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097798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提升作业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6成都模拟)国语周语云:“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注:“服”即“服侍天子也”)据此推断,西周时直辖“甸服”之地的是()A.周天子B.诸侯王C.卿大夫D.士【解析】选A。根据分封制的内容可知,邦内之地应该是由周天子直接管理的地区,故A正确;诸侯王被分封到邦外,故B错误;卿大夫则是由诸侯再给予分封,故C错误;士则是由卿大夫给予分封,故D错误。2.(2016贵阳模拟)“(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据材料可以推断出()A.周王赏赐诸侯土

2、地和人民B.分封制确保了周王对全国的有效统治C.西周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D.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解析】选C。材料讲周公分封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同姓亲族有五十三个,主要针对的是分封的对象,A是分封的内容,故A错误;B是分封的目的,故B错误;同姓亲族诸侯国占多数,可见它是西周分封的主体,故C正确;D是分封的影响,故D错误。3.谷梁传记载:“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A.分封制有利于边疆的开发B.分封制强化了专制王权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D.诸侯国实行了小农经济【解析】选C。“其地足以容其民”表明了天子分封诸侯的时候,是根据人口的多少分封

3、领地的,按照等级关系,天子所作所为具有最高权威,不可改动,故C正确。4.钱穆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解析】选B。材料“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强调的是国家统一,故B正确。5.(2016南宁模拟)“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A.神权政治B.分权政治C.族权政治D.

4、官僚政治【解析】选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兄弟之国”“姬姓之国”说明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加固训练】“其一为土地属于天子或诸侯,大贵族可以把土地封与小贵族,但不得买卖,百姓黎民更不得私有。其二是居统治阶层的贵族实行世袭制,黎民百姓不能进入统治阶层。”材料描绘的是()A.王位世袭制B.封邦建国制C.郡县制D.礼乐制【解析】选B。王位世袭制是针对国王的王位继承,与贵族世袭无关,故A错误;分封制是周王将土地、人口分封给诸侯,贵族世袭,符合材料内容,故B正确;郡县制长官是任免,不是世袭,故C错误;材料与礼乐制无关,故D错误。6.(2016重庆模拟)礼记:公门有公,卿门

5、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这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A.军功B.门第C.品德D.才学【解析】选B。先秦时期,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共同作用下,选官用官制度主要是世卿世禄制,贵族们世世代代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贵有常荣),以至于这些人只知道贪图享乐,不思报国进取(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材料体现的是世卿世禄制,其执行的选拔标准是出身门第,故B正确。7.国史十六讲认为:西周时期,庶民(一般民众)只知效忠于“家”(诸侯),而不知效忠于“国”(天子)。这一现象()A.促使西周强盛B.强化宗法体制C.导致诸侯割据D

6、.促成秦朝统一【解析】选C。西周时期,庶民只知效忠于“家”(诸侯),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利于西周的强盛,故A错误;西周宗法体制解决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与题意无关,故B错误;材料中地方诸侯国拥有相对独立性,导致诸侯割据,故C正确;秦国实力的增强促成秦朝统一,与题意无关,故D错误。【拓展延伸】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用(1)积极作用:西周分封制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身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势力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

7、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这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基础。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2)局限性: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周王权力的集中,容易导致地方割据。8.许倬云在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周初“封建”的实施主要基于()A.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周王室众星拱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C.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D.该制度可从根本上消除中央和地方的对立【解析】选C。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

8、国。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不正确;B是分封制的作用而不是其原因和目的;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故D不正确;被封诸侯有自己的领地,在诸侯领地内周王并没有直接的权力,故选C。【加固训练】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解析】选B。西周早期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有贵族化的倾向,战国晚期,

9、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说明从贵族化走向平民化,折射出贵族政治经济实力的下降,故B正确。9.(2016银川模拟)宗法分封制体现了早期国家形态的一些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形态的演进,宗法分封制逐渐衰落。其衰落的实质是()A.诸侯国力量增强,彼此进行争霸战争B.血缘政治逐渐被取代C.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D.受封的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便利其势力增长【解析】选B。分封制宗法制都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制度,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血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逐渐降低,取而代之的是以能力为前提的官僚体系的建立。故应选B。【加固训练】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

10、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观念C.尊卑等级意识D.以民为本思想【解析】选B。“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讲到的是家国同构的观念,故B正确。10.清代有学者说:“天子建国,则诸侯于国为大宗,对天子而言则为小宗。”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说明了()A.清王朝继续推行宗法制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辅相成C.宗法制以分封制为基础D.天子行使大小宗双重权力【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分封制和宗法制,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A、D不符合史实,C与题意不符。11.吕氏春秋慎

11、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A.维护社会的安定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C.区分血缘的远近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解析】选A。根据材料“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可知宗法制的实行有助于国家政治层面和家族内部层面的双重稳定,故A正确。12.宋百官春秋记载:“周受命封建宗盟,始选宗中之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周)成王时,彤伯(王室成员)入为宗正,掌王亲属是也。秦因之。”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古代

12、中国早期的()A.中央官制B.嫡长子继承制C.王位世袭制D.地方行政制度【解析】选A。解读材料信息“宗正,掌王亲属是也。秦因之”,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早期的中央官制的继承与发展,故选A。B、C、D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拓展延伸】周秦政治文明的不同中央政治体制地方政治体制选官制度政治特点西周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形成了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下的世卿世禄制度奴隶制的贵族政治秦朝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

13、官位概不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封建的官僚政治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裴姓是伯益的后代,周代被封于非(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后代因此以非为氏。后来他们的后裔(六世孙)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为裴,称裴氏。裴氏世谱材料二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礼记丧服小记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

14、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礼记大传(1)根据材料一,概述裴姓形成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西周祭祀制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18分)【解析】第(1)题“周代被封于非(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反映了其姓氏来源于分封,“后裔(六世孙)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为裴”说明后人徙封解邑后进行了文字改造。第(2)题第一问据材料二中“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因此祭祖的同时也祭天;别子受封后,对于他的后裔来说,他又是“祖”;他的嫡长子、嫡长孙这一支又是“大宗”,也是“百世不迁之宗”,而其他的旁支,则是“小宗”,“小宗”又是“五世则迁”。“小宗”只能祭祀高祖以下。第二问

15、依据教材内容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依据材料可见家族祭祀权是政治地位的标志,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答案:(1)原因:分封制的封地;后人徙封解邑,进行文字改造。(6分)(2)内容:祭祖的同时祭天。祭祀者按照血缘可分为“大宗”和“小宗”,天子及分封制下各等级的嫡长子为大宗,其余为小宗。大宗可以祭祀高祖以上的祖先,小宗则只能祭祀高祖以下的祖先。(10分)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8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