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计时双基练27 古代的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102806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计时双基练27 古代的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计时双基练27 古代的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计时双基练27 古代的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计时双基练27 古代的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计时双基练27 古代的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计时双基练27 古代的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时双基练27古代的经济政策(时间:3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6泰安模拟)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均田制是国家对无主的荒地进行重新分配,其中一部分为露田,受田者死后交还国家,不能买卖;另一部分为桑田,可以继承但限制买卖。农民除了缴纳赋税外还要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2(2016衡水中学模拟)明初著名学者丘

2、浚认为:“食货者,生民之本也。人各持所有于市之中而相交易焉,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各求得其所欲而后退,则人无不足之用。”下列观点与丘浚一致的是()A重视农业B工商皆本C富国强兵D重农抑商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由“食货者,生民之本也”表明作者认为农商各业都是民众生存发展的本业,与工商皆本思想是一致的,B项正确,A、C、D项皆与材料不符。答案B3(2016湖北联考)“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

3、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解析材料观点强调的是帝王们制定的政策都是出于现实考虑,任何经济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符合题意的是C项。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作用不同,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晚期,重农抑商政策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A、B两项说法有误。重农抑商政策并非自古就有,故D项说法有误。答案C4(2016哈尔滨模拟)“从中国经济史来看,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

4、制度与材料中“干预”的观点相符合的是()A闭关锁国B朝贡贸易C市坊制度D官营专卖解析依据“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获取巨额财富”可知,A、B两项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市坊制度是政府管理商业的措施,这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但它不能使国家获取巨额财富,排除C项;官营专卖的措施既能使国家最大限度地控制经济,又能使政府获取巨额利润,故答案为D。答案D5(2016湖北名校联考)古代曾有人认为:“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据此可知,该人的观点是()A实行法治,避免中央集权弱化B解决流民问题以增强国力C重新分配土地,缓和兼并现象D打击商贾以加强农业生产解析材料意思是

5、:明君治理国家的政策,总是要使工商业者和游手好闲的人尽量减少,而且名位卑下,以免从事农耕的人少而致力于工商业的人多,由此可见,该人的观点是打击商贾以加强农业生产,故D项正确。答案D6(2016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三第五次模拟文综)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不包括()A重农抑商B闭关锁国C工商皆本D盐铁官营解析盐铁官营是汉代的重农抑商的具体政策,都属于封建国家的基本国策,排除A、D项。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工商皆本”是黄宗羲的经济思想,不是国家政策,故选C。答案C7(2016合肥检测)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

6、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A加剧内忧外患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C激化中日矛盾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解析从材料“禁之愈严而寇愈盛”以及“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可以判断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加剧内忧外患,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外经济交流的情况,故B项错误;材料不单指出了“寇愈盛”而且还指出“海滨人人皆贼”,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海禁政策的危害,不是说明海禁政策的自卫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A8余英时认为,中国“16世纪以后商人确已逐步发展了一个相对自足的世界。这个世界立足于市

7、场经济,但不断向其他领域扩张改变的最少的是政治,最多的是社会与文化”。在此,他认为明清时期()A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形成B商品经济开始冲击专制统治C经济文化领域出现了转型前兆D商品经济发展难以动摇封建统治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这个世界立足于市场经济”,作者只是认为明清时期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没有显示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形成,故A项错误;“改变得最少的是政治”说明作者认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难以动摇封建统治,故B项错误,D项正确;依据材料,作者认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经济文化领域,但没有显示出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兆,故C项错误。 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9(2016南通调研)明清时期

8、,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

9、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材料三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时间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中国西欧中国西欧1500年2517.96007741600年29.219.96008941820年32.923.66001 232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思想、文学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综合上述材料,谈

10、谈你对这种态势的总体认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和“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等关键信息概括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可以得出农产品的商品化,“北方省份所产棉花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等信息可以得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白银成为合法通货”可以得出白银的促进作用;第二小问,结合明清时期的思想和文学特点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的图表“占世界GDP份额”一栏,比较得出经济总量领先于西欧,“人均GDP”一栏,比较得出人均GDP落后于西欧;第二小问,结合明清GDP的总量优势与人均劣势进行评析。答案(1)特点: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大量市镇兴起;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出现。(2)原因:农产品的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白银的促进作用。影响:传统儒学受到冲击批判;小说创作蓬勃发展。(3)态势:经济总量领先于西欧,但人均GDP落后于西欧。认识:明清时期农业文明高度发展;相对于西欧工业文明的日益兴起,明清社会经济出现迟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