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冲刺卷(三)(含解析)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097829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冲刺卷(三)(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冲刺卷(三)(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冲刺卷(三)(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冲刺卷(三)(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冲刺卷(三)(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冲刺卷(三)(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冲刺卷(三)(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届高考历史冲刺卷(三)(含解析)1. 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该变化有利于A. 弱化神权得影响 B.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 宗族观念的强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祖先崇拜有利于加强宗族和家族成员的凝聚力,强化宗族观念,维系其成员之间的团结与稳定,D项正确。祖先崇拜具有神化色彩,且题干没有涉及弱化神权得影响,排除A。祖先崇拜有利于宗族观念的强化,与中央集权制、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无关,排除B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2. 子夏(孔子的弟子)曾指出:“工匠在作

2、坊里完成产品,君子(品德高尚之人)通过学习来领悟道理。”子夏将“工匠”和“君子”相提并论是为了说明A. 私营手工业在当时已经出现 B. 自身修养的培养须讲究方法C.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 思想变革引领手工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工匠需要熟练的操作和高超的技术才能制作精美的产品,品德高尚的人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来领悟道理,故B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涉及私营手工业以及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排除AC。题干信息没有涉及思想变革,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3. 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有效得信息是A. 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 B. 儒学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C.

3、汉代的儒学教育逐渐下移 D. 太学可统领地方各级学校【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汉朝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两大系统,官学又可以分为由中央政府直接主办的中央官学和由地方政府办理的地方官学;私学按其程度与学习内容也可分为经馆与书馆两类,故可知汉朝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A项正确。图示信息无法体现儒学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排除B。图示信息无法体现汉代的儒学教育逐渐下移,排除C。太学为国家的最高学府和全国学校的典范,无法体现可统领地方各级学校,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图示信息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官学与私学”“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4. 贞观年间的乡贡须先经过当地尊长

4、和州县官批准,再由户部审阅,才送吏部考试,不是二百九十三姓(国家登记管理的家族)的人,不得参与乡贡。这一要求A. 凸显察举制和科举制的优点 B. 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C. 说明唐代科举资格审查严格 D. 在于控制科举的录取比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参考乡贡考试有一定资格条件的限制,体现了唐代科举资格审查严格,C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察举制,排除A。题干主旨强调乡贡考试的资格条件,而不是科举制的影响,排除B。题干主旨强调乡贡考试的资格条件,而不是控制科举的录取比例,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题干的乡贡考试的资格条件,逐一排除选项即可。5. 19世纪末

5、20世纪初,在中国报刊和书籍中,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偲”“麦喀”等,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讲求安民新学”等。这表明当时A. 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 B. 向西方学习的发展态势减弱C. 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接触 D. 各种新思想在中国同时存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中国报刊和书籍中,开始出现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及其有关著作和思想的片段,表明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已有所接触,C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体现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排除A。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渐深入到政治和思想层面,排除B。题干只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相关信息,没有涉及各种其他思想的传播,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

6、为C。.6. 1912-1921年,张謇斥资扩建了几个大生分厂。其间,大生资本集团还热衷于投资其他领域,但很快出现无法更新机器设备的问题,最终陷于亏损负债局面。由此可知,该变局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 一战结束导致产品成本增加 B. 民族工业结构没有发生质变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约 D. 张謇的企业投资理念有偏差【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大生分厂扩建和投资其他领域体现大生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欧战结束后列强加强对中国侵略和无法更新机器设备,大生资本集团陷于亏损负债;体现了张謇对大生资本集团的发展前景认识不足,故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生产成本

7、增加,排除A。题干没有涉及民族工业结构的相关信息,排除B。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7. 1932年5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红色政权打响了惩治腐败分子的第一枪,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被处决。同年12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第一个惩治腐败的法令。类似法令A. 有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B. 是工农红色政权存在的前提C. 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范围 D. 说明中央苏区推崇法律至上【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惩治腐败分子和颁布了惩治腐败的法令,这样的反腐败行动有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排除C,A项正确。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此形成的中国的特殊国情,是红

8、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排除B。题干反映惩治腐败现象,没有体现中央苏区推崇法律至上,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腐败分子,颁布惩治腐败的法令”可知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8. 就1970年的第25届联大,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这说明A. 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化 B. 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凸显C. 美国对华的冷战思维在加强 D. 发展中国家坚决支持新中国【答案】B9. 1805年,德国法学家胡果依据罗马法已经阐明的权利主体

9、和各种“适法行为”的必备条件、原则概括出法律行为的概念,这成为现代民法学最普遍遵循的概念。据此可知A. 现代民法以罗马法为主体内容 B. 罗马法中的民法仍被沿用C. 罗马法中部分理念得以传承 D. 现代民法学之源在于罗马法【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罗马法中规定“权利主体”和“适法行为”成为现代民法学最普遍遵循的概念,体现罗马法的部分理念得以传承,C项正确。现代民法借鉴罗马法的内容,成为现代民法学最普遍遵循的概念,其中A项主体内容与题干“最普遍”不符,排除。B项说法模糊,是罗马法中 “权利主体”和“适法行为”被沿用,排除。D项错在“之源”,与题干“最普遍”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10、C。10.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根据相关规定,于2016年7月13日在内阁议会最后一次出席首相问答环节后,前往白金汉宫向英国女王伊国莎白二世递交辞呈。该现象表明英国A. 责任内阁制已形同虚设 B. 国王有任免首相的决定权C. 首相必须依法履行职责 D. 首相与内阁成员共进退【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国家象征,扮演的是仪式性,总统辞职须向国王递交辞呈,这是首相依法履行职责的体现,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英国国王是“虚君”,无权任免首相,排除B。题干涉及首相向国王递交辞呈,与首相与内阁成员共进退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1. 1919年3月,苏

11、俄政府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A. 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 B. 有助于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C. 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 D. 易引起工农内部之间的猜疑【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1919年3月”可知是国内战争时期,用行政命令的办法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分配,其主要目的是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保障军事斗争的胜利,B项正确。公有化程度与所有制有关,题干主旨是分配制度,排除。题干中的分配制度在后期阻碍了生产积极性,排除C。题干没有涉及工农内部之间的矛盾,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12. 美国副总统亨利阿

12、加德华莱士(1888一1965)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 美苏冷战加剧了两极分化 B. 资本主义阵营亟待美国扶持C. 马歇尔计划侧重政治领域 D. 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确立【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可知马歇尔计划有利于美国对欧洲进行经济渗透和控制,利用西欧对抗苏联,故A项正确。B项是表面的认识,没有涉及本质,排除。马歇尔计划侧重经济领域,排除C。题干与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

13、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从行外买进的商品,如果不通过行商此无法外销。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在广州作为唯一通商口岸后,粤海关的税收成为皇家的重要财源。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入粤海关的船舶附加税为3%,雍正六年(1728年)增加到10%。“咸丰六年(1856年),亚罗船期事起,英军再攻广州,居民愤慨外人频年横暴,不问黑白,烧夷馆,洋行被殃及”,十三行的命运遂告终结。摘编自王询等清代广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材料二

14、1602年,荷兰议会颁布了荷兰东印度会司的“公司成立特许章程”。根据特许章程,东印度公司被授予从荷兰到好望角以东以及经由麦哲伦海峡的贸易垄断权。章程明确规定了工作分配,如造船、装备和这回货物的贬卖等。阿姆斯特丹商部负责一半,泽兰商部负责四分之一。这既是“业务份额”的划分,也是“股份”或权利比例的分配。行使公司管理权力的董事席位也大致按此比例分配。荷兰东印度公司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一是从事海外贸易,攫取商业利润的时期,其途径是贱买贵卖;二是侵占殖民地实行赋税掠夺的时期,其方法是占据广大的领土,直接的掠夺。荷兰及其东印度公司的权威建立在商业霸权之上,但是以贸易为灵魂、脱离工业生产的荷兰成为工业革

15、命浪潮中的落伍者,最终东印度公司一度拥有的繁华岁月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中。一一据仲继银荷兰东印度公司等改编(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州十三行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主要职能,并加以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广州十三行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答案】主要职能:十三行是清代官方设置的对外贸易特许商行,拥有对外贸易垄断的权利;管理对外贸易,承担监督与纳税的责任。荷兰东印度公司作为贸易垄断公司,垄断荷兰与东方的海外贸易,帮助政府扩张领土,代征赋税。评价:十三行被赋予行商垄断专权,经营对外贸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十三行、一口通商实质上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十三行的设置妨碍了海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发展,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荷兰东印度公闭是对外殖民扩张的产物,通过垄断贸易进行商业资本积累,促进了荷兰世界商业霸权的确立;公司发展中形成的股份制度、董事管理等规则,奠定了现代公司制度的基础。广州十三行,海关苛税繁重;人民的反抗斗争波及皇室的纳贡,影响自身发展;南京条的与五口通商章程的签署意味着广州从此失去了时外贸易的垄断权,垄断贸易违背历史潮流;等等。荷兰东印度公司:过分重视商业资本,忽视工业生产,影响自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