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检测二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097281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检测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检测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检测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检测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检测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检测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检测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化学实验检测题(二)一、选择题1.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A. B. C. D.2.下列各组描述正确的是()A化工生产要遵守三原则:充分利用原料、充分利用能量、保护环境 燃烧时使用沸腾炉 制盐酸时将氯气在氢气中燃烧 制硫酸时使用热交换器 这3种化工生产分别符合以上某原则B用燃烧的方法鉴别甲烷、乙烯和乙炔 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 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 用互滴法鉴别Na2CO3、盐酸、BaCl2、NaCl四种溶液 以上均能达到实验目的C用硫粉覆盖地下撒有的汞 金属钠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灭 用热碱溶液洗去试管内壁的硫 用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是否集满

2、以上操作均合理D过氧化氢:火箭燃料 碳酸氢钠:食品发酵剂 钠:制氢氧化钠 硫酸:制蓄电池 以上物质的用途均合理3.正丁醛经催化加氢可制备1丁醇为提纯含少量正丁醛杂质的1丁醇,现设计如下路线:已知:正丁醛与饱和NaHSO3溶液反应可生成沉淀;乙醚的沸点是34,难溶于水,与1丁醇互溶;1丁醇的沸点是118则操作14分别是()A萃取、过滤、蒸馏、蒸馏B过滤、分液、蒸馏、萃取C过滤、蒸馏、过滤、蒸馏D过滤、分液、过滤、蒸馏4.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3、克固体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固体NaOH吸收,增重b克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5.如图试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A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C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D粗盐提纯,选和6.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及描述不正确的是()A粗盐提纯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B用托盘天平称取10.5 g NaCl时应在右边托盘中放入10 g砝码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pH试纸置于表面皿上,用玻璃

4、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7.容量瓶上没有标记的是 A标线 B温度 C物质的量浓度 D容积8.现有三组溶液:汽油和氯化钠溶液;39%的乙醇溶液;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种混合液的正确方法是 (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9.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

5、加热蒸干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10.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11.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a中的物质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物质A浓氨水NaOHNH3H2OB浓盐酸MnO2Cl2NaOH溶液C稀硝酸CuNOH2OD浓硫酸Na2SO3SO2NaOH溶液1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过滤加过量NaOH溶液加适量盐酸加过量

6、Na2CO3溶液加过量BaCl2溶液。不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CD13.用下列实验分离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图I所示装置出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B.用图II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C.用图III所示装置NaCl和Na2SO4的混合溶液D.用图IV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14.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A.检验溶液是否含有SO42时,在无其他阳离子干扰的条件下,先用盐酸酸化,所得溶液再加BaCl2溶液B.为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酸化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时,用

7、硝酸酸化D.定性检验SO32,将BaCl2溶液用HNO3酸化15.下列各组仪器:漏斗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天平量筒胶头滴管蒸馏烧瓶。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BCD二、非选择题16.一种含有铝、锂、钴新型电子材料,铝以金属铝箔的形式存在,钴以Co2O3CoO的形式吸附于铝箔表面,锂混杂于其中从其电子废料中回收碳酸钴(CoCO3)的工艺流程如下:(1)过程中采用NaOH溶液溶解废料中的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过程中加入稀硫酸酸化,再加入Na2S2O3溶液浸出钴,写出浸出钴的化学方程式 (3)在碳酸钠溶液中存在多种粒子,下列各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a+)2c(CO32) B、c(Na+)c

8、(CO32)c(HCO3)C、c(OH)c(HCO3)C(H+) D、c(OH)c(H+)c(HCO3)+2c(H2CO3)过程加入碳酸钠溶液在沉淀铝时起到重要作用,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已知0.1摩尔/升的Na2CO3溶液,Na2CO3的水解平衡常数为:Kb11107 Kb2=11011Co(OH)2的溶度积为:Ksp=11015 CoCO3的溶度积为:Ksp=11013则向0.1摩尔/升的碳酸钠溶液中逐底加入0.1摩尔/升CoSO4溶液,开始生成的沉淀为过程沉淀钴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发生LiCoO2与Li1xCoO2的转化,写出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的阳极反应

9、的离子方程式: 17.欲探究某矿石可能是由FeCO3、SiO2、Al2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探究过程如图所示已知:碳酸不能溶解Al(OH)3沉淀(1)S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H2CO3H2SiO3 b原子半径:OCSiAlc稳定性:H2OCH4SiH4 d离子半径:O2Al3+(3)该矿石的组成是 ,滤渣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该矿石和1mol L1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工业上依据上述实验原理处理该矿石,将反应池逸出的气体与一定量的O2混合循环通入反应池中,目的是 ;若处理该矿石2.36103 kg,得到滤渣1.2103 kg,理论上

10、至少需要1mol L1 HNO3的体积为L18.如图是某研究性小组设计的一个储气装置图(1)将气体存于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打开止水夹a,b,将气体从导管d通入,可将气体储存在瓶中B作为储气或取气时都无需在C处安装止水夹C该装置主要缺陷是C导管上未装止水夹D该装置也可用作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2)要从该储好气的装置中取用气体,正确操作是: 19.下图是实验室中制备气体或验证气体性质的装置图(1)写出用A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2)利用上图装置制备纯净的氯气,并证明氧化性:Cl2Fe3+则装置B中的溶液的作用是_;装置D中加的最佳试剂是(填序号)_:供选试剂:a浓H2SO4 bFeCl2

11、溶液 cKSCN与FeCl2的混合溶液 d无水氯化钙(3)在上图所示圆底烧瓶内加入碳,a中加入浓硫酸,开始实验,加热产生的气体缓慢通过后续装置同时完成如下实验:实验1:证明SO2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实验2: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强证明SO2具氧化性和漂白性:B中为少量Na2S溶液、C中加品红溶液,D中应加入足量的_(填溶液名称),E中加入_溶液(填化学式)。(4)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强的现象为_; 实验2不严谨之处应如何改进_。20.某工厂对制革工业污泥中Cr元素的回收与再利用工艺如下(硫酸浸取液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Cr3+,其次是Fe2+、Fe3+、Al3+、Cu2+、Mg2+

12、):常温下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沉淀形式存在时溶液的pH见表:阳离子Fe3+Fe2+Mg2+Al3+Cu2+Cr3+开始沉淀时的pH1.97.09.33.74.7沉淀完全时的pH3.29.011.18.06.79(9 溶解)(1)酸浸时,为了提高浸取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至少写一条)。(2)加入H2O2目的是氧化 离子,其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写一种)针铁矿(Coethite)是以德国诗人歌德(Coethe)名字命名的,组成元素是Fe、H、O,化学式量为89,其化学式是 。(3)调pH=8是为了将 离子(从Fe3+、Al3+、Cu2+、Mg2+中选择)以氢氧化物沉淀的形式除去滤出的沉淀中部分沉淀将溶解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其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是 ,取少量上层澄清溶液,向其中通入足量的CO2,又能重新得到相应的沉淀,其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4)试配平最后一步相关的氧化还原方程式: Na2Cr2O7+ SO2+ H2O= Cr(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