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族元素完整版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135663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氮族元素完整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氮族元素完整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氮族元素完整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氮族元素完整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氮族元素完整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氮族元素完整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氮族元素完整版课件(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氮族元素,氮族元素概括,1、原子结构,2、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第A 族),7N,15P,33As,51Sb,相似性 递变性,1、最外层都有5个电子,化合价主要有-3、+3和+5,2、气态氢化物的通式:RH3,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通式为HRO3 或H3RO4,原子结构,单质物性,化学性质,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增多,原子半径增大,熔沸点先升高后降低,单质密度增大,单质氧化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83Bi,(1)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HNO3 H3PO4 H3AsO4,(2)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NH3 PH3 AsH3,3、化学性质

2、的具体表现,4、单质的性质:,颜色: 状态: 密度: 熔沸点:,无色白或红灰色银白色 银白色,气固,逐渐增大,小大小,知识主线:,氮及其化合物,一、氮气(N2),1、氮的原子结构,N2的电子式 N2的结构式,NN,2、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难液化,密度比空气略小,与空气密度相近,故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2。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78%。,3、化学性质:,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代替稀有气体做保护气。,(1)与氢气的反应,N2 + 3H2 2NH3,(2)与金属反应,3Mg + N2 Mg3N2,6Na + N2 2Na3N,(3)与氧气反应,4氮的固定,定义:

3、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变为化合态的氮的方法,(1) 人工固氮 N2 + O2 N2 + H2,(2) 植物固氮,5氮的存在,氮元素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于空气中 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无机物中及有机物中,二、氮的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N2O NO N2O3 NO2(N2O4) N2O5,1、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的有毒的难溶于水的气体;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2NO + O2 = 2NO2,2、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的气体;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 溶于水跟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与N2O4(无色)可相互转化。,3NO2 + H2O = 2HNO3 + NO,氮的氧化物-NO与N

4、O2的性质比较,无色,刺激性气味,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机理同CO),有毒,3NO2 + H2O = 2HNO3 + NO,2NO + O2 = 2NO2,4NO + 3O2 + 2H2O = 4HNO3,4NO2 + O2 + 2H2O = 4HNO3,NO + NO2 + 2NaOH = 2NaNO2 + H2O 2NO2 + 2NaOH = NaNO3 + NaNO2 + H2O,3Cu + 8HNO3(稀)= 3Cu(NO3)2 +2NO + 4H2O,Cu + 4HNO3(浓)= Cu(NO3)2 + 2NO2 + 2H2O,二氧化氮和溴蒸气的鉴别,NO2和溴蒸气在性质上的相似之

5、处:,A均有氧化性 B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 C能与碱溶液反应,NO2和溴蒸气在性质上的差异之处:,B通入AgN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的为溴蒸气,C通入CCl4有机溶剂中,溶于CCl4而且CCl4溶液呈橙红色的为Br2(气),D将盛有溴蒸气和NO2气体试管放入冷水中冷却,气体颜色变浅的为NO2,A通入水中,NO2溶于水发生反应后溶液无色而溴蒸气溶于水溶液呈橙色,鉴别两者不能用淀粉KI试纸、碱溶液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反应,氮氧化物溶于水的有关计算,(1)NO2溶于水:,3NO2+H2O=2HNO3+NO,(2)NO2、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4NO2+O2+2H2O=4HNO3,(3)NO、

6、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4NO+3O2+2H2O=4HNO3,(4)NO2、NO、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N :O=2 :5,练习1:把盛有48mLNO、NO2混合气体的容器倒置于水中(同温、同压),待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的体积变为24mL,则 (1)原混合气体中,NO是 mL。 (2)若在剩余的24mL气体中,通入6mL O2,待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的体积变为 mL (3)若在剩余的24mL气体中,通入24mL O2,待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的体积变为 mL (4)若在原48mLNO、NO2混合气体中,通入 mL O2,倒置于水中,容器内气体会全部被吸收。,12,16,6,18,1.氨分

7、子的结构,思考:氨分子 为极性还非极性分子?,三角锥形,正四面体,三、氨,极性分子,因为分子内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偏移。,氨气是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和易液化。,2.氨气的物理性质,思维拓展:喷泉实验,常见气体的溶解性:, 下列装置可作为极易溶于水的气体的吸收装置的( ),A B C,ABC,知识扩展,A B C,请大家写出A、B两种装置能防止倒吸的原理。,A、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对气体的吸收。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

8、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B、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由干燥管末端进入液被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使吸收液倒吸进入干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质量大于干燥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这种装置与倒置漏斗很类似。,如图1所示,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 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该实验的原理是: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 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请讨论在不改装置的前提下引发图2喷泉的方法?,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该实验的原理是: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

9、泉。,用冰水浇注烧瓶,降低烧瓶内氨气的温度,使气体压强减小,水上升与氨气接触进一步减小压强形成喷泉。,小结:以上方法为减小烧瓶内气体的压强而产生喷泉。,在图3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 )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增大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产生喷泉。,A,(1)图甲为中学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_。 (A)HCl和H2O (B) O2和H2O (C)NH3和H2O

10、(D)CO2和NaOH溶液,B,(2)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D,(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原理 与上述_(填图甲或图乙)装置的原理相似。,乙,归纳反思,1.关键:,2.途径:,3.延伸:,喷泉实验,形成压强差, 减少 “上瓶”的压强, 增加“下瓶”的压强,尾气处理(防倒吸装置选择),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计算,课堂检测,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2)若先打开a、c活塞

11、,再挤压胶头滴管,然后打开b活塞,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石蕊试液,(1)若要在烧瓶中产生“喷泉” 现象,烧瓶I中不产生“喷泉”现象, 其操作方法是 _。,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和b,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水。,烧瓶I 和中同时产生“喷泉”现象,奇妙的“双喷泉”,课堂检测,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 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I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石蕊试液,奇妙的“双喷泉”,先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和c,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水,然后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思考: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

12、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拓展延伸,1.尾气处理(防倒吸装置选择),思考: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拓展延伸,1.尾气处理(防倒吸装置选择),倒扣漏斗式,思考: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拓展延伸,1.尾气处理(防倒吸装置选择),提示:氨水的溶质是氨气.,思考:在标准状况下,用一充满NH3气体的烧瓶进行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假定NH3不扩散到烧杯中),烧瓶内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2.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拓展延伸,喷泉实验计算问题的关键,形成溶液的体积=所消耗的气体体积,3、

13、氨气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2)与酸反应:,(3)与氧气反应:,NH3+HCl=NH4Cl (产生白烟),(4)与氯气反应:,2NH3+3Cl2=N2+6HCl,NH3+HCl=NH4Cl (产生白烟),8NH3+3Cl2=N2+6NH4Cl,(产生白烟),氨与磷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怎么写?,(4)与CO2反应:,NH3 + CO2 + H2O = NH4HCO3,NH3 + CO2 + H2O + NaCl =NH4 Cl + NaHCO3,思考:氨水中有哪些分子和离子?,分子: 离子:,NH3、H2O、NH3H2O,NH4+、OH-、H+,液氨,纯净物,NH3分子,不具有碱性,常温

14、常压下 不能存在,氨水,混合物,NH3 H2O NH3H2O NH4+ OH- H+,具有弱碱性,常温常压下可存在,NH4+、OH- 、H+,氨水中的粒子,(非电解质),(既不是电解质也 不是非电解质),H2O 、NH3 、NH3H2O,比较:,分子:,离子:,学会比较,(致冷剂),连线高考,思考:(2003上海)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D,C,B,AC,(2)蘸有浓盐酸(浓硝酸)的玻璃棒,氯化铵晶体、熟石灰固体,3.装置:,固+固,加热型,4.干燥:,向下排空气法,6.验满:,实验室制氨气,5.收集:,用碱石灰,(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源于

15、教材,(与O2的发生装置相同),(CaO 与NaOH固体混合物),2.原理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1.药品:,接近试管口(产生白烟),图2,思考:,棉花团的作用:,防止与空气形成对流, 提高集气速度和纯度,实验室中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制氨气?,加热浓氨水法,浓氨水加碱石灰法,碱石灰吸水、溶解时放热, 增大OH-浓度平衡逆移.,实验室中能否用图2装置制氧气?,图1,气体的溶解性规律?,拓展: 1.这种方法制取NH3的原理是什么? 2.实验室为什么可以用浓H2SO4和浓盐酸来制取HCl气体?浓H2SO4和浓盐酸应分别装在什么仪器中?,4、氨气的用途:,小结,N2 H2O,NH3+ H2O=NH3H2O=NH4+OH- NH3+HCl=NH4Cl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NH3+H2SO4=NH4HSO4 NH3+H20+CO2=NH4HCO3 4NH3+3O2(纯氧)=2N2+6H2O 4NH3+5O2=4NO+6H2O(催化剂加热) 8NH3+3Cl2=N2+6NH4Cl,2NH3+3CuO=3Cu+N2+3H2O 2NH3+Ag+=Ag(NH3)2+ 4NH3+Cu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