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障对劳动者的影响及不足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109868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4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社会保障对劳动者的影响及不足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社会保障对劳动者的影响及不足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社会保障对劳动者的影响及不足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社会保障对劳动者的影响及不足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社会保障对劳动者的影响及不足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社会保障对劳动者的影响及不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社会保障对劳动者的影响及不足(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社会保障对劳动者的影响及不足 我国社会保障对劳动者的影响及不足 作者:鲁燕 摘要: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主要是: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 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它能弥补市场分配存在的不足,维护 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对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有着重要 意义。同时,它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安心工作的心 理环境,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如此看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 最大意义似乎在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社 会保障对劳动者的影响却又不仅仅局限于吃饱穿暖这么简单。 拉动中 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指的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其中的消费与国民 劳动者有着直接的关系,

2、而社会保障对消费的影响不言而喻。所以, 一个看似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民生活水平,国家经济发展都有 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劳动者的影响也绝不是局限的。 关键字:社会保障制度 劳动者 消费 国民经济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构。这一过程与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是同步的。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在部分城市实 行社会保险制度的试点改革,继而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经过 20 年的 努力,我国已建立起了适用社会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确立,为 维护社会稳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 是社会保障制度改

3、革力度的不断加大, 以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 生活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两个确定”和完善相 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 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条社会保障线”为重点内容的社会保障制 度的改革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二是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国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人数大幅度增 加,符合条件的城市困难居民已逐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三十城 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生产流通体制进行了改革。四是农村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开始试点。 五是社会保障资会筹集监管工作正在加 强。六是社会保障的法制工作和国际交流进一步开展。但是,由

4、于我 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起点低,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和经济结构 重大调整的过程中, 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建立和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十 分艰巨和繁重。 正文: 1.我国“全民保障型”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起步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从 50 年代初建立和 发展的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 这种制度表现为城镇人口可以享受 到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服务,其面对的主要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 单位的职工,部分内容还涉及到城镇居民。1951 年政务院颁布中 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规定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由政府 支付,财政部和人事部管理,企业

5、职工的养老保险费由企业承担,由 全国总会管理,建立了社会保险费用统筹的企业职工退休养老制度, 其退休条件和待遇标准与企业大致相同。1955 年,国务院颁发了关 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等 4 个文件,国家机关工作 人员的社会保险与企业职工根据上述条例享受的大致相同。1958 年, 中国建立了统一的退休制度。 “文化大革命”之前,中国职工养老保 险是由各级工会组织管理的。由于社会保险的专门管理机构被撤销, 社会保险基金的统一征集、 管理、 调剂和支出的制度就难以正常运行。 1969 年,企业职工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被迫废除,其保险费用改在 营业外列支,养老社会保险的社会统筹调剂职能因此消

6、失,养老社会 保险也就变成了“企业保险”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中国还建立了 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到 60 年代中期,中国已经建立了适应社 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一套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职工基本生活、医疗和 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现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 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 障基金为依托,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安置 等各项不同性质、 作用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的整个社会保障体 系。 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 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社会 保障制度

7、是通过集体投保、个人投保、国家资助、强制储蓄的办法筹 集资金,国家对生活水平达不到最低标准者实行救助,对暂时或永久 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 疾病、 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 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 增长和社会进步。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者的影响 根据劳动法第 70 条规定,社会保险项目主要包括养老保 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五个项目。依据社 会保险法规定,企业有责任和义务为员工参加五险:养老、医疗、 失业、工伤、生育保险,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应当为 员

8、工参购买房公积金。就目前而言,我国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主要从 基本生活着手,保障了劳动者退休后的养老的基本问题,医疗过程中 对其医疗费用做部分分担,失业后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伤赔付和生育 保障,以及购买修建住房的部分费用上。但其出发点都是建立在保障 劳动者基本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并且大部分由劳动者和企业、国家三 方共同承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所形成的优胜劣汰,必然 会造成部分劳动者被迫退出劳动岗位, 从而使其本人和家庭因失去收 入而陷于生存危机。其次,社会保障通过提供各种帮助使这部分社会 成员获得基本的物质资料,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使劳动力的再生 产成为可能。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劳动力合理流动

9、机制,社会保障通过 建立健全社会统一的保障网络, 打破了劳动者自我保障或企业保障的 局限,使劳动者在更换劳动岗位和迁徙时没有后顾之忧,促进了劳动 力的合理流动与合理配置。另外,社会保障的支出是随着市场经济的 增长或下降的运行变化情况而增减的。在经济发展强劲、失业率下降 时,社会保障的支出会进行相应的缩减,社会保障基金的存储规模必 然会因此增大,从而减少社会需求的急剧膨胀;而当经济衰退、失业 增加时,社会保障的支出会相应地增多,给失去职业和生活困难的人 们提供相应的购买能力,唤起社会的有效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社会的经济复苏。可以说,社会保障具有调节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的 蓄水池作用,能够在一

10、定程度上平抑经济过热或过冷的现象,促进国 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再者,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客观产生的一 种需要,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社会公平体现在经济利益方面 主要是社会成员之间没有过分悬殊的贫富差别,即所谓“不患贫,患 不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机制与竞争机制相联系,必然 形成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不均等,甚至收入相差悬殊,强 者成为富翁,弱者陷于困境。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需要运用社会 保障法律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通过提供社会保障措施,通 过对社会成员的收入进行必要的再分配调节方式, 将高收入者的一部 分收入适当转移给另一部分缺少收入的社会成员, 从而在一定程

11、度上 缩小社会成员之问的贫富差距, 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缓和社会矛盾, 以促进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经 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保障则是社会稳定的重要防线。由于社 会资源分配结构的不完善、市场经济的风险、家庭“遗传”优劣势的 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年老体弱等诸多因素的存在,社会成员不可 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风险。所以,社会有必要 通过社会救助、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 业保险、社会福利、低保以及社会优抚等多个方面的社会保障,确保 每一个社会成员有一个合理的基本生活水平,以有效地应对社会风 险。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本身就是一

12、种社会安全体系,它通过对没有 生活来源者、贫困者、遭遇不幸者和一切工薪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 或工作岗位后提供救助,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消除社会成员的不安 全感,以维护社会稳定。因此,社会保障又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 “社会减震器”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 会转型的步伐加快,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同时,我国人口结 构也出现重要变化,老龄化社会迅速到来。这些情况导致社会利益关 系日趋复杂,利益矛盾增多。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协调各社会阶 层的利益关系,缓解社会结构转型所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促进社 会结构和谐转型。最后,社会保障不仅仅是从对劳动者的实际生活进 行改善,

13、在心理上也有一定的作用,一个完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可以让劳动者在生活中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方面无后顾 之忧,其储存的意愿就会变小,消费的欲望就会增加,在促进消费, 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也增加了。但我国 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存在了不少问题,例如,覆盖面窄,缴费率高;收 不抵支,资金缺口大;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责任不清、财政支持不 够;城乡差别较大等方面,其根本在国家财力上要求也不少。 2.国外某些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 福利型英国,英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三个支柱组成。第一支 柱是实行现收现付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符 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退休人员都可以

14、得到相等数额的基础年金, 这是 强制性缴费,由国家财政、雇主和职工共同负担;另一部分是 1978 年正式实施的政府收入关联养老金计划, 它根据个人的实际缴费年限 和基数区别确定。 第二支柱由职业年金计划和强制性的个人年金账户 构成,它是英国养老保险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三支柱为个人 自愿性商业养老保险。 保障型美国, 美国社会保障由三部分组成, 即联邦政府实施的社会保障, 州和地方政府实施的社会保障以及团体 和私人组织实施的员工保障计划,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主要有对低收入家庭直接的现金补助及对就 业的实行税收补贴;医疗补助;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的暂时补助;房 屋补贴、教育

15、补贴等。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退伍 军人保险和失业保险四类。自助型智利,养老保险由私营机构直 接参与管理和运营是智利模式的最大特色。 养老基金管理公司是专门 为管理养老金而成立的股份公司,直接管理个人账户中养老金的收 缴、支付、投资等具体事宜。按智利有关法律规定,只要能吸收到至 少 4000 人以上的参与者,并拥有至少 12 万美元资本,就能注册成 立养老基金管理公司。 养老基金管理公司除负责个人账户资金的收缴 和支付外,最重要的就是对资金进行投资运营,这决定了其能否吸引 更多客户。 智利政府对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运营投资的管理十分严 格。就投资范围而言,可包括政府债券、金融机构及公

16、司债券、股票 等,但股票、债券的投资品种必须经政府认可的私人风险评估公司进 行评估,此举目的在于降低和防范风险。此外,政府对养老基金管理 公司也制定了严格的监管措施, 要求养老金投资必须在规定市场内进 行。当养老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失败,收益波动准备金和现金准备金均 不能保证最低受益时,由政府予以补贴。 总结: 国外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1)制度碎片化与制度整合的予盾。制度碎片化表现最典型的就 是现在我们的养老保险,多种多样,有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 险、企业人员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农民工与农民养老 保险。这种零碎化的制度安排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我国城乡分 割与区域发展失衡非短期内可以改变, 这就决定在推进我国社会保障 制度建设的进程中, 在一定时期内采取多元化制度安排来覆盖全民成 为必然选择。 2).国家竞争力与提高人民福利的予盾。由于经济全球化影响的 两面性,决定了在建设社会保障制度时,需要妥善处理好维持国家发 展的长期竞争力与不断提高人民福利的关系, 它进一步增加了社会保 障制度建设的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