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的运动规律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135870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体的运动规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水体的运动规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水体的运动规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水体的运动规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水体的运动规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体的运动规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体的运动规律课件(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讲 水体的运动规律,【体系构建】,答案速填: 海陆间循环风海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扩大污染范围,加快净化速度,【主干自查】 1.说出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及特征。 提示:(1)雨水:时间集中,不连续,水量变化大。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时间短,水量较小。 (3)永久性冰川积雪融水:明显的季节变化,水量稳定。 (4)湖泊水:较稳定,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5)地下水:最稳定,一般与河流互相补给。,2.画图说出水循环环节并思考其影响因素。 提示:,3.说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提示:,考点一水循环及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命题角度1水循环 【典题探究】 (2016全国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

2、、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降水量增加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 A.B.C.D.,(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

3、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考场思维模式】 第一步:审材料,获信息。 (1)材料信息。 信息:山地两侧地表径流分别流向甲、乙两河。 (2)图像信息。 信息:岩层向乙河一侧倾斜,透水岩层可通过_ 补给乙河。,地下径流,第二步:析设问,抓关键。 (1)关键词“森林植被遭破坏”:森林植被遭破坏,涵养 水源的能力_,雨季下渗水量_,地表径流明显 增加,即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2)关键词“森林植被恢复后”: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 水源的能力_,下渗_,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 减少,植被蒸腾、蒸发量增加。,减弱,减少,增强,增多,(3)关键词“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

4、即不需要考虑蒸发等其他因素,森林植被恢复后,受岩层倾斜方向的影响,下渗量增加,透水层的水主要流向乙河,乙河的径流量增加,甲河的径流量减少,地下径流增加,因此河流径流总量减少。 【答案】(1)B(2)C(3)D,【答题技法】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利用和影响的思路 (1)有利影响。 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提高。 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

5、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实施人工降雨:加大降水量。,(2)不利影响。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水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现象。 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命题角度2河流水文特征 【典题探究】 (2

6、014全国卷)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考场思维模式】 第一步:审材料,获信息。 (1)材料信息。 信息:可知河流含沙量的形成条件。 (2)图像信息。 信息:鄂毕河主要流经_平原,河流的沉积作用明显,含沙量较小。,西西伯利亚,信息:叶尼塞河及其支流流经_高原,地势变化较大,河流侵蚀作用强烈。 第二步:析设问,抓关键。 关键词“分析原因”,对比分析河流含沙量多少的原因。,中西伯

7、利亚,【答案】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答题技法】 河流水文特征试题的答题思路 (1)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答题思路一般为:,(2)比较同一河流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或差异,该类设问答题思路一般为:,【题组通关】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8、() A.缓解热岛效应B.减轻城市内涝 C.提供工业用水D.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 2.暴雨过后,公园中的荷花池的最主要功能是() A.调节小气候B.增加下渗量 C.保护生物多样性D.美化城市环境,【解析】1选C,2选B。第1题,活水公园增加了水域面积,能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集水区域增加,可以调节地表径流,减轻城市内涝;工业用水不是环境效益;水体增加可以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第2题,暴雨过后,可以增加下渗量,减轻城市内涝。其他选项不符合暴雨之后的作用。,3.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6 000米,请指出图中河流

9、的水源补给类型。 (3)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第(1)题,画出箭头,呈逆时针方向即可,海洋 是上升气流,箭头首尾相接。第(2)题,若图中山脉的最 高峰为6 000米,山顶有永久冰川,水源补给类型为高山 冰雪融水。图中有海陆间大循环、湖泊,说明有大气降 水、湖泊水、地下水。第(3)题,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 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则河流水量平稳,没有明显 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第(4)题,如果植被破坏, 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

10、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答案:(1)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 (2)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 (3)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4)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答案合理即可),【加固训练】 (2016四川联考)河水的来源称为

11、河流补给,其类型主要有雨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等。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地区河流补给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1)地的河流补给类型为() A.雨水B.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D.地下水 (2)M、N两处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比较() A.M小于NB.M大于N C.变化一样D.无法比较,【解析】(1)选C,(2)选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所在区域为河流的发源地,且与西部沿海地区补给类型不同,结合南美洲西部为安第斯山脉,可以判断该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为高山冰川融水。第(2)题,M位于湖泊上游,N位于湖泊下游,湖泊下游受湖泊的调节作用,故水位季节变化小。,考

12、点二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 【典题探究】 (2013全国卷)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1)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2)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考场思维模式】 第一步:审材料,获信息。 (1)材料信息。 信息:可知雾的形成条件是暖湿空气+冷下垫面。 (2)图像信息。

13、信息:由海陆轮廓和经纬度判读,图中区域位于_ 西海岸。,美国,第二步:析设问,抓关键。 (1)关键词“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有_寒流流经,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2)关键词“常被雾笼罩”:由材料可知雾的形成需要水汽遇冷凝结,降水少、光照强、气温高均不利于雾的形成。 【答案】(1)D(2)C,加利福尼亚,【母题拓展变式】 1.海雾的形成与洋流有密切关系,海雾多形成 于() 低纬度寒流流经海区低纬度暖流流经海区 寒暖流交汇处上升补偿流处 A.B.C.D.,【解析】选B。海雾多形成于低纬度寒流流经的洋面和高纬度暖流流经区及寒暖流交汇处的洋面;上升补偿流为寒流,洋面也多雾。,2.图示海域夏季表层海水

14、等温线与下列示意图相符的是(),【解析】选B。图示海域洋流为北半球寒流,结合等温线分布,A、B项为北半球,C、D项为南半球。A、D为暖流,B、C为寒流。,【答题技法】 1.海雾的形成与分布: (1)形成: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2)分布:寒暖流流经海域多海雾。 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 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2.从离岸风看上升补偿流的成因: 当海岸上吹离岸风时(如低纬信风带大陆西岸),在水平方向上海水离岸流去,附近海区的海水就会流来补充形成水平补偿流。与此同时,在垂直方向

15、上,近岸深层海水也会上升至海面来补充,形成了上升流。上升流将海洋底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带来丰富饵料,鱼类汇集。,【题组通关】 (2016上海普陀一模)下图为三个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示洋流中() A.为暖流B.为寒流 C.位于北半球D.位于南半球 2.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洋流北部有大渔场 B.洋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C.洋流加大同纬度不同海区温差 D.洋流加大沿岸地区降水量,【解析】1选C,2选C。第1题,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洋流位于中高纬度的大陆东岸,是寒流;和洋流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顺时针洋流圈,则该洋流圈是北半球的,为暖流,为寒流;洋流位

16、于回归线大陆西岸,自北向南流,可判断为北半球的寒流。第2题,渔场多位于洋流交汇处,洋流和其他洋流交汇处应该在的南部,故其北部不可能有大渔场;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为寒流,其同纬度大洋对岸为暖流,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加大了同纬度不同海域的温差;是寒流,其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不可能加大沿岸地区的降水。,(2016贵州联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和海区均为生产潜力较大的渔场。读图完成3、4题。,3.甲洋流由赤道南侧流向赤道北侧是() A.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而形成的 B.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C.由亚马孙河大量淡水流入海洋而形成的 D.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4.与地渔场相比,地渔场明显的不同之处在 于() A.拥有广阔的大陆架 B.水温较高适合鱼类生长繁殖 C.受益于寒暖流交汇 D.有大河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解析】3选B,4选C。第3题,巴西东部海域的洋流受陆地的阻挡,使南赤道暖流中有很大一部分穿过赤道向北流,与北赤道暖流合并,形成强大的墨西哥湾暖流。第4题,图中显示,两地都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