知道母亲从来没有和人闲聊的习惯和空闲,她总是像个陀螺一样,一刻不停地在家里家外忙碌;我也明白母亲从来不会浪费时间,即使等碾的这段工夫她就能洗完所有被单,或者给我们姊妹缝制好一件过年穿的新衣服。母亲勤勉要强,家里条件虽不好,但是别人有的我们也不会缺,衣服可能旧,但绝不会脏,地虽薄,汗水勤洒也得丰稔

13、。同是年糕,因为用料不同,工序的繁简不同,再加上母亲的用心和精细,和别家相比,味道纯正好吃那是必然无疑的。与别人蒸糕用大黄米不同,母亲用的是粒小质硬的红黍米,这种谷子产量极低,而且晚熟,好处就是用它做出的年糕没有黄米糕的苦涩,在那个只求饱腹的年代,庄稼的产量是占第一位的,尽管都知黍米香,人们也不能在肚腹与齿颊之间愚蠢到舍本逐末,所以很少人种。黍米的小家子气还在于它只能用来蒸糕,如果做粥,那就成了关汉卿笔下的铜豌豆-永远煮不烂 !黍米的香,包裹的太严实,须经水泡浸,经石碾研磨,经大火浴蒸才肯对人敞开心扉。当揭开锅盖的一刹那,那种浓郁米香,那种入口的糯软黏滑什么是甜蜜?什么是幸福?都在这儿了。张爱

14、玲说,“妈妈们都有个通病,只要你说了那个菜好吃她就频繁地煮那道菜,她这辈子就是拼命把你觉得好的给你,都给你”三十年前的美食记忆不多,当年渴望而不可得的奢侈变成了今日的三餐日常,饱腹之余总觉寡淡,是味觉失灵,还是食物失去了原来的美味口感?古人说的“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不是一种福气吗?而年糕,母亲的年糕,那种香已凝固成记忆。因为我已好多年不曾吃到母亲做的年糕了!不仅仅是缺失了蒸糕的那种黍米,而是蒸糕的人老了,做不动了。看着日益衰老的母亲,无端地想到了那片贫瘠干旱的山坡地,骄阳下那个躬身锄草的辛苦背影。蒸过年糕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大黄米还是小黍米,要碾成细面都很费工夫,碾一遍,用细箩筛一遍,粗的再碾,然后再筛再碾,循环往复直到最后全部变成细面。二十斤的米变成面,没有两三个钟头是走不出碾棚的。天寒地冻的,可从碾道走下来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汗流浃背的。瘦小的母亲年年碾谷子,磨糕面,一遍又一遍,一年又一年,乐此不疲。碾好米面,母亲把大枣、爬豆、红豆放在一起煮烂,最后加入红糖。在一个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