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模拟仿真试题(二)(扫描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097812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理综模拟仿真试题(二)(扫描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理综模拟仿真试题(二)(扫描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理综模拟仿真试题(二)(扫描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理综模拟仿真试题(二)(扫描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理综模拟仿真试题(二)(扫描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理综模拟仿真试题(二)(扫描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理综模拟仿真试题(二)(扫描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届高考理综模拟仿真试题(二)(扫描版)学海大联考2017届高考模拟仿真试题(二)生物1B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其中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用磷脂酶处理,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会被分解,磷脂双分子层不再存在,从而使细胞膜被破坏。2B解析: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而控制RNA合成的模板应为DNA单链,错误。人剧烈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此时肌细胞产生ATP的速率将增大,正确。激素发挥作用后将会被灭活,错误。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其中只有兴奋性递质才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错误。细胞膜上的载体的本质为蛋白质,而基因工程的载

2、体的本质为DNA,错误。抗体是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多种细胞器参与,体现了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和合作,正确。3D解析:甲图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产生该细胞的生物可以为雌性纯合子,也可为雌性杂合子,A错误;秋水仙素作用于分裂前期,乙图中cd段包含前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后的体细胞又进行下一次有丝分裂,没有发生受精作用,de段为DNA复制时期,B错误;丙图中2区段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基因只要位于性染色体上,其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就会与性别相关联,C错误;甲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乙图中表示二倍体生物只含1个染色体组的生殖细胞先进行有丝分裂,再在秋水仙素作用下加倍成

3、含2个染色体组的细胞,2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彼此相同,不为同源染色体,D正确。4C解析:不进行分裂的细胞不会发生DNA复制即过程,A错误。RNA聚合酶催化转录(过程),其作用底物为DNA,B错误。过程为翻译,根据教材必修二P66蛋白质合成过程图解可知,一个核糖体上可结合两个tRNA,C正确。翻译(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蛋白质的合成需要酶的参与,D错误。5A解析:据图可判断激素A表示赤霉素(赤霉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激素B可以抑制细胞伸长,由多种组织合成,故为乙烯,A错误;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细胞生长,故a浓度高于b浓度,B正确;

4、激素A促进细胞伸长,激素B抑制细胞伸长,故两者之间属于拮抗关系,C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D正确。6C解析:老虎是濒危动物,迁地保护野生动、植物是保护措施之一,A错误。老虎攻击、捕食人或其他动物是非条件反射,B错误。老虎攻击人或动物时,首先就是撕咬人或动物的颈部,以便致命,这是老虎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即便老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发生老虎咬人事件时,也应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包括击毙老虎来保护人,D错误。29(1)H和ATP自由扩散叶绿素(a和b)多(2)

5、无关最适温度3 或50 (3)遮光(黑暗)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呼吸酶的活性增强(上升)(4)24.5解析:(1)图1表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甲是CO2,其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乙是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ATP。光合色素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若突然中断光照,则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ATP减少,暗反应消耗的C3化合物减少,短时间内C3化合物将增多。(2)若测定温度对菰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则温度为自变量,温度以外的光照强度等均属于无关变量,各组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分析图2曲线可知,30 时菰叶片净光合速率最大,为净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净光合速率实际

6、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 或50 时,菰叶片净光合速率为0,此时菰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同。(3)测定菰叶片呼吸速率要排除光合作用的影响,需要进行遮光处理。从025 ,菰叶片呼吸速率增强,其原因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呼吸酶的活性增强,因而呼吸速率增强。(4)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在35 时,菰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为20 mol/(m2s),呼吸作用强度为4.5 mol/(m2s),因此真光合速率为24.5 mol/(m2s)。30(1)不遵循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1/511/612(3)AAXEHXEh或AaXEHXEh解析:(1)由甲家族的遗传系谱图中1和

7、2不患蚕豆黄病而2、4患有该病,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而2没有蚕豆黄病致病基因,故该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血友病的致病基因也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两种遗传病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从乙家族的系谱图中可以看出,粘多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粘多糖病的发病率是1/2 500,所以该致病基因(a)的频率为1/50,正常基因(A)的频率为49/50,6表现正常,其为杂合子的概率(21/5049/50)/(21/5049/5049/5049/50)2/51,则产生含粘多糖病致病基因的配子的概率为1/22/511/51。5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所以代的5号与6号再生一个患粘多糖病孩子

8、的概率为1/42/512/31/153;关于血友病,6的基因型是XHY,5的基因型是XHXh,所以他们再生育一个患血友病孩子的概率为1/4,所以5和6再生育一个患两种遗传病孩子的概率1/1531/41/612。(3)5本身不患病,但其父母是粘多糖病的携带者,所以其基因型是AAXEHXEh或AaXEHXEh。31(1)利用储存(2)淋巴因子、神经递质、CO2等(答出一种即可)糖蛋白(蛋白质)(3)胰高血糖素拮抗(4)自身免疫病丙、甲、乙(2分)解析:(1)胰岛素具有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作用。(2)动物体内可作为信息分子的有各种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CO2等。细胞膜上的受体

9、具有识别作用,受体的本质是糖蛋白。(3)人处于饥饿状态时血糖浓度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胰岛素降血糖,胰高血糖素升血糖,二者在调节血糖平衡上具有拮抗作用。(4)自身的细胞被自身免疫系统破坏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根据题意,乙的胰岛B细胞受损,因此分泌的胰岛素最少;丙的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但胰岛B细胞正常,因此口服较多葡萄糖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加,又因为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低,血糖浓度降低幅度小,反馈作用于胰岛B细胞,可使其分泌更多胰岛素,因此与正常的甲相比,丙的胰岛素含量更高,则三人分泌胰岛素的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丙、甲、乙。32(1)样方(

10、1分)等距取样法(1分)(2)水平结构直接(3)c(4)18%解析:(1)根据题意,螺蛳附着在桥墩上,活动能力小,因此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而桥墩为等距离排列,因此调查螺蛳种群密度时取样方法采用等距取样法。(2)题干描述的是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荷花的观赏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3)c点之前鲫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种群数量不断增长,c点之后,鲫鱼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下降,因此c点时鲫鱼种群的数量最大。(4)A为生产者,D、C分别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则第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7105)/(1.5106)

11、100%18%。37(1)加卤汤装瓶和加盐腌制的步骤颠倒了,应互换(1分)(2)毛霉真核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甘油和脂肪酸(3)微生物大解析:(1)加卤汤装瓶应在加盐腌制之后。(2)腐乳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有多种,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够将豆腐中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3)发酵过程中加盐腌制,不仅可以调节风味,而且能够抑制杂菌等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还可以使腐乳失水,增加腐乳的硬度。38(1)脱分化再分化全能(2)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细胞膜的流动性融合细胞愈伤组织

12、幼苗(3分)(3)植物的组织培养解析:(1)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图中和分别表示脱分化和再分化,试管苗的形成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2)图2中过程是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除去细胞壁的两原生质体能够融合,利用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图2中的过程实质上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3)二者都是离体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植株。化学7A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STSE。根据洧水“可燃”、“大行于世”,可知“洧水”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燃料,应是石油;“煤”指石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灰,根据“黑光如漆”、“松墨不及”,可知“煤

13、”应为炭黑,A项正确。8D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STSE。淀粉、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但豆油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它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9A解析: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5H12O2,1 mol A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 1 mol氢气,说明该分子中含有2个醇羟基;且A中含有2个甲基;1个碳原子上不能连接2个羟基。故当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时,有CH3CHOHCHCH2CH3OH、CH3CHCH2CHCH3OHOH2种;当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时,有CH3CHCHCH3OHCH2OH、CH3CH2COHCH2OHCH3、CH3CHCH3CHCH2OHOH、CCH

14、3OHCH3CH2CH2OH4种;当主链上有3个碳原子时,有CCH3CH2OHCH2OHCH31种,所以符合条件的有机物A共有7种。10B解析:由信息知,碳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Ni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故离子交换膜应选用阴离子交换膜,A项错误,B项正确;导线中通过1 mol电子时,负极表面有0.5 mol H2参加反应,溶液质量增加1 g,同时有1 mol OH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迁移进负极区,溶液质量又增加17 g,共增加18 g,C项错误;充电时,碳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D项错误。11B解析:短周期元素X、Y、Z、W、Q的

15、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元素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中最大(稀有气体除外),则Z为Na;Z、W、Q同周期,只有一种金属元素,故W、Q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3,W、Z之间与W、Q之间原子序数之差相等,则W最外层电子数为4,Q最外层电子数为7。可推知W为Si,Q为Cl;X与W处于同一主族,则X为C元素;五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则Y的最外层电子数2144175,原子序数小于Na,故Y为N元素。N3、Na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N3Na,故A错误;氨气能被氯气氧化生成氮气,故B正确;碳酸是弱酸,硝酸是强酸,二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不相等,故C错误;Cl分别与C、N、Si形成的化合物含有共价键,与Na形成的NaCl含有离子键,故D错误。12A解析:由现象可知,NaNO3不水解而Na2SiO3水解,则酸性:HNO3H2SiO3,非金属性:NSi,A项正确;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的气体不一定为Cl2,B项错误;浓硫酸不能吸收挥发出来的HCl,CuSO4也不能检测SO2中混有HCl,C项错误;FeCl3与Cu反应生成CuCl2,D项错误。13A解析:本题结合图像考查盐类水解、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以及Ksp的相关计算。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