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6.15 美苏争锋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097856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6.15 美苏争锋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6.15 美苏争锋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6.15 美苏争锋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6.15 美苏争锋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6.15 美苏争锋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6.15 美苏争锋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提升作业 十五 美苏争锋(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共7小题,35分)1.苏联真理报曾评论说“马歇尔计划旨在用美元帮助施加政治压力,是一个干涉别国内政的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A.欧洲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原因B.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C.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侵略欧洲的计划D.战后世界主要矛盾变为美国与欧洲的矛盾【解析】选B。材料中“马歇尔计划旨在用美元帮助施加政治压力,是一个干涉别国内政的计划”说明当时美国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手段达到向援助国施加政治压力的目的,故B正确。2.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订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

2、A.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B.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C.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D.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的条件内容“西欧必须集体制订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可判断其有利于西欧各国的联系、合作,故C正确。3.哲学家霍布斯说:“战争,并不只限于战斗行为;事实上,只要战斗意愿明白可知,这段时间都可算作战争。”以下不属于上述第二个“战争”内涵的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华约组织D.朝鲜战争【解析】选D。第二个“战争”强调“只要战斗意愿明白可知,这段时间都可算作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采用了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3、符合上述第二个“战争”内涵。朝鲜战争是直接的武装进攻,是局部的“热战”,而非冷战,故D错误,符合题意。4.(2016兰州模拟)据解密的美苏“冷战”时期的史料记载:柏林危机中,苏联封锁了水路和陆路,但没有封锁空中通道;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至少通信25次。据此可知()A.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B.“冷战”中双方保持自我克制C.“冷战”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和平D.“冷战”时美苏力量保持均衡【解析】选B。从题干双方在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的表现可知,双方都留有余地,并不是只有对抗,可见双方保持了自我克制。故选B。5.“这不仅改变了美国过去在和平时期不参加美洲大陆以外任何军事集团的传统对外

4、政策,而且标志着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部署业已初步完成。”这评论的是()A.杜鲁门主义提出B.实施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成立D.柏林危机的爆发【解析】选C。由“美国参加美洲大陆以外”的军事集团“以欧洲为重点”,可以判断这一组织是“北约”。6.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向国会建议美国在十年内实现登月,并要求国会为载人航天计划补充拨款5亿美元。国会几乎没有经过讨论就批准了肯尼迪的要求。这表明()A.“分权与制衡”原则被破坏B.美国放弃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C.冷战局势助推了美国科技发展D.欧共体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解析】选C。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61年”,联系时代背景可知,国会之所以很快批准

5、肯尼迪的要求,也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的,而当时国家利益的主要表现就是对苏冷战,遏制苏联,50年代苏联在航空技术领域处于领先,迫使美国加大对航空领域的投入,故C正确。7.如果写一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题目中最合适的是()A.论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B.由对抗到结盟中美关系新走向C.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D.由盟友变对手美苏关系新变化【解析】选D。注意题干强调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一超多强局面出现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错误;B说法不符合史实;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因为国家利益

6、、意识形态的矛盾,最终导致它们的关系由盟友变为对手,故D正确。【加固训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他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A.是否推行霸权政策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D.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解析】选D。材料中的“极权政体”是指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自由国家”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社会制度。二、非选择题(15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必须明确指出,按照援助这个词的意义来说,美国扩大援助实质上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也必须明确指出,从我们正在处理的希腊和土耳其的情况来看,

7、如果美国不在重要的地区采取行动,其后果就不堪设想。如果成功地采取了行动,这些地区就会出现意义极为深远的结局,花费的全部代价也会比较小。因此我们在其他地区非得以类似的原则行事不可。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材料二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达到战前水平,年增长率达到5%6%,有的国家高达8%10%。到1952年,英、法、意的工业生产分别比战前增长13%、29%和48%。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欧、日本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对日本、西德、加拿大的贸易已由出超转为入超。美元危机频频发生,地位一落千丈。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某一角度论述“马

8、歇尔计划与两极格局”。(15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解析】需要明确题目要求:从某一角度论述“马歇尔计划与两极格局”,因此首先要指出论述的角度,材料一主要指出马歇尔计划促进两极格局的稳定,材料二主要说明的是马歇尔计划冲击两极格局,可以任选其中一个角度,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述提出的观点,如果选择第一个观点,需要从马歇尔计划当时的作用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果选择冲击两极格局,则需要从长远作用出发,说明欧洲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答案:示例:角度论证角度一马歇尔计划促成两极格局形成和稳定(5分)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有利于西欧资本主义秩序的巩固;美国通过援助西欧进而控制西欧,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马歇尔计划有利于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区的安全稳定(希腊、土耳其)(10分)角度二实施马歇尔计划冲击两极格局(5分)欧洲经济恢复,并逐步走上联合的道路,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冲击两极格局(10分) (示例仅作参考,从其他角度作答,且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