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份-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6136078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份-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份-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份-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份-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份-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份-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份-教案教学设计(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份【课时目标】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叮嘱”“教诲”等词语的意思。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基本上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还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图画课上,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教育我们“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1、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图画课

2、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的第二大段以画杨桃为主线,写了哪几个人物?(老师、我、同学)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有不同的表现。2、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人物?(抓住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3、先自己独立读课文,仔细思考你研究的人物是个怎样的人,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讨论,共同研究。三、交流汇报(一)“我”是个做事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人。1、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1)我的座位在前排*边的地方。(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3)我认认真真地看,

3、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3、“我”知道杨桃的样子吗?那为什么还要把它画成五角星呢?我受到了谁的影响?(父亲)(出示父亲的话)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理解想当然)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语重心长)(二)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嘲笑、误解、自以为是)(1

4、)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地说。(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地说

5、。(异口同声)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他_地说。(结结巴巴)“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_地说。(他迟迟疑疑)(3)小结,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2、想象说话。为什么同学们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这一看,_;这一看,_;这一看,_。(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3)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4)这一看

6、,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三)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1、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

7、想看个究竟。(2)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3)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默了“半晌”。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同学们肯定知道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的严肃的原因了。a、凭想当然说“我”画得不像;b、没弄清事实真相就取笑人;c、老师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知道就像五角星。3、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

8、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4、课件出示老师的话。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5、老师的话说得多好啊!谁来读一读?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和颜悦色、语重心长)指名读。能谈谈你的理解吗?a、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有所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6、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

9、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7、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三、提升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岑桑,生于1926年,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50年参加工作,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

10、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2、读了这段文字材料,你又有什么体会?(学生谈)3、看来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老师、父亲的那段话。(课件出示)齐读,再一次感受。一、谈话引入二、讲读课文。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1)齐读课文最后

11、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2)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3)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1)指名读父亲的话。(2)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3)小结3、学习课文第2部分。(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1)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2)“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3)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b.第二句话中的“

12、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小结:(4)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4、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1)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这能说明什么?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3)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4)小结5、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1)“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2)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

13、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3)“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说明什么?6、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1)“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用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老师是怎么样做的。(2)“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3)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为什么要变呢?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他是怎样考虑呢?(4)指导学

14、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7、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1)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2)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3)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4)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8、继续剖析“老师”说的话。(1)“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2)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3)“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4)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