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时作业提升7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102182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时作业提升7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时作业提升7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时作业提升7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时作业提升7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时作业提升7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时作业提升7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时作业提升7 新人教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提升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据此完成12题。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B城市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答案】1.D2.B【解析】第1题,农民建设“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扩大居住面积,提供足够多的出租房屋,增加租金的收入。第2题,“握手楼”的建设,牺牲了部分的通风、采光和通行的土地,占地面积较少,这和市中心地价、房价昂

2、贵有关。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4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答案】3.D4.C【解析】由题干和图示可知:城市化前后相比,城市化后蒸发量变小;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楼房增多,植被减少。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读图,回答56题。5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水泥路面多下水道多绿地多人口多A BC D6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3、()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禁止开采地下水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A BC D【答案】5.A6.C【解析】第5题,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是由于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路面硬化,降水难以下渗,大多通过下水道流入河道。第6题,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可增加雨水的下渗;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能起到滞洪、泄洪作用;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仅能调节气候,还能增加雨水下渗、提高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图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读图回答78题。7图中反映的问题是()A城市内涝 B城市热岛效应C城市风 D城市空气污染8下列既可行又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

4、施是()A扩大绿地面积 B减少人口C完善排水系统 D多建高楼【答案】7.B8.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城市“热岛效应”问题。所谓“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人为热量的排放,致使城区温度高于郊区的现象。由于城区上空凝结核增多且受“热岛效应”现象的影响,城区气流上升,多云天气增多。减轻这种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扩大城市绿地面积。“钟摆族”指工作在城市,生活在郊区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读图,回答910题。9关于“钟摆族”的说法,最可信的是()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B“钟摆族”购房主要

5、考虑环境质量C“钟摆族”大多自己驾车上下班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10设置“潮汐车道”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城市交通管理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C优化配置道路资源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答案】9.D10.C【解析】第9题,“钟摆族”是在城市生活成本提高,城市地铁、城际高铁等交通条件日益完善的前提下形成的。“钟摆族”出于降低生活成本的考虑,在郊区或其他城市居住、生活,而乘坐地铁或高铁到城里上班,这种现象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出现的。第10题,根据材料中的介绍,“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适时对车辆行驶方向进行调整的车道,这样可以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优化配置道路资源,降低高峰期间交通压力,减少城市

6、交通拥堵。某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与地区和谐发展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读“某城市体检图”,回答1112题。11图中城市“越来越胖”体现了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A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文、社会、生态建设B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C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D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12图中所示表明,和谐城市主要看()A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B城市人文、社会的发展情况C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答案】11.A12.A【解析】第11题,从图中城市和谐发展指数来看,城市经济增长指数高,其他指数较低,

7、由此可推断,图中城市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第12题,从图中城市和谐发展指数可知,城市的和谐发展是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13题。13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a增加 Bb增加Cc减少 Dd减少【答案】B【解析】根据水循环的环节,可判定a、b、c、d分别为水循环的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二、综合题14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

8、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材料二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材料三某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月。(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有(多选)()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C连续的阴雨天气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3)该市SO2污染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分析原因。(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127(2)ABD(3)工业区污染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

9、业区)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他区工业污染源少)。(4)控制污染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增加城市绿化面积。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使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的“多岛效应”,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混浊岛”材料二珠江三角洲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1)图中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_;在这种午后气温现象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_。(2)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讨论中,一高中生提出可在郊区增加生态林面积,来改善市区绿地面积少、大气质量

10、差的问题。你认为此做法是否合理,并简要说明依据。(3)试解释城市被称为“混浊岛”的原因。(4)根据图文材料,选择“多岛效应”中的某一项作为主题,就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并补充完成基本研究思路。认识什么是_讨论_给城市带来的影响_。【答案】(1)自郊区吹向市区(2)合理。若造林位置处于城市风下沉的距离之内,由郊区流向城区的空气经过生态林的调温和净化作用,可以降低流入城区的大气温度,改善大气质量。(3)城市居民燃烧矿物燃料所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汽车等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大量尾气;大量尘埃使大气中凝结核增多,因此雾天多,阴天多。(4)“城市热岛效应”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