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计时双基练4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102122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计时双基练4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计时双基练4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计时双基练4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计时双基练4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计时双基练4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计时双基练4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新人教版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时双基练4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时间:3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6济宁模拟)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解析从“国有化”“强行征用剩余农产品”,可以判断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满足了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应付战争的需要,保卫了新生政权,故A项正确;“战时共

2、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流通,不允许存在自由贸易,故B项错误;该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从结果来看,引发了严重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没有实现其目的,故C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体制建立过程中的做法,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2(2016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结果,这一尝试()A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B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C导致了新经济政策被废止D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由“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可知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战时共产

3、主义政策的结果是严重挫伤农民和工人生产积极性,引起经济危机,继而又引起政治危机,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危及到工农联盟,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了新经济政策的出台,C项错误;社会主义工业化在30年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被废止,排除D项。答案A3(2016石家庄高三调研)列宁说:“我们宣布新经济政策后,提到日程上来的竞赛和比赛,是一场严重的竞赛这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斗争的又一斗争形式。”这表明新经济政策()A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途径B实质是鼓励两种经济形式的斗争C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D避免了阶级斗争的发生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通过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

4、产,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故A项正确,B项错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C项错误;“这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斗争的又一斗争形式”说明列宁认为阶级斗争仍然存在,故D项错误。答案A4(2016温州测试)一部史学著作评论某一事件道:它是一种妥协,是俄国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为的是给国家一个喘息和恢复的机会。用列宁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这一事件指的是()A退出一战B余粮收集制的实行C粮食税的实行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解析从材料中妥协、退却,可以判断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战略退却”,或者叫做“农民版的布列

5、斯特和约”,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故C项正确。答案C5(2016齐齐哈尔模拟)1922年,俄共中央提出:“集体农庄作为农村中最坚固的苏维埃细胞,在走上总的合作制轨道时可以发挥出积极的显著的作用。”提出这一建议的背景是()A农业集体化政策全面推行B农业的基础地位急需加强C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D社会主义改造提上议事日程解析农业集体化政策全面推行是在1924年列宁去世、斯大林上台后,故A项错误;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因此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故C项正确;B、D两项与当时背景不符,故排除。答案C6(2016怀化期末)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为第一个五年

6、计划中的轻工业发展确定了这样的计划:“生产消费品的工业应当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能够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纺织工业、皮革工业、食品工业。”材料表明()A当时苏联重视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B新经济政策注意提高人民的积极性C苏联采取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政策D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是合理的解析“应当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能够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纺织工业、皮革工业、食品工业”表明当时苏联重视提高劳动者所需的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改善生活水平,故A项正确;“1927年”正值斯大林执政时期,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故B项错误;斯大林时期苏联采取优先发展

7、重工业的政策,故C项错误;当时苏联工业化进程中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D项错误。答案A7(2016南阳模拟)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解析由斯大林主政时期可知A、B两项错误;苏联是通过农业集体化将农业的大量积累抽出投入到工业中,从而解决工业化资金的,故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C8布坚科认为:“由于(20世纪

8、)30年代末我国历史性建设新社会的特点,苏联建成的社会主义是斯大林式的,即国家行政、国家官僚、兵营式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所预见的社会主义。”该观点()A客观评价了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地位B认为斯大林模式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C指出了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特点D肯定了斯大林模式对生产力的解放作用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家行政、国家官僚、兵营式的社会主义”可知布坚科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以行政命令管理发展经济的,即高度集中,所以C项正确。它没有指出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绩,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并未背离社会主义,B项错误;D项由材料不能得出。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9、1919年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决定实行一种特殊的粮食制度。以往,我国史学界和历史教育界一直称这种制度为“余粮收集制”(或“余粮征集制”)。近年,一些史学研究者指出,这个译名是错误的。按俄文本义,应译为“粮食摊派制”(或“摊派粮食制”)。该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由中央粮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包括红军)的需要,确定年度征粮总额后,依次摊派至产粮省、县、乡、村,直到每个农户。地方上用半军事化方式,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强制征购农民粮食。赵旭黎错译的“余粮收集制”与国内史学界对苏联史的误读材料二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包括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

10、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步,“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这一特殊粮食制度的两种译法反映出的主要差别,并说明该制度对苏俄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并指出“后退一步”和“前进两步”的含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两种制度征粮的范围和手段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其对保证战争胜利及引发农民不满等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第二小问,“后退一步”是指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第三小问,“前进两步”是指新经济政策的具体成效。答案(1)差别:粮食征集的范围不同(“余粮收集制”指征集除农民口粮、种子粮之外的粮食,“粮食摊派制”的征集范围涵盖农民的全部粮食);“粮食摊派制”更强调征收的强制性。影响:一方面保证了苏维埃政权和红军对粮食的需求,巩固了新生政权;一方面因用强制摊派的办法征购粮食,引起农民的抵制和反抗,导致了社会和政治危机。(2)前提: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后退一步: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前进两步: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