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习题 湘教版必修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102797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习题 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习题 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习题 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习题 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习题 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习题 湘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习题 湘教版必修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概念、类型及不同地形条件下聚落的分布特点。2地形对聚落分布、规模及其形态的影响和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3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各种因素。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1)概念: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2)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区村落规模 空间分布聚居人口北方平原地区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较多南方丘陵地区和山区较小 相对分散较少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

2、术等。2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地形平原山区限制因素较少较多线路形态呈网状分布,线路较直呈“之”字形,线路曲折工程造价较低较高3.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1)充分考虑沿线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3)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知识点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地形影响聚落的分布和形态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突出因素,其对聚落的形态、分布等都具有深刻影响,不同地形区自然地理条件不一样,对聚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如下表所示:地区聚落分布原因分析聚落形态高原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的河漫

3、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呈狭长的条带状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土壤,适宜聚落发展明显的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平原聚落分布最密集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发展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2.我国不同地区的聚落分布特点地区地形特征分布特点西北地区沙漠广布多分布在绿洲上青藏高原高原波状起伏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云贵高原山河相间,地形崎岖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北方平原地区平坦广阔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南方丘陵山区地形复杂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

4、口较少3影响聚落分布因素的分析(1)主导因素分析法。在影响聚落分布的诸因素中,总有一个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因素就是主导因素,在分析时要紧紧抓住它。例如武汉位于河流交汇处,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就是河流。(2)综合因素分析法。即对聚落分布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分析时一般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再把这两方面细化为各种因素。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对点演练读我国某村落分布图,回答12题。1影响M地村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湖泊2图中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特点是()A顺应地势,呈团聚型分布B环绕湖泊,呈多边形状分布C沿河流呈带状分布 D沿道路呈带

5、状分布解析:1.B2.D第1题,M地村落位于山谷,受地形影响。第2题,图中聚落沿道路呈带状分布。民谣“十八怪”形象地描述了不同地区独特的景观和习俗。阅读不同地区“十八怪”对村落的描述,完成34题。石头洞里有村寨(云南)山上挖洞把房盖(山西)烟筒砌在山墙外(东北)水泊梁山无水寨(山东)3村落形态较为分散的“怪”是()A B C D4村落发展处于穴居阶段的“怪”是()A B C D解析:3.A4.A第3题,在山区、牧区,缺水、炎热或严寒等自然环境恶劣的区域,聚落空间分布较为分散。第4题,利用“天然洞穴”是穴居阶段的特点;窑洞是人工开挖的洞穴。知识点二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区位因素主要影

6、响地形平原选线时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建,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建“之”字形线路或开凿隧道水文避开沼泽,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涵长度地质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气候根据沿线暴雨、大风等的强度和频率,注意冻土、积雪等的深度等因素建设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2.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主要影响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技术因素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对点演练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

7、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 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如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1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多断崖、深谷多石灰岩溶洞多高山、陡坡多角峰、U形谷A B C D2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减轻冰川的危害减轻冻土的危害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A B C D解析:1.C2.D第1题,据材料可判断,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主要是因为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深谷。材料中没有涉及石灰岩及冰川地貌。第2题,由于高速公路沿线为

8、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易发生山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大量桥隧有利于保障交通安全。建国六十多年来,新疆的公路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西部大开发,“通油”“通县”工程正在加紧实施。新疆拟建5条铁路,并到2020年形成新疆铁路网。读新疆拟建的5条铁路示意图,回答35题。3对新疆重视铁路建设的地理背景的描述,错误的是()A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具有沿边优势B新疆自然资源丰富,对交通运输的潜在需求大C新疆地域辽阔,适宜发展铁路运输D新疆地形单一,发展铁路工程量小4新疆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障碍是()A高寒缺氧和沙漠戈壁广布B冻土和高寒缺氧C山河相间,地形破碎D资金匮乏,技术落后5拟建的5

9、条铁路中,沿线海拔高度变化最大的是()A奎屯北屯B库尔勒格尔木C哈密临河D乌西精河解析:3.D4.A5.B第3题,新疆的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地形种类较多,修建铁路工程量大。第4题,新疆境内的铁路遇到的主要障碍是沙漠戈壁广布,从新疆到青海的铁路主要障碍是高寒缺氧。第5题,库尔勒格尔木是从第二级阶梯到第一级阶梯,且穿过阿尔金山等山脉,沿线海拔高度变化最大。读我国某地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史前某村落沿EF线的地形剖面图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矿产资源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M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形状可能是()A团

10、块状 B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解析:1.A2.B从图中可以看出,先民选择在邻近河流的平原地区居住,这说明地形是当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第2题,位于两条山脉之间的河谷地带,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其聚落会沿河谷延伸,呈带状分布。3如图为台湾岛铁路分布示意图。影响台湾岛铁路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植被 B河流 C气候 D地形解析:选D由图可知,铁路呈环状分布于台湾岛四周,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地形较为平坦,且城市、人口分布多。4如图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据图分析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解析:选A结合图例,读图可知本区铁路基本上沿

11、图中各支流汇合处(干流沿线)延伸,而河流汇合处应为山谷。5四川省西部交通线路稀少,东部交通线路密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东西部()A经济条件的差异B地形条件的差异C科技水平的差异D气候条件的差异解析:选B在不同的地形区内,交通线路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和形态。四川省地形复杂,西部是川西高原,东部是四川盆地,因而西部交通线路稀疏,东部稠密。浙江宁波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读图完成67题。6在四明山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主要原因是()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C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7唐朝时宁波的行政中心从四明山麓的小溪(今鄞州鄞江镇)搬迁到了现在的三江口,主要考

12、虑的因素有()河道运输废水排放水产加工地形地势水源丰富A B C D解析:6.A7.D第6题,山区公路呈“之”字形是为了降低坡度。第7题,三江口与小溪相比,地势更平坦,水源更充足,水运便利。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地区属_地形区,如果在东部地区从南(A)向北(B)修建一条平缓的公路,选择的海拔高度应为()A240250 m B250260 mC260270 m D270280 m(2)在图中A、B间画出此公路,该地区公路主要分布在_。(3)该地区选择公路作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原因是什么?(4)乙图为AB间公路所经某处的剖面图,如在该处修一高架桥,桥桩应打在的_处,理由是_。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区属江南丘陵,根据选线原则即选建在起伏最小的250260 m之间平坦地区。第(2)题,从图中可知公路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第(3)题,山区交通建设成本高、难度大。第(4)题,由的地质构造可知应建在处,背斜顶部遭侵蚀,剩余部分为拱形结构较稳固。答案:(1)江南丘陵B(2)画图略。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较小。 (4)背斜地区拱形结构较稳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