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2020年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6117923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PTX 页数:8 大小:25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2020年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2020年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2020年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2020年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2020年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2020年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2020年整理).ppt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夜村镇甘河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听话的电磁铁 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 2、1820 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吸引小磁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小磁针, 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断开电源后小磁针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说明电流能产生(磁)。他 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关系的科学家。 3、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导线)、(电池)、 (铁钉)。 5、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6、实验证明:改变(电流强弱)、(线圈圈数)、(铁芯粗细)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7、串联

2、在电路中(电池的节数越多)、(线圈的圈数越多)、(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8、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后,电磁铁的(磁 极)会发生变化。 10、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11、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制定研究计划要思考(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等等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 表示。 14、(磁铁)用起来简单,(电磁铁)使用起来烦麻。 15、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

3、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它是利用(电磁 铁)的原理研制的,使车身悬浮在铁轨上高速、平稳、安全地运行,是 21 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 工具。 16、电磁铁通电后,用铁钉的钉帽一端接近指南针的南极,指南针被排斥,此时钉帽的一端是(南 极)。 17、比较电磁铁与磁铁的异同: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1、日晷是测定(时间)的仪器,日晷又称为(“日归”)。它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 地面上物体的(影子)也在相应的变化的规律制成的。 2、现存最早的日晷是(秦汉)时期的赤道日晷。最早在(隋朝)年间,中国就有了关于日晷的文字 记载。 3、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物

4、体的影子的(长度)与(位 置)和(地面上的气温)也随着而变化。 4、影子方向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方向的变化(相反)。 5、人看太阳的视线与水平视线之间的角度叫做(太阳高度)。 6、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昼夜(交替)。 7、夜间出来活动的动物有(蛾、蝙蝠、老鼠、猫头鹰)等,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牛、羊、蝴蝶) 等。 8、在白天开放的植物有(太阳花、向日葵)等,在晚上开花的植物有(昙花)等。 9、有的动物适于白天活动,有的动物适于夜晚活动。大多数动物一般在(白天)活动。 10、人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11、法国科学家(傅科)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地球在不停

5、地自转。后来人们把傅科实验的装置叫做(“傅 科摆”)。傅科摆摆动时会发生(偏转)。 12、地球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年)。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了 (四季)现象。 13、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24 小时)。由于 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现象。(夏至)时,北极附近整天是(白昼),南极附近始终是(黑夜)。 14、极圈以内的地区,每年总有一个时期太阳不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天 24 小时都是白天,这种现象 叫(极昼),反之是(极夜)。 15、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是四季主要的特征。 16、动物的

6、行为和植物的形态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17、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有关。“春耕秋收”和(四季的变化)有关。 18、我们平时看到星星、月亮(自东向西)运行、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形成的。 19、植物在不同季节里的有不同状况,一般来讲: 百花齐放是(春季),快速生长是(夏季),硕果累 累是(秋季),植物休眠的(冬季)。 20、气候统计上,以公历(3、4、5)月份为春季,(6、7、8、)月份为夏季,(9、10、11)月份为 秋季,(12、1、2)月份为冬季 。这种分法适宜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21、春、夏、秋、冬称为(四季)。气候统计上,一般(

7、1)月最冷,(7)月最热。 22、(赤道)没有四季变化,是因为阳光直射点一直在(赤道)附近移动,因而(赤道)温度没有太 大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不变。 23、公元 2 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24、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指出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地球有(公转和自传)。地球绕太阳(公转)的 同时也(自转)。 25、(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1533 年,哥白尼完成了(天体运行论) 的写作,推翻了(“地心说”)。他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颗

8、普通行星, 自身又绕地轴自转。 26、2 月 4 日前后是(立春),3 月 21 日前后是(春分),5 月 6 日前后(立夏), 6 月 22 日前后是 (夏至),8 月 8 日前后(立秋),9 月 23 日前后是(秋分),11 月 8 日前后(立冬),12 月 22 日前 后(冬至)。 27、以北半球为例,天文学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中国传 统上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 第三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1、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软木片的结构是一个一个的(“格 子”)。由此,人类发现了植物体是

9、由(细胞)构成的。 2、显微镜主要由两组(透镜)组成,一组是(目镜),一组是(物镜)。 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调节)、(观察与记录)。 4、(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一般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微生物的观察工具 是(显微镜)。 6、细胞不仅能在一定的范围内(长大),还能通过(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生物体从幼体到 成年,之所以不断的长大,就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结果。 7、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神经细胞、上皮细胞、肌肉细胞 、人体血液

10、中的红细胞、干细胞)等。 8、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发霉)。(食物变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9、食物发霉与(温度)和(湿度)有关。在(温暖)、(潮湿)环境下,食物更容易变质。,2,10、1856 年,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通过实验发现当把酒加温到(55)时,可杀死酒中的 (乳酸杆菌)。后来,(“巴斯德消毒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酿酒)等食品工业中。 11、大肠杆菌是(细菌),霉菌是(真菌),冠状病毒是(病毒),它们与动植物一样,是大自然 另外的生命群体。 12、一些生物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叫它(微生物)。微生物个体微小,构造简 单,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

11、)。而(病毒)连基本的细胞结构也没有。 13、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空气、土壤、水体,人体的皮肤、口腔、胃肠道里)都生活着大量的 微生物。(土壤)是微生物聚集最多的地方。据估测,每克肥沃的土壤中大约含有(20 亿)个微生 物。 14、(细菌)、(真菌)、(病毒)都是微生物。我们熟知的微生物有(酵母菌、乳酸菌、青霉、大 肠杆菌)等。 15、蘑菇属于(真菌)。 霉是一种(微生物)。微生物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2009 年全球爆发 的 H1N1(甲流)是由(病毒)引起的。预防麻疹要注射(疫苗)。微生物喜欢生活在(富有有机物) 的环境。 16、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

12、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 有的细菌大概每(20 分钟)就能分裂一次。细菌生长的条件是(温暖)和(潮湿)的环境。 17、细菌等微生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但它们的生长也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18、酸奶是由(鲜牛奶)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在制酸奶时,既要为(乳酸菌) 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又要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和破坏。 19、大约 4000 多年前,(中国)利用微生物进行(酿酒),公元前 1000 年左右,利用微生物制作 (酸菜)。公元前 2300 年左右(埃及)利用微生物把牛奶制成(奶酪)。 20、微生物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微生物数量(大)、繁殖(快),被广泛应用于

13、(工农业生产) 和(医药)等领域,包括:(发酵饲料、抗生素、疫苗、菌苗、有机酸、有机溶剂、各种氨基酸)等 等。 21、微生物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有好也有坏)。严重威胁人类的许多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结核 病、痢疾、艾滋病、疟疾、麻疹、细菌性脑膜炎)等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2、微生物担负着大自然(清道夫)的作用,它们把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遗体或排出的废物(分解) 成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的物质。(温暖、潮湿、阴暗、富有有机物质)的地方更适宜微生物的生存 和繁殖。 23、人体适宜(微生物)的生存。人体本身具有抵抗那些有害微生物侵害的能力叫做(免疫力)。 24、(加强体育锻炼)和(合理的生活方式),有助

14、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也是预防(微生物的 侵害),保持(身体健康)的最佳方法。 第四单元 遗传和变异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水稻繁殖的后代还是水稻、狗妈妈生的孩子还是狗,这些现象就是(遗 传)。 2、“一母生九子,连娘十个样”、狗妈妈的几个孩子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长相都有区别,这一现象 就是(变异)。 3、英国科学家(约翰道尔顿)和周围一些人都有类似的色觉缺陷,这就是(色盲)。色盲是一种 (遗传)体征。 4、19 世纪西班牙、俄国、英国奇怪的皇族病现在叫(血友病 A),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英国女 王(维多利亚一世)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也是引起血友病 A 在这个家族遗传的发端者。 5

15、、常见的遗传病有(白化病、精神分裂症)等。 6、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经验)来(改良和育种)。在我国人们很早就利用(嫁接)的方法改良 (果树)的品种,利用(杂交)的方法选育(动物)良种。骡子是(驴和马)杂交繁殖的。 7、(孟德尔)在观察(豌豆)开花的过程中发现了(遗传规律)。孟德尔被称为(现代遗传之父)。,8、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为发展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历史性贡献。,3,9、(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0、1909 年,美国(夏尔)育成了(杂交玉米),使产量大幅度提高。 11、为使粮食获得高产,人们利用(遗传规律)开展杂交育种工作,大大提

16、高了产量并改善了品质。 12、遗传特征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经过很多科学家的研究,终于找到了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 -(基因)。 13、人们通过改变生物的(基因),将其改良成具有人类所需的优良的新品种。 14、中国在 1982 年开始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乙肝疫苗),并从(2002)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 计划免疫,实行(免费)接种。 15、( 乙肝)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乙肝)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药,非常难以治疗。 16、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但只要尽早(接种疫苗),完全可以避免(乙肝)带来的种种危害。 17、(抗虫棉)是科学家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使棉能合成一种特殊物质,使害虫中毒死亡,而 对人畜无害。2001 年该专利被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金)奖。 18、我们生活中的转基因食品有:(西红柿、黄豆、玉米、小麦、牛肉、猪肉、棉花、大豆)等。 19、美国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西红柿不易腐烂,不仅便于运输、贮藏,还可以使其留在植株 生长的时间更长,充分吸收阳光,完全成熟后再运到市场销售,能保存良久并仍然具有“夏日成熟 的滋味”。 第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