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策研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099077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编】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编】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编】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策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策研究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近年来,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市的“两新”组织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本文紧密结合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践,深入分析制约“两新”组织党组织发展的问题,积极探寻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机制和办法。一、主要做法(一)抓组建,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面的拓展。市委组织部门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和灵活组建的原则,按照“四个必须”的要求,采取单独、联合、挂靠等多种方式,加快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组建步伐。(二)抓指导,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能力的提高。按照属地管理的办法,

2、各县、区分别成立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主抓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建立市、县(区)领导干部联系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市、县(区)领导通过调研、检查等方式,积极为新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抓基础,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整体素质的提升。一是选好配强新经济组织支部书记。二是加大学习培训工作力度。三是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四)抓载体,重视“两新”组织经济和党务工作的互动和双赢。按照建设“五个好”“两新”党组织的目标要求,以开展“立岗敬业”主题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在促进“两新”组织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五)抓制度,不断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我市注重加强非公党建各项制度

3、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党建各项制度的应有作用,使非公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非公党建制度化建设扎实推进。(六)抓文化,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彰显。“两新”组织在党建工作中注重在员工中塑造和养成荣辱与共、企兴我荣的团队意识,追求“两新”组织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七)抓和谐,重视“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践行。“两新”组织党组织将构建和谐“两新”组织、和谐社会作为己任,努力做到关爱社会、回报社会。二、存在问题当前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规模以下的新经济组织和部分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的组建率和覆盖率不高,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有限。(二)党员素质参

4、差不齐,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三)党组织活动缺乏针对性、结合性和新颖性,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问题比较突出。(四)“两新”组织员工流动大,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亟待加强。(五)“两新”组织党务干部的整体素质有待增强。(六)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尚未理顺和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比较明显。(七)少数业主和党员干部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思想认识不足。三、成因分析(一)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理论上的规范和指导滞后于实践的发展是重要原因。当前,除了党章第32条第三款和公司法第十九条中有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原则规定外,其他相关的指导性理论和可操作性的规定并不多,这同日益发展的“两新”组织的形状不符。(二)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是主要原因。“两新”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是有关的。有人认为在“两新”组织没有必要设立党组织;有人认为当前工作的着重点应当放在国有企业、农村等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有的企业主担心党组织会“外行领导内行”,影响生产秩序等等。有的党员“受雇用”思想严重,组织观念淡薄,放松了党性要求。(三)党员流动性大、党务干部缺乏是关键性原因。“两新”组织的用工灵活,员工流动性大,党员也不例外。党组织负责人中有不少以前未从事过党务工作,对在新形势下对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底气不足。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