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历史变迁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126483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历史变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我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历史变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我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历史变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我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历史变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我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历史变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历史变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历史变迁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小学品生、品社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变迁,易想和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思政部,在课程的价值导向上,逐渐摆脱泛政治化,从关注个体政治品质到引导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 在课程类型上,回归生活,从知识化的学科课程到关注情感体验的综合活动课; 在课程素材选取上,审视英雄化的教育题材,从“高大全”的英雄事迹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事件; 在教科书呈现的语言上,摒弃成人化的表述方式,尊重儿童的话语方式。,一、价值导向:从个体政治化到引导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小学德育课程的名称经历了从政治课到思想品德再到品德与生活(社会)的变化,从课程名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道德教育开始从泛政治化中走出,课程本身的政治色彩逐渐淡化。,1、

2、政治课阶段(1978 年1981 年),课程的具体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观点 的教育,小学四五年级主要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必 要的政治常识教育。” 1978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小学政治课教科书单元标题 四年级/第一单元: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第二单元:哪里有压迫,哪 里就有反抗/第三单元: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列宁/第四单元:共产党、 毛主席领导人民求解放/五年级/第五单元: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一)/第六 单元: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二)/第七单元:学点正确的思想方法/第八单 元:建设伟大的祖国,树立崇高的理想。,2、思想品德课阶段(1981 年2002 年)

3、,通过以“五爱”和“五讲四美”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与社会常识教育,从小培育学生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有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品德与生活(社会)课阶段(2002 年 ),回归本真,积极倡导基于生活的儿童品德发展,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生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小学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新课程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优良生活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准确道德判断能力以及对社会生活真切的了

4、解等,为学生积极的参与社会生活做准备,奠定公民的基本品质。,上述分析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德育课程逐渐从浓厚的政治情结中走出,开始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为美好的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课程在价值观念上经历了政治化到生活化的转向,道德教育的价值在于引导个体过有道德的生活,而非仅仅作为个体政治化的一种手段。,二、课程类型:从知识化的学科课程到关注情感体验的综合活动课,(一)知识道德阶段,德育课程呈现为一种知识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道德教育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教义问答的教学,或者成为关于道德的课。” 在道德教育的内容上,强调道德知识的学习与道德规范的习得; 在道德教育

5、方式上,说服式的灌输成为主要的教育手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道德教育评价上,更多的是知识层面上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难见其踪迹。“在这样的基础上。,试题分析,1、不同的人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态度不同,有的人把它当作( );有的人却面对挫折和失败,灰心丧气,失去了( )。那些最后取得了胜利的人,就是每次跌倒都爬起来继续往前走的人。 2、要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把生活中的失败变成财富,需要我们有坚强的( ),坚强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不断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练起。 三、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1、小红在班里个子最矮小,她常因此闷闷不乐。 2、丹丹学滑旱冰,跌倒一次后再也不敢

6、,学滑旱冰了。 四、简答题 1、有些烦恼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但我们却无法回避。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排遣烦恼呢?把你的好方法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吧。,(二)逐渐走向带有情感体验的综合课程阶段,1、教学大纲的变化 (1)1992 年教学大纲要求道德教育要“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教师要以自己的真实情感,以情载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2)2001年对1997 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进行修订,认为“此次修订的重点是解决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增强时代感,淡化学科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强调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纯知

7、识性、概念化的内容做了删改,降低过高的认知要求,适当降低难度”。,(3)在2002 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更是摒弃了书本中心的学科知识体系,提出德育课程是在小学中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2、教材编写的变化,(1)教材组织结构 新版教科书在组织结构上,围绕儿童生活不断扩展、螺旋式展开,而非知性概念、范畴的推演。 (2)教材更加贴近生活 从个体、家庭、学校班级、家乡或社区、祖国以致走向世界,教科书紧密地围绕着儿童个体的生活场域。 (3)教材内容 在新课标的内容标准中,划分为“我在成长”、“我与家庭”、“

8、我与学校”、“我与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以及“走进世界”六个板块。,苏教版教材编写的案例,2003 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实验本)五年级上册的四个单元立足儿童生活,从“我是谁”( 认识自我)、“我学会与人相处”( 与人相处)、“我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生活)到“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祖国),由近而远、从小到大同心圆式螺旋展开的。,2003 年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实验本)五年级下册第1 课父母的难处中活动的设计。,三、素材选取:从“高大全”的英雄事迹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事件,(一)背景分析 历史人物故事、革命前辈与英雄模范的事迹、少年儿童中先进事

9、迹、童话、寓言、诗歌、民间故事等题材中蕴藏着重要的“道理”,负载着深刻的道德意蕴,是重要的道德教育资源。我国历来都重视这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历史伟人、民族英雄、革命导师、著名科学家、思想家和各方面的杰出人物等对青少年进行教育,通过这些典型的伟大业绩、光辉形象、高尚品格来影响青少年的品德成长。,(二)旧教材中的历史人物,1982 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读本(第四册)出现的人物有宋庆龄、列宁、朱德(出现两次)、杨冲、高玉宝、雷锋、吴丙治、邱盛春、龚虎其、大禹、李四光、詹天佑、岳飞、郑成功、竺可桢、华罗庚、陈毅、焦裕禄、孙叔敖、孙中山、吕士才等。 1988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全

10、日制小学试用教材思想品德(第七册)所选用素材中出现的人物有周恩来、刘伯承、苏武、吉鸿昌、徐悲鸿、许海峰、郑成功、孙中山、刘倩倩(“菲利亚”奖章获得者)、褚红(打破儿童女子100 米蝶泳纪录者)等。,问题所在,道德教育的课堂充斥着英雄以及英雄事迹,学生生活在“英雄的国度”,现实课堂演变为“他人的世界”,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毫无关系,这些“高、大、全”的英雄榜样生活在飘渺的“空中”,离现实太远,这也导致了道德教育对儿童来说,只能是“假、大、空”。,(二)新教材围绕生活取材,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认为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

11、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题材的选取方面更多的关注儿童身边的事件,围绕儿童的日常生活展开。,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实验本)(五年级上册),2003 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于案例的分析,1、在题材的选取上,基本上是儿童生活世界中所面临的问题,如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怎样与他人相处、如何管束自己等。 2、在人物的选取上,儿童生活的共同建构者成为教科书中的主要人物,这些都是儿童身边的人、与儿童最亲近的人、最熟悉的人、最真实的人。与儿童打交道的人不再是远离儿童的英雄,而是儿童所熟知的人,四、教科书的语言:摒弃成人化的表述方式,尊重儿童的话语方式,(一)旧教材使用的是成人化的语言,19

12、88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小学试用教材思想品德(第七册)所讲述的是故事有周恩来参加傣族泼水节、刘伯承与彝族首领结拜为兄弟、苏武牧羊、吉鸿昌流亡、徐悲鸿留学、许海峰与“零”的突破、郑成功收复台湾、孙中山“安庆焚烟”等,儿童自己的故事只有“菲利亚”奖章获得者刘倩倩,打破儿童女子100 米蝶泳纪录者褚红。(课文用成人化的语言来讲述成人故事,与儿童的现实生活联系不大),案例分析,在成人化的表述方式下,在大而空的教条训诫下,儿童犹如“穿着大人的衣服在舞台上表演”一样,滑稽至极。新课程要求,道德教育不再是成人化的道德命令肆虐的世界,道德教育必须儿童在场,摒弃成人化的说教语气,儿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道德叙述。,(二)新教材的做法,我是谁的框架结构,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 2003 年,江苏教育出版社,案例分析,1、儿童成为教科书的表达主体,“我”是主语 2、儿童化、形象化的表述,而非成人化的表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