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098590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学习目标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掌握其主要影响因素及变化。2.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和形成。3.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基 础 知 识 梳 理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1)含义(2)区位选择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2.农业区位的变化类别具体因素发展变化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发展变化较快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2、农业生产地区。(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3)成因:是人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2.混合农业(1)主要类型: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2)典型地区: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其经营方式是种植小麦和牧羊的混合。【思考】1.目前,财政部安排的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逐年增加。这反映了哪个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示政策。2.我国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属于混合农业吗?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混合农业吗?提示混合农业中耕作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相当,因此我国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不属于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混合农

3、业。3.农业生产对环境带来的都是有利影响吗?提示农业生产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如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预 习 效 果 自 测1.下列有关农业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农业区位就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农业区位因素仅指自然环境各因素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A.B. C.D.解析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答案D2.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A.气候B.土壤 C.市场

4、需求D.政策解析最终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市场的需求。答案C3.下列各地区农业与地形因素最密切的是()A.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B.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C.江南丘陵种植茶树D.吐鲁番种植葡萄解析横断山区立体农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吐鲁番种植葡萄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气候;江南丘陵种植茶树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答案A4.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主要()A.分布在国土的中、西部B.分布在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C.水稻和牧牛相结合D.小麦和牧牛相结合解析澳大利亚的牧羊业主要分布在其国土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其组成是小麦和牧羊相结合。答案B探究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

5、列问题。材料一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材料二玫瑰原产于我国华北,性喜阳光,对土壤与气候的适应性强,在气候温和、土壤湿润、雨量充沛的条件下生长繁茂,一般为3月初老枝萌芽,4月初展叶,4月中旬孕蕾,56月开花,花期约20天。材料三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在这一天,情侣之间互送玫瑰、巧克力以表达爱意,近几年我国的情侣之间也在仿效学习,在天寒地冻的隆冬季节,花费“高价钱”购置“不合时宜”的玫瑰花,过起了情人节。(1)为什么说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地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2)材料二中,影响华北地区作为玫瑰花原产地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结合实际生活和材料三,解释“不合时宜”的具体含义。(4

6、)使得玫瑰花出现在隆冬季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答案(1)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不变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经常关注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2)气候。(3)玫瑰花在自然环境下的正常的花期出现在56月份,但情人节时(2月14日)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值隆冬季节,此时玫瑰还没有萌芽,所以其出现在市场上是“不合时宜”的。(4)技术和市场。【反思归纳】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作物的生长发

7、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高低不同而有所不同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选种适宜生长的农作物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在年降水量少于250 mm的地区,农业分布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2)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关注

8、市场动态,根据市场供求,安排生产交通运输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便利的交通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政府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农业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商品农业要以机械化为基础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科技通过机械化、良种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过程,影响农业的发展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历史因素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结构的转变2.区位因素变化

9、对农业的影响社会经济条件、科技条件等在不断变化中,其将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规律方法分析农业区位因素需抓住的“关键词”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中,常常有以下关键词:主要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优势因素、限制性因素、主导因素等。关键词不同,回答角度也不同:(1)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2)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3)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技术、劳动力。(4)限制性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的因素。(5)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6)优势因素:与其他地区相比,

10、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因素。【即时巩固】1.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完成(1)(3)题。(1)该地区可能位于()A.江淮平原B.珠江三角洲C.黄河三角洲D.三江平原(2)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A.灌溉技术的提高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C.市场需求的变化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3)发展到第阶段时,该地区最有可能()A.自然灾害多发B.商品率大幅度提高C.农业投入不足D.农业人口比重上升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该地在第一阶段,以养殖和种植桑树或甘蔗为主,故判断为珠三角的基塘农业,我国江淮地区没有甘蔗种植,而黄河三角洲及三江平原纬度高,也没有甘蔗种植。故选B。第(2)题

11、,珠三角的基塘农业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降水丰富的特点,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其主要产品的变化主要体现市场需求量的变化。故选C。第(3)题,发展到第阶段时,该地区主要种植一两种农作物,形成较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故利于提高商品率。故选B。答案(1)B(2)C (3)B2.以色列国土除地中海沿岸外,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但就在这样的地方,枣椰林、葡萄园、果园到处可见,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不仅能自给,还能大量出口。对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以色列实现这一飞跃的重要途径。据此,完成(1)(2)题。(1)限制以色列农业发展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热量B.水源 C.土壤D.地形(2)

12、以色列发展农业的主要途径是()A.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滴灌技术B.改善自然条件,提高机械化水平C.培育优良品种,增加作物产量D.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解析第(1)题,以色列降水少且分配不均匀,所以水源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故选B。第(2)题,高科技是以色列农业的招牌,滴灌技术是解决最大难题(缺水)的最有效途径,故选A。答案(1)B(2)A探究点二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及分布【探究活动】读“澳大利亚降水、自然带、人口和小麦牧羊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分析澳大利亚大陆降水分布的特点。(2)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为什么?(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有何分布规律?

13、其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答案(1)降水量由北、东、南沿海向内陆减少,呈半环状分布。(2)东南沿海地区开发历史悠久,是殖民者最早登陆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3)分布于国土的东南部、西南部。主要区位因素: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河流)。距海洋较近,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科技先进,实现良性循环;商品率高。【反思归纳】1.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其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如下表所示:区位条件区位优势自然因素气候气候温暖,光热充足

14、,降水相对较多地形平坦开阔土壤土壤肥沃水源灌溉条件较好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交通交通发达、便利市场面向国际市场机械化机械化水平高科技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政策政府鼓励扶持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优点特别提醒农业地域不等同于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内,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具有相同的特征。而农业生产地区内部可能存在若干种且变化的农业经营方式。【即时巩固】1.读图,完成(1)(2)题。(1)图例Q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地中海农业B.混合农业C.畜牧业D.种植业(2)该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优点有()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农场主收入较稳定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与当地湿润多雨的气候相适应A.B.C.D.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例Q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和墨累达令盆地,所以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第(2)题,该农业区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对市场适应性强,收入稳定。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不可能投入大量劳动力进行精耕细作。从图中可以看出,混合农业区大部分位于年降水量小于500 mm的地区。答案(1)B(2)C2.下图是我国某地农业分布简图。读图完成(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