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6128822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预防医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预防医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预防医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预防医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预防医学教学大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预防医学课程类型: 限制性专业课总学时: 36 学分:2.0 实验(训)学时: 4 自主学习学时: 4 考核方式:分散考核一、课程教学目标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以“群体”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兴旺、关系国家卫生资源总体规划的重要学科。在高等中医院校开设预防医学课程,彰显预防医学“立足群体、立足社会、紧密结合群体治疗和预防”的方针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力求将预防、保健服务、临床医疗服务和临床医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的目标,明确预防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为日后全面

2、观察、分析临床问题,积极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奠定基础。课程学习目的:明确医学目的和人文价值,弘扬中医预防医学思想,构建中医预防医学学科体系,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为将来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及疾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课程讲述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同时关注实际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卫生建设,了解国内外先进理论水平及处理方法,了解国内外有关规章制度,扩大学生知识面。讲授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基本内容,删繁就简,着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内容要

3、求学生牢固掌握,并能熟练的联系实际加以应用;熟悉内容让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要点;其余为了解内容。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目的要求】1 掌握三级预防、五层次预防和中医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2 熟悉现代医学模式及医学模式演变的意义;预防医学的基本观点。3 了解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和方法;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区别与联系;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及预防策略。【教学内容】1 预防医学的相关概念(定义、研究内容、特点、研究方法)。2 公共卫生的相关概念(定义、基本特点、公共卫生体系、功能、与预防医学的区别与联系)。3 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4 医学模式的演变及其意义。5 我国的卫

4、生工作方针及预防策略(三级预防、五层次预防及中医预防思想)。6 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教学时数】 2学时第二章 自然环境与健康【目的要求】1 掌握环境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环境污染的概念、种类和来源;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2 熟悉生态平衡和食物链的概念;环境污染物的转归;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3 了解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介质对健康的影响。【教学内容】1 环境、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的概念。2 环境的构成要素。3 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4 环境污染的概念、种类、来源、环境污染物的转归。5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

5、响及基本特征。6 空气、水、土壤、辐射、机械力与健康的相关概念及关系。7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概念与防治措施(碘缺乏病和地方性氟中毒)。【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教学时数】2学时,其中实践1学时。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社会、心理、行为因素的概念,三者影响健康的特点;心身疾病的概念、特点和心身疾病防制的基本内容。2熟悉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双重影响作用,尤其是三者不利因素对健康的危害作用,心身疾病的发病趋势及常见的心身疾病。3了解心身疾病的危险因素。【教学内容】1 社会因素与健康:1.1社会经济、社会制度、人口、社会文化、社会支持、

6、生活和工作环境、家庭因素的概念;1.2社会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特点。2 心理因素与健康:2.1个性与健康(气质、性格);2.2情绪与健康;2.3应激与健康2.4生活事件与健康;3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3.1健康相关行为;3.2“消极被动”的生活方式;3.3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不良性行为、网络成瘾综合征)4 心身疾病的防制原则:4.1心身疾病概述;4.2心身疾病防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教学时数】2学时第四章 职业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 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和职业性损害的概念;2 熟悉职业有害因素的来源及其致病条件;熟悉常见职业

7、病及危害。3 了解影响职业性病损严重程度的因素;职业病的特点、诊断和处理;职业病的政策法规及预防【教学内容】1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的相关概念。2 常见职业病危害(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苯中毒、矽肺);3 职业病分类、特点与诊断;4 职业病的政策法规及其三级预防;5 基本职业卫生服务;6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策略【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教学时数】2学时第五章 食物与健康【目的要求】 1 掌握营养的相关概念;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的概念及基本要求;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与分类;食品安全概念与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2 熟悉特殊人群营养、中国居民膳

8、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的主要内容;食品安全及其种类;安全购置食品的注意事项。3 了解食物与营养相关疾病的关系;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与使用原则。【教学内容】1 食物营养成分及能量: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能量、植物化学物。2 合理营养:2.1合理营养的概念与要求;2.2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3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2.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2.5食物的酸碱性;2.6饮食调补与食物性味3 特殊人群营养:孕妇、乳母、婴幼儿及青少年、老年人等。4 营养性疾病:4.1营

9、养失调概述;4.2营养与心脑血管病;4.3营养与糖尿病;4.4营养与肿瘤;4.5营养与肥胖病;5食物中毒及其预防:5.1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和分类5.2细菌性食物中毒概述6食品及食品安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教学时数】8学时,其中实践1学时。第六章 描述性研究【目的要求】1 掌握疾病分布的形式;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现况调查、普查、抽样调查、生态学研究的概念与基本内容。2 熟悉产生偏倚的原因、常见的偏倚及质量控制方法。3 了解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方法;各种描述性研究类型的目的、特点、种类和优缺点。【教学内容】1 流行病学概述:1.1流行病学定义及其

10、内容;1.2流行病学原理;1.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4流行病学的应用范围2. 疾病的分布2.1疾病分布的常用测量指标。2.2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2.3疾病分布的特征3. 描述性研究方法:3.1个案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3.2现况调查;3.3筛检;3.4生态学研究3.5偏倚及其控制;3.6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教学时数】2学时第七章 分析流行病学方法【目的要求】1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和用途;比值比及相对危险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队列研究的概念和用途。2 熟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研究思路和各自的优缺点。3 了解病例对照

11、研究和队列研究样本量的计算和资料的分析方法。【教学内容】1 病例对照研究1.1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优缺点与用途;1.2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类型;1.3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1.4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1.5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1.6病例对照研究中医药应用现况2队列研究:2.1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优缺点与用途;2.2队列研究的类型;2.3队列研究的设计;2.4队列研究的资料搜集、整理分析;2.5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2.6中医药队列研究现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教学时数】4学时,其中实践1学时。第八章 实验流行病学

12、研究【目的要求】1 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的概念,主要类型和优缺点;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2 熟悉流行病学实验的基本特点;临床试验的设计基本步骤。3 了解临床试验的结果评价。【教学内容】1 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特征与用途;2 实验流行病学的主要类型;3 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缺点;4 实验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的异同;5 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6 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7 临床试验常见的偏倚及控制;8 临床试验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9 进行人体实验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教学时数】2学时,其中实践1学时。第九章 传染病防制【目的要求】1 掌握传染病发生

13、与传播的基本条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及感染谱、感染类型的相关概念;疫源地的概念及消灭的条件;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2 熟悉传染病的控制与消灭的相关概念;中医药在传染病疾病防制中的作用。3 了解预防传染病的策略;结核病及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新发和再发感染病的防制。【教学内容】1 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基本条件:病原体、宿主、传染过程等。2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5. 传染病的防疫措施。6. 传染病的控制与消灭。7. 传染病的报告制度。8. 中医药在传染性疾病防制中的作用。9.

14、 结核病的防制。10.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制。11. 新发与再发感染病的防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教学时数】2学时,其中自主学习1学时。第十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目的要求】1 掌握慢性病的概念及慢性病防制策略。2 熟悉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防制措施。3 了解慢性病的现况。【教学内容】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况。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策略。2.1心脑血管病的防制;2.2恶性肿瘤的防制;2.3糖尿病的防制;3. 中医药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中的作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教学时数】2学时,其中自主学习1学时。第十一章 伤害防制【目的要求】1 掌握伤害的概念,伤害的预防策略和措施。2 熟悉伤害的特征、分类及病因,伤害的测量指标、研究方法。3 了解各种影响伤害发生的因素,常见伤害防制。【教学内容】1 伤害的概念和分类。2 伤害的危害及流行特征。3 伤害的原因及研究方法。4 伤害的预防策略。5 伤害的三级预防和综合干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