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局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135657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局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编】局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编】局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编】局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编】局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事迹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局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局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事迹材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局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篇一:社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江北社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江北社区位于镇汪北侧,辖区面积7.72平方公里(其中工业集中区3.3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县工业集中区等19个驻区单位,企业25个,个体工商户104 户。江北社区处于镇城乡结合部,城镇居民与村、大川村、村居民混居。社区下辖1个居民委员会,6个居民委,共有居民2967户,总人口7452人,其中朝族4380人,汉族2776 人,其他民族296人。 江北社区党工委成立于2020年3月,2020年4月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成立江北社区党委和江北社区行政事务服务管理中心,现有办公面积412平方米,工作人员78人。

2、社区下设党政办公室、综合执法大队、救助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受理中心四个部门。近年来江北社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认真履行五位一体管理模式,民族团结工作进一步提高。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开展好民族团结工作奠定基础 民族团结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辖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为此,我社区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加强组织领导,为开展好民族团结工作奠定基础。 一是建立健全民族团结工作领导机制。成立了由社区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实职中层干部、委主任任组员的民族团结领导小组。形成了民族团结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专人负责的良好局面。 二是制定了民族团结工作制度和相

3、关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职责,规定了工作内容,提出了具体任务要求。使工作人员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三是加强学习提升素质。社区领导小组把学习民族团结各项知识放在工作首位。通过集中学习、自学等形式,认真学习关于民族团结的各项理论知识,促进了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 四是加强民族团结意识。社区党委始终把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坚持不懈地进行民族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广大群众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受到各族人民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赞扬,为辖区内良好民族关系的形成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采取措施,突出特色民族团结工作 社区党委在加强

4、民族团结的工作实践中,深知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关键是让辖区居民群众了解掌握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党和民族理念、民族政策深入人心。 一是加强宣传舆论,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社区党委充分利用好各类宣传载体,采取静动结合的宣传方式,在辖区内大力宣传民族团结。静态宣传,如利用板报、宣传栏张贴宣传资料,近年来,共张贴宣传资料600余张。动态宣传,如将每周五定为民族团结宣传日,通过开设健康讲座、家庭教育、安全知识等各类培训讲座,把各族居民群众召集起来,让他们学习到各项实用知识的同时,互相之间也能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邻里和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共开展各类讲座100余次。 二是结合实际、互帮共助,成立居

5、民互助组。以社区党委牵头,在居民区和楼院内形成居民互助小组开展结对帮扶。居民互助组一般以空巢、孤寡等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为基点,划分周围2至5户邻居为一组,形成居民内部的帮扶机制,如:居民互助组李优存、刘泛柱等成员自发的为独居老人修缮住房;汉族居民黄仁琴夫妻常年照顾身体不适的朝鲜族金彩玉老两口等等。江北社区自成立居民互助组以来,共有互助小组100余个,拉近了社区各民族之间的距离,增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和睦相处。 三是建立帮扶载体,让各族弱势群体得到帮助。社区整合居家养老、阳光家园、残联、妇联等部门,成立综合服务中心,专门针对辖区内各族老弱病残开展各类力所能及的帮扶活动

6、。如:为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协调医院为弱势群体体检;定期入户走访探望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生活情况等。今年来共开展各类帮扶活动600余次。 四是丰富民族群众文娱生活。以社区近几年开展的百姓文化广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营造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发动辖区各民族积极参与其中,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其次从法制教育入手,经常组织工作人员邀请县讲师团授课学朝鲜族区域自治法等。 三、贯彻群众路线开展特色主题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为推进民族团结工作再攀新高,江北社区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以三心四访为抓手,以创建民族团结、邻里和谐社区为目标,以进一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7、实践活动。 一是突出三心服务,为民族团结工作打好基础。江北社区以三心(既:真心对待群众、热心接待群众、诚心帮助群众)为服务宗旨,把各族群众的小事作为我们的大事,围绕群众需求,结合党员干部的优势和特长,充分考虑居民实际需求,热心接待,积极为居民释疑解惑。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社区班子成员模范带头,先后为各民族残疾家庭捐衣捐物;联合消防官兵为辖区独居老人过母亲节;慰问困难群众;给行动不便的居民代办等各类服务活动40余次,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二是明确四访入户,让民族团结在辖区然成风。社区结合民族团结工作实际,以四访(即:定点接访、重点约访、主动家访、定期回访。)作为党员干部入户走访的准则,制定出领导

8、干部走访制度,做到与各族居民群众零距离接触,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入户走访中重点听取各民族居民群众最需要迫切解决的民生民需。共走访驻区单位17个、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00余户、居民400余户。梳理出各民族居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城建、环保、供热、物业4类热点问题170件,其中涉及到社区的问题42件已全部落实解决,反映给相关部门128件。 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将民族团结工作长期继续下去,为我县创建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休幸福美丽新作出应有的贡献。篇二: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莫因分场2020年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材料 阿勒泰市国营第二牧场莫因分场,距离场党委政府30公里。全村有农户97户,由汉

9、、哈萨克、回等民族组成,其中哈萨克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70%。多年来,莫因村始终以“三个离不开”为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全村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加强民族团结,凝聚核心力,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战斗力 宣传民族政策,把握“三个始终”: 村委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将民族团结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始终坚持以x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促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始终把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政

10、治任务来完成,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办好事、办实事。 实施扶贫帮困,实现“三个帮助”: 帮助困难牧民盖抗震富民安居房,本村牧民巴尔斯,24岁,准备于2020年秋季结婚,因家庭贫困,无房结婚。村委得知情况后,最先为其申盖抗震安居房,解决了燃眉之急,使其得以顺利完婚。村民马合沙提沙乌尔汗,30岁,因居住地在山边,盐碱严重,房屋开裂,面临倒塌,家中无父,有一长期患病的母亲,2个妹妹在上学,无力盖房。村委了解后,为其另选址申盖富民安居房一套,现居住环境宽敞明亮。截至2020年底,已盖抗震富民安居房十几栋。 帮助重病牧

11、民捐款,村民阿扎提,55岁,食道癌晚期,因其病情恶化,村委号召全村村民为其捐款1780元。村民阿尔单,50岁,因重病卧床不起,家中2个孩子及妻子都是残疾人,家庭极度困难,村委号召村民捐款2000余元,其病得到及时治疗,目前已康复,生活稳定。 帮助牧民科学种田,增产增收。本村牧民不会种田,缺乏科学管理,种植花芸豆亩产不到100公斤,汉族村民亩产达到200-300公斤,牧民不会种植其他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只会中花芸豆,村委分析情况后,特从183团引进种植食葵、打瓜能手,为牧民做指导,让牧民看到实际收入,鼓励带动其种植积极性,稳定收入。至2020年,本村大部分牧民花芸豆产量增至200-300公斤,其他

12、种植均小有成就。 二、增实力,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加快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速度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村委充分认识到,没有一个适合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富民就是空话。因此,村委班子多次召开会议,集思广益,经过广泛座谈、讨论确定了以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为主线,采取多业并举,协调发展的路子。认真开展农村党员“四学”活动,组织全村党员“学理论、学党章、学科技、学经济”。 今后,我们村将一如既往地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行下去,不断为把我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新农村而奋斗。 2020年2月9日篇三: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材料 老沙湾镇中心学校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老沙湾镇中心学校创建于 1930年

13、,从当初建立第一小学、第二小学到现在的九年一贯双语寄宿制学校,经历了不平凡的八十四个春秋。老沙湾镇中心学校为镇区及辖区37个行政村一万四千多人提供义务教育服务。学校占地面积约16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2020.9平方米,基本实现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三部分整体规划的要求。校园美观大方,富有现代育人气息。现有21个教学班(含三个双语小学教学班), 358 名在校学生,在职教师70人,专任教师合格率百分之百。教师队伍稳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拥有多媒体及语音设备,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 我校组织健全,坚持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下设有德育处、教务处、工会、团

14、支部、少先队等组织。 学校现有党支部书记1名、副校长1名、德育主任1名、教务主任1名、工会主席1名、团支部书记1名、大队辅导员1名。学校现有70名教职工,其中双语教师5名,共有21个教学班,有3个双语班 ,18个汉语班。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了全面深入地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我们以“三爱”为主题开展了国情教育、新疆区情教育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教育和“三个不忘”(不忘党的恩情、不忘祖国的温暖、不忘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历程)教育,引导各族师生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牢固树

15、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我校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谋发展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民汉师生亲如一家,民族团结之花更加绚丽多彩,各项工作不但稳步推进,且更具特色,各类活动丰富多彩。我校在继承和发扬历年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坚持“一手抓民族团结,一手抓教育教学”,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认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我校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近几年学校先后荣获地区级“文明单位”、地区级“花园式学校”、地区级“绿色学校”、地区级“德育达标学校”、“五好党支部”、“四好学校”等殊荣。与此同时,学校还被塔城地区命名为“农村

16、党员远程教育”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基地。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校教师在参加各类优质课调讲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名列全县榜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各族教职工的团结、创新、奋进的精神,勤奋工作,不懈进取的行动是分不开的。 一、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促进民族教育发展。 我校为积极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方法,让少数民族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上得去”。 (一)是坚持民族学生招生政策。学校对贫困的少数民族家庭的学生重点关照、重点扶助、重点培养、让少数民族学生“进得来”,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的受教育权。例如合校初,我校双语四(3)班的阿孜古丽同学,家庭贫困,所以,阿孜古丽迟迟没有到校上课,面临辍学。学校领导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派专人到该生家中劝学,并向家长承诺负责该生学具费,在解除了该生上学的后顾之忧后,该生放下了思想包袱,走进了课堂。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