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6 伟大的抗日战争 人民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098391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6 伟大的抗日战争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6 伟大的抗日战争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6 伟大的抗日战争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6 伟大的抗日战争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6 伟大的抗日战争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6 伟大的抗日战争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6 伟大的抗日战争 人民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纪金榜】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6 伟大的抗日战争 人民版【高考题组】1.(2015江苏单科T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解析】选D。材料中时间是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A错误;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月属于抗日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正面

2、战场发挥主要的作用,故B错误;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基本处于溃败状态,故C不符合史实;“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故D正确。【拓展延伸】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1)随着日军的侵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3)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2015重庆文综T7)“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发表这一宣言促进了()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C.联

3、合政府的早日成立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解析】选B。结合题干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发表这一宣言的时间是在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6)。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干扰选项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起点的标志是1924年1月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正确选项从材料信息可知:国民党还在进攻中央苏区,围剿中央红军,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各界民众和广大学生掀起广泛的抗日救亡运动,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C本身错误的选项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

4、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但是国民党一意孤行,联合政府并未成立D干扰选项1937年9月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两党划分战区抗战,国民党及其军队在正面战场抗战3.(2014全国卷T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解析】选A。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

5、族矛盾逐步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时也冲击了华盛顿体系,动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亚太地区的国际格局。代表中国的顾维钧在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主张中,有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的意思,有批评列强对日绥靖的意思,也有敦促列强维护远东和平的意思,但这些不是他的主要目的,从题干中“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可知他的主要目的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争取国际上的支持和帮助。故A正确。4.(2014福建文综T16)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

6、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判断只有C最符合题意。A发生于1927年,与“长征期间”不符;B虽属“长征期间”,但事件性质与题意不符;D发生于1945年,与“长征期间”不符。故本题选C。5.(2014山东文综T19)“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解

7、析】选C。从材料看“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是面对外来侵略的应对行为,符合抗日战争,C正确。A、B、D反映的事件从主体范围来看不具备整个民族有统一指挥这一特征。6.(2013全国卷T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解析】选D。抗日战争期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材料中湖北省政府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没有得到国民党中央的

8、认可,这说明在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权衡中,国民党中央选择了维持农村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A表述错误,D符合题意。结合材料中湖北省土地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排除B、C。7.(2014全国卷T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

9、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解析】从抗日战争本身来说,它是一场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反侵略战争,是中日之间的一场民族战争。既然是民族战争,就应该站在中华民族的角度对它进行研究。这样写出的抗日战争史,不应该只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而应该全面反映包括国民党、国民政府和正面战场的全体中国人的抗战,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在比例上也不能有

10、所偏重,应该按照实际情况来写,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所占的比例毫无疑问应该更大一些。答案: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备选真题】1.(2015安徽文综T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A.维护国共合

11、作,坚持抗战到底B.推动国民大革命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解析】选A。“辛亥革命三十周年”指1941年,时值中国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分裂统一战线,消极抗战。由题干材料中中国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决不休止”可知,该决定旨在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故A正确。推动国民大革命的是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故B错误。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和实现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任务或目标,故C、D两项错误。2.(2013福建文综T20)“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上之惩创后,终能反省

12、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文告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B.全面抗战开始C.太平洋战争爆发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解析】选C。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与“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与“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由“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可推断始于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正确D与“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材料信息不符排除【预测题组】1.原日本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1937年12月初的南京时说:“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广场上,我望见一堆堆尸体,每堆至少五六十具有很多老人

13、、妇女甚至还有孩子惨不忍睹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该材料()A.可以反映当时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B.可以用于研究日本的“扫荡”政策C.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D.可以证实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抵抗【解析】选C。材料并未涉及日本人民的反应,故A错误;“扫荡”发生在相持阶段的沦陷区,材料所述为正面战场,故B错误;材料所述为日军暴行,对揭示日军罪行有重要价值,故C正确;在淞沪会战中国民党积极抵抗,故D错误。2.1938年7月,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包括了国民党、共产党、其他小党和无党派人士在内的一百多名代表出席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A.意味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形成B.标志着中国全面抗

14、战的开始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D.表明国民政府已迁至武汉【解析】选C。依据材料“1938年7月,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包括了国民党、共产党、其他小党和无党派人士在内的一百多名代表出席会议”可以看出参会人员不再只是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发展,故C正确。3.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据统计,到1940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100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这反映了当时()A.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日C.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牵制了日军的力量D.共产党的军队坚持敌后抗战成为中流砥

15、柱【解析】选C。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故B错误;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说明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牵制了日军的力量,故C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国民党军队的游击战,与中国共产党军队无关,故D错误。【加固训练】1940年,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者曾发出以下电讯:“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四周之华军,亦实行响应,甚为活跃。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这反映了()A.敌后战场的抗战作风顽强B.正面战场会战得到有力配合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形成D.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解析】选A。从材料时间“1940年”和“华军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进击”,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百团大战”,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顽强抗战的史实,故A正确。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说图片是会说话的历史,下面是抗日战争期间的抗战宣传海报。结合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