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人物传记选读同步训练:第三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附答案)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6098263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人物传记选读同步训练:第三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人物传记选读同步训练:第三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人物传记选读同步训练:第三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人物传记选读同步训练:第三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人物传记选读同步训练:第三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人物传记选读同步训练:第三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人物传记选读同步训练:第三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附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步检测三第三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笃信(d)溥仪(p) 不屑(xi) 嗷嗷待哺(p)B揶揄(y) 濯足(zhu) 蹩脚(bi) 顺蔓摸瓜(mn)C监工(jin) 给予(gi) 提防(d) 拾级而上(sh)D驻扎(zh) 怂恿(sn) 角色(ju) 罪行累累(li)D解析:A项,“哺”应读“b”;B项,“蔓”应读“wn”;C项,“给”应读“j”。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峥嵘睿智慷慨百折不挠B磕头怯懦屈服耳熟能详C辩论裨益彷徨仗义直言 D繁琐锻炼懒惰前赴

2、后继C解析:C项,“仗义直言”应为“仗义执言”。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1)有一天,我在这些故事中_发现一件特殊的事,即这些故事中没有耕种田地的乡下人,一切人物都是武士、官吏和学者,从未有过一个农民英雄。(2)这许多人名之中,我认为有几个新文化运动著名的领袖,是我十分_的人。(3)嗷嗷待哺的老百姓举荐了一个代表团去见巡抚,请求_。A偶然景仰接济 B偶然敬仰救济C偶尔敬仰接济 D偶尔景仰救济B解析:“偶然”“偶尔”都指不经常。“偶然”除了表次数少外,还有“不是必然的”“偶遇”的意思;“偶尔”是说次数极少。“景仰”“敬仰”都有对人尊敬之意。“景仰”有敬仰、仰慕之意,语

3、气比“敬仰”重;“敬仰”指尊敬仰慕。“救济”“接济”都有对生活困难的人给予财物上的帮助之意。“救济”多指国家或社会团体有组织的救援行动,“接济”通常指个人行为。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但当我13岁的时候,我找到了一种有力的理由和父亲辩论。我引经据典,站在父亲自己的立场上和他辩论。B更可怕的是,他们名气大,有些还有社会兼职,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中获得话语权,能够把自己信手拈来的言论迅速传播给大众,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C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和鼓舞。D“感同身受”这个成语原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但现实生活中人

4、们多用来指感受就同亲身经历一样。词典改版时,编辑者随波逐流,给它增添了新的语意。A解析:B项,“信手拈来”多形容写文章作画时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丰富的材料,用于“言论”不妥,应用“信口开河”;C项,“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与语境不合;D项,“随波逐流”喻没有主见。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我们成立了一个真正的联合战线来反对他,这对于我也有许多的益处,这使我尽力工作,使我小心地记账,让他没有把柄来批评我。B为了充分体现全社会对道德模范的关爱,更好地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近日,中央文明办将对生活困难的“全国道德模范”进行帮扶。C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成为2

5、0世纪最有威望的革命领袖,除了时代的呼唤,跟他自身的意志、性格、心理也都有关:他对革命的坚定信念,献身理想的使命感,还有他的坚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都是成为一代伟人的重要因素。D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这一规定旨在加强行业准入门槛,将网上五花八门的视频节目纳入更加严格的监管范围。D解析:“加强门槛”搭配不当。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看到北海的垂柳,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因而想起唐朝诗人岑参咏雪后披上冬装的树木的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平数不尽的树木引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B在中国其他地方,特别是上海、杭州、汉口、天津

6、(在天津的这种团体是觉悟社,它在组织激进青年的工作方面是领先的。周恩来是它的创始人之一。创始人中还有邓颖超女士等。斯诺注。),富有战斗精神的青年们也组织起一些激进的团体,那时他们已经开始对中国政治产生影响。C在这些田中,每年可以收获60担谷,全家五口,每年一共消费35担这就是说,每人约7担这样每年可以多余25担。D当我在长沙的中学读书时,我第一次读到报纸,报名“民力”,是民族主义派的革命报纸,里面有反抗满清的“广州起义”及在湘人领导下七十二烈士就难的情形。C解析:A项,句号应放在引号内;B项,把括号内最后的句号去掉;D项,“民力”应加书名号。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7、是(2分)()从文化学和民俗学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精神是要以一系列特定的方式作为载体的。这种方式就是民俗。_,_,_。_,_,_。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是固定的、严格的,不能随心所欲地删改与添加。虽然在民俗的传衍中也会发生变异否则,很难成为民俗的内容是共同遵循的文化规范与仪式民俗不是政令法律但这种变异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接受过程而最终被共同认可但它是经过一代代认同、接受和传承下来的ABCDD解析:是紧承前面“民俗”,为一组,紧承陈述“民俗”,为一组。8填空。(3分)(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2)_,敢教日月换新天。(3)俱往矣,_,_。答案:(1)书生意气

8、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2)为有牺牲多壮志(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二、阅读理解(4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15分)我的母亲是一个慈祥的妇人,慷慨而仁爱,不论什么都肯施舍。她很怜惜穷人,在荒年她常常施米给那些跑来乞讨的人。不过在父亲的面前,她就不能这样做了。他不赞成做好事,家中因了这个问题时常吵闹。我家里有“两个党”,一个是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我的母亲和弟弟所组成,有时甚至工人也在内。不过,在反对党的“联合战线”之中,意见并不一致。母亲主张一种间接进攻的政策,她不赞成任何感情作用的显示和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说这不合乎中国的道理。但当我13岁的时候,我找到了一种有

9、力的理由和父亲辩论。我引经据典,站在父亲自己的立场上和他辩论。父亲常指责我不孝和懒惰,我则引用经书上的话来和他相对,说为上的应该慈爱。至于说我懒惰,我的辩解是:大人应较青年的人多做工作。而父亲的年纪既然比我大上三倍,他应该更多地做工作,并且我说我到了他那样大的时候,我一定更出力地工作。这个老人继续“积聚财物”,在那个小村里可以说是大富了。他自己不再买田,但是他向别人押来很多的田,他的资本增加了两三千元。我的不满增加起来了,辩证的斗争在我们的家庭中不断地发展着在说明的时候,毛很幽默地引用这些政治术语,他一面笑一面追述这些事件斯诺原注。有一件事我特别地记得,当我13岁左右时,有一天我的父亲请了许多

10、客人到家中来。在他们面前,我们两人发生了争执。父亲当众骂我,说我懒惰无用,这使我大发其火。我咒骂他,我离开了家。我的母亲在后面追我,想劝我回去。我的父亲也追我,同时骂我,命令我回去。我走到一个池塘旁边,对他威胁,如果他再走向前一点儿,我便跳下去。在这个情形之下,双方互相提出要求,以期停止“内战”。我的父亲一定要我赔不是,并且要磕头赔礼。我同意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屈膝一下。这样,结束了这场“战事”。从这一次事件中,我明白了当我以公开反抗来保卫我的权利时,我的父亲就客气一点儿;当我怯懦屈服时,他打骂得更厉害。发现了这一点,我以为我父亲的“死硬派”结果使他失败。我渐渐地仇恨他了。我们成立了一个真

11、正的联合战线来反对他,这对于我也有许多的益处,这使我尽力工作,使我小心地记账,让他没有把柄来批评我。我的父亲读过两年书,能够记账,我的母亲则完全不识字,两人都出身农家。我是家庭中的“学者”,我熟读经书,但我不喜欢那些东西,我所喜欢读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尤其关于造反的故事。在我年轻时,我不顾教师的酷诫,读了岳飞传水浒传反唐三国和西游记等书。而教师则深恶这些不正经的书,说它是害人的。我总是在学校里读这些书,当教师走过面前时,就用一本经书来掩盖着。我的同学大多数都是如此。我们读了许多故事,差不多都能够背诵过来,并且一再地谈论它们。关于这类故事,我们较本村的老年人还知道得多。他们也喜欢故事,我们便

12、交换地讲听。我想我深受这些书的影响,在那种易受感动的年龄时读它们。最后我在13岁时离开小学,开始在田中做长时间的工作,帮雇工的忙。白天完全做大人的工作,晚上代父亲记账。然而我还继续求学,找到什么书便读,除了经书以外。这使要我读经书的父亲十分生气,尤其是当他因对方在中国旧式法庭中引用了一句适当的经书,而使他官司打败以后。在深夜,我常把我的窗门遮盖起来,所以我的父亲看不见灯光。我这样读了一本我很喜欢的书,叫做盛世危言。该书的作者们都是主张改革的老学者,他们以为中国积弱的原因是由于缺少西洋的工具:铁路、电话、电报、轮船等,想将之介绍到中国来。我的父亲认为读这一类的书是浪费时间的,他要我读可以助他打赢

13、官司的,如同经书那类的实际东西。9读书对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哪些书籍影响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2分)10毛泽东似乎天生就有着一种叛逆的性格,在选文中这种叛逆的性格是如何表现的?应如何看待毛泽东的这种叛逆?(4分)11本文是一篇由传主本人口述的自传,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并结合选文来谈。(3分)12为什么毛泽东认为岳飞传西游记这些“禁书”对自己影响很大?(2分)13“教师则深恶这些不正经的书,说它是害人的”,教师为什么说这些书是“害人的”?这些书在当今被列为名著,鼓励青少年阅读,你怎么看?(4分)9.(1)古代的传奇小说,尤其是关于造反故事的书,如岳飞传水浒传反

14、唐三国和西游记等。这些书为毛泽东形成革命思想埋下了种子。(2)盛世危言,这是一本主张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著作,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舆论、司法等诸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此书引发了少年毛泽东继续求学的欲望。10在家庭里,毛泽东和母亲、弟弟甚至工人一起组成“反对党”,反对“执政党”的父亲。主要表现在:一是毛泽东引经据典和父亲辩论;二是随着不满的增加,不断地发展着辩证的斗争,以至于出现“跳水风波”,最后以双方的妥协而结束了“战事”。另外,毛泽东在学校里不喜欢读经书,而喜欢读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尤其是关于造反的故事书。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有强烈的叛逆性格,但可贵之处在于,这种叛逆性格并非如脱缰之野马任意驰骋,而是与健康的人生目标联系在一起,被引导到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世界上,这成为生生不息的动力,最终使他坚定地走向马克思主义,走向革命。青春期出现叛逆的心理是正常的,但如果要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那就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