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136763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编】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编】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编】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编】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篇一:抗震救灾小英雄的故事 抗震救灾小英雄的故事 当地震袭来,那些稚嫩生命的安危,是怎样牵动着人们的心灵;在灾难面前,那些孩子们的英雄故事,又是怎样感动着中国人民! 3岁、9岁、11岁?如花般的年龄,正需要呵护的年纪。然而灾难当前,这些年幼的孩子,却用坚强和勇敢,诠释着生命的勇气,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让我们铭记这些灾难发生后的场面:9岁半的林浩在自救后,把一名已昏迷的同学背出废墟,又毅然重返废墟,再次背出另一名被废墟掩埋的同学;14岁的小女孩邓清清,在被武警官兵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3岁的小男孩郎铮,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官兵敬礼;11岁的张吉

2、万背着3岁的妹妹,在地震发生后走了10多个钟头到达绵阳安置点? 这一个个场面,动人心魄,让人们在悲伤中感到了欣慰,在欣慰中汲取着力量。他们是灾区的孩子,中国的孩子。在灾难来临的生死瞬间,他们没有被灾难和悲伤压倒,却在内心生长力量,挺起稚嫩的肩膀。面对家园的破碎、面对亲人的离去,他们用坚强、勇气、乐观和善良与灾难搏斗,与死亡较量,让人们在满目疮痍的灾区大地上,看到了向死而生的希望。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这些新时代的小英雄身上,反映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品格。他们在巨大灾难来临时所表现出的意志坚强,让我们钦佩和骄傲。 灾难终将过去,生活重新开始。在灾害中磨砺意志,在危难中坚韧成长,这些稚嫩的脸庞,这些

3、幼小的身影,带给了我们永久的感动和不灭的梦想。“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看到这些小英雄们,我们就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向小英雄们致敬,让我们为他们祝福,祝他们在祖国的蓝天下茁壮成长! 小英雄林浩 脸上,擦伤的痕迹依然很清晰;头顶上的一块鸡蛋大小的疤,头发还没有长出来。眼前这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就是救了两名同学的小英雄林浩。 9岁的林浩,是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几天,林浩爸爸带着他来到资中,看望身患重病的爷爷;而林浩的妈妈,还在映秀镇当志愿者,为受灾群众做饭。 学习成绩很好的林浩,一直是班上的班长。地震发生的那一刻,班上正在上数学课

4、。林浩刚跑到教学楼的走廊上,就被楼上跌下来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 “那个同学压在我背上,我怎么都动不了。当时,垮下来的楼板下,有一个女同学在哭,我就告诉她,不要哭,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歌,是老师教的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就不哭了。后来,我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 逃出来的林浩,并没有跑开,而是去救还压在里面的同学,“爬出来后,我看到一个男同学压在下面,我就爬过去,使劲扯,把他扯了出来,然后交给校长,校长又把他交给他妈妈背走了。后来,我又爬回去,把一个昏倒在走廊上的女同学背出来,交给了校长,她也被父母背走了。” 连续救了两个同学的林浩,再次跑进教学楼救人时,遇到垮塌的楼板,又被埋在

5、了下面,“我使劲挣扎,后来,是老师把我拉出来的。” 说起自己身上的伤,林浩说:“我开始爬出来的时候,身上没伤,后来爬进去背他们的时候才受伤的。” 林浩所在的班级,共有32名学生,在地震中有10多人逃生。这其中,就包括林浩背出来的两个同学。 被问到为什么去救人时,林浩平静地说:“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你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 林浩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林浩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小小年纪,林浩会做很多家务,还会做饭。 父亲林大坤告诉记者,因为是班长,林浩一直管着教室的钥匙。每天早上6点,闹钟一响,他会准时起床,自己炒碗蛋炒饭吃,然后走半个小时山路去上学,“他从来不迟到,说要是迟到了,同

6、学们都会在外面等。” 救完同学后,林浩一直没找到自己的父母,直到5月21日,才和在汶川县草坡乡打工的父母联系上。 抗震救灾小英雄聚源中学初三(一)班高尚远 5月12日下午,聚源中学初三(一)班正在上政治课。还有一个月就要中考了,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加紧复习。地震发生时,教学楼猛烈地摇晃。“大家快躲到桌子下面!”政治老师一声大喊,同学们纷纷往桌子下面钻。高尚远和同学们刚在桌子下躲好,教学楼就倒塌了。 高尚远双手抱住头部跪在地上,结实的课桌让他避开了水泥块的袭击。不过,他的头部还是被擦伤了,鲜血顺着手指流到地上,跪着的双腿被埋在废墟里。很快,高尚远就清醒过来,他听见了身边同学们互相鼓励的声音。 “

7、我也要去救人!”高尚远看见有人排成一排传递砖石,他赶紧加入。砖石将他的手都磨破了,鲜血往地上滴,他也没有退缩。过了一会,来了很多吊车,高尚远可以喘息一下了,但他又跑到废墟上去找寻同学。在废墟的一角,他发现一名下半身被埋在废墟里的女同学。他赶紧喊来一名医生对她进行了紧急处理。之后,他又守候着这名同学,为她擦去脸上的灰尘,鼓励她要坚持住,直到她被救了出来。 抗震救灾小英雄记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初三(六)班学生郭婷婷 郭婷婷今年16岁,圆圆的脸蛋,两条长长的麻花辫子,显得十分可爱,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了。聚源中学教学楼开始猛烈摇晃,正在2楼上课的郭婷婷和同学们惊慌失措地往教室门外跑,可还没跑出教室,

8、教学楼就在一团浓烈烟雾中倒了下去。郭婷婷和部分同学都被埋在了废墟里面。郭婷婷从一阵剧烈的疼痛中苏醒过来,她发现,自己的左腿被一根巨大的水泥柱子压住了,无法动弹。身边还有好些同学,他们的身体也被大小不一的水泥块压住了,多数人都受伤严重,他们不住地呻吟、哭泣。 时间慢慢地过去,大概两三个小时以后,废墟里竟传来了歌声:“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郭培云仔细一听,原来是女儿郭婷婷的声音。郭婷婷害怕身旁的同学失去信心,于是带领大家唱起歌来。歌声让身旁的同学安静下来,他们也跟着郭婷婷唱了起来。 由于体力不支,废墟下的歌声越来越小。到第6个小时,人们终于挖开废墟,看见了郭婷婷。过了一会,郭婷婷突

9、然对着人们大叫:“我旁边还有几个同学,她们快不行了,你们先救她!”可是,郭婷婷的同学被埋得更深一些,人们只能先救郭婷婷。终于,人们把她和她身旁的同学都救出来了。 5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郭婷婷所住的四川省人民医院看望受灾群众。在郭婷婷的病床前,温总理告诉郭婷婷:“你很勇敢。一定要坚强。”郭婷婷把这句话牢牢记住了:“温爷爷放心,我一定能做到坚强的。”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张春玲:勇救同伴的”美丽天使” 张春玲是绵阳市平武县南坝镇石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3岁时一场灾难降临在她头上,美丽的脸庞被烧毁,左手被截肢,右手的每个手指都只剩下两根关节,可是,她身残志坚,凭借坚强的毅力早早地学会洗衣做饭、写字

10、画画。在汶川大地震中,勇敢的小春玲奋不顾身几次冲向危楼和废墟,用残缺的右手救出3名同学,获救的同学哽咽地称赞她是“美丽的小天使”。 地震发生时,正在宿舍里午休的张春玲和同学们被剧烈的摇晃惊醒,“地震了,大家快跑!”一声喊叫让宿舍炸开了锅,大家慌忙跳下床向外冲去。由于房间就在一楼,张春玲很快跑到了200米外的麦田里。这时,刚刚站稳脚跟的她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宿舍楼第三层重重地垮塌下来,烟尘顿时弥漫了校园上空。 “救命啊,救命啊?”喘息未定的张春玲循声望去,发现同学苏小琴正被砖石压住,动弹不得。没有犹豫,张春玲踩着晃动的大地,趔趄着向苏小琴奔去。对于右手只剩下两根关节的张春玲来说,压在伙伴身上的石块

11、像有千金重,倔强的小春玲就跪在地上用肩头顶开石块。随后,张春玲又咬紧牙关背起脚被砸断的苏小琴,跑回空旷的麦田。 救人心切的张春玲安顿好苏小琴后,冒着生命危险再次向垮塌的楼房冲去,一个被乱石砸伤的小男孩正在那里挣扎,当张春玲精疲力尽地把小男孩背到安全地带时,同班的杜艳梅又在废墟中向她呼救。 这时的宿舍楼已岌岌可危,随时有整体坍塌的危险。冲进去,等待张春玲的就是生死未卜的命运。在险境面前,被钢筋瓦砾无数次划伤的张春玲再次迈开脚步,为救同伴她要豁出性命搏上一搏。在遍地狼藉的危楼内,张春玲顺着杜艳梅的哭声找到了她。张春玲一边安慰杜艳梅,一边和赶来的老师一起将挤在两块预制板中间的杜艳梅抬出。 晚上,同学

12、们被转移到教学楼后面的空地上,其中的20多个受伤同学急需照料。老师人手不够用,懂事的张春玲就主动组织了10多个年纪大些的同学,和乡上赶来的赤脚医生一起给同学们喂药、喂水,细心的她还从学校食堂的废墟里挖出粮食,并找来一口锅为同学们熬起了稀饭。看到有的同学哭泣,13岁的张春玲像大人一样安慰起他们来,还掏出纸笔,给温家宝爷爷写了封求救信,然后念给大家听。同学们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第3天,当救援部队翻山越岭徒步来到南坝镇石坎乡时,又累又饿的救人小英雄张春玲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地。 在南坝镇垭头坪村的“帐篷学校”里,张春玲告诉记者,她想先把脸医治好,以后再当一名导游,向人们讲述她看到的

13、美好的事情。(记者余长安 贾宇)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王彬:“我得回去找同学” 只有8岁的王彬在地震中失去了右臂。 “512”大地震,重庆市梁平县文化镇中心小学垮塌,原本跑到操场的王彬跑回去找老师和同学,不幸被垮落的水泥板“切”掉了右臂。 那天下午第一节自习课,王彬的班主任唐小松正在辅导学生做作业,突然感到课桌摇了起来,掉头一看,黑板、墙壁都在晃。“赶快跑,到操场上去!”唐小松心知是地震,赶紧嚷了一句,“书包不管了!” 同学们一涌而出,王彬个子小,坐在第一排,很快就冲了出去。当时,唐小松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另一个学生身上。11岁的孙进有智力障碍,行动不便,全班就他一个人坐在那里没动,目瞪口呆地看着老师

14、。唐小松拉着孙进就往外跑,刚跑出来,边上的综合楼轰然倒塌。 操场上,唐小松赶紧拉着惊魂未定的学生清点人数。一数,人少了几个,唐小松赶紧回去找。 “王彬呢,你看见王彬了吗?”王彬的父亲王与军很快赶到了学校。一年级数学老师卢先文告诉王与军,他把王彬抱出来了,已经送往医院。 王与军赶到梁平县医院,发现女儿的右胳膊已经不见了。直到王彬清醒过来,他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我跑出来了,看见老师和同学没跑完,就回去叫他们。”“当时,你不怕吗?”记者后来问她。 “我很紧张,我不知道房子为什么在摇。老师和同学还没出来完,我就跑回去叫他们。” 失去右臂,王彬一度情绪很低落,几天不愿意吃饭。王彬一直跟奶奶住在一起。奶

15、奶常年抱病,都是小王彬将其推着三轮车送到医院打针、输液。“奶奶有病,现在我又病了。”小王彬说,她不愿意给爸爸妈妈添负担。 王彬平时喜欢唱歌、画画,现在右手没了,她担心自己将来再也画不了了。幸好,王彬被转到重庆市儿童医院后,遇到了几个志愿者。其中一个志愿者叫刘岱松,是重庆医科大学三年级学生,擅长用左手写字、画画。王彬拉着他说:“叔叔,教我画画吧,我最喜欢画大象,可我画不好。” 虽然她左手上还打着石膏,但小王彬一有空就用左手练习写字、画画。很快,王彬就能用左手写自己的名字,整个人也活泼了起来。 刚能下床走动,王彬就开始帮着医院的护士阿姨安慰受伤的小朋友,陪他们唱歌解闷,聊天鼓劲,成了儿童医院的一名

16、“儿童志愿者”。 “六一”儿童节那天,王彬和爸爸一起去医院小礼堂看演出,看见一位姐姐正在流泪,她就走过去陪她说话。这位比她还大几岁的姐姐叫何亚军,从北川转过来。她妈妈在地震中也受了伤,不能跟她在一起,何亚军担心妈妈的伤势,整天吃不下饭。小王彬对她说:“姐姐,别哭,一定要吃饭,否则妈妈会伤心的。”同病房的8岁小病友包晓龙来自四川绵阳,左脚严重骨折,情绪一直不太稳定。王彬就主动凑上去,“弟弟,我给你唱一首小红帽吧。”小王彬的歌声成了一剂“疗伤药”。 小王彬的坚强、乐观,感染了医院里的很多小朋友,大家都说她是勇敢的“小红帽”。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废墟下,他领唱”团结就是力量” 在浙江省杭州市浙医二院的爱心病房,记者见到了四川省都江堰聚源中学初三(2)班学生甯加驰。 整个左臂被纱布包扎,脸上、腿上多处外伤依然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