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抱怨的5篇励志文章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46087810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不抱怨的5篇励志文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不抱怨的5篇励志文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不抱怨的5篇励志文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不抱怨的5篇励志文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不抱怨的5篇励志文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不抱怨的5篇励志文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不抱怨的5篇励志文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不抱怨的5篇励志文章生活是柴米油盐的平淡;是行色匆匆早出晚归的奔波;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遗憾;是行至水穷尽,坐看云起时的峰回路转;是灵魂经历伤痛后的微笑怒放;是挫折坎坷被晾晒后的坚强;是走遍千山万水后,回眸一笑的洒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励志文章,希望大家喜欢!励志文章篇一:人多的地方要不要去文/王盈勋如果你有一个朋友,有一天突然跟你说,他研发了一种可乐的配方,口味跟可口可乐不相上下,你会给他什么样的建议?我想,稍有市场知识的人很少会说,太棒了!既然味道相去不远,就来跟可口可乐一决生死吧。消极一点的人会说,可口可乐有强大的营销资源,势单力孤的生产者是拼不过它的,还是算了吧

2、!积极乐观的人会建议,和可口可乐硬拼可能不是聪明之举,但是既然你研发出这么棒的可乐,不如加一点肉桂成为肉桂可乐,或是加一点荔枝成为荔枝可乐,可能会吸引不喜欢喝可口可乐的消费者。在市场上,不是所有的厂商都会采取相同的策略。兵多将广的企业,通常会瞄准市场最大的那一块,靠充沛的资源大军压境,往人多的地方去,以求取最多的消费者;人少、资金也少的公司,通常会先找市场的空隙——人少没关系,做得专、做得精、做得美,站稳脚跟以后再伺机突围。人性的微妙之处正在于此,我们很轻易就能够或愿意承认,我们是小公司,不宜和跨国大企业硬碰硬,但是当我们面临的是自己或子女的前途、求学选择的策略时,却很

3、少有人愿意正面承认,人多的地方,未必对所有人都是最好的去处。人多的地方,也是大奖最丰厚的地方,这可能是个事实。但是人多的地方,毫无疑问也是竞争最激烈、赢家最少的地方,这一点却常常被忽略了。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会吸引自认最有聪明才智的人去竞逐,会让这个产业进步神速,却也让在这个竞技场中竞赛的人,将人生多数的气力花在与其他人的竞争中,这样做未必能成为市场的赢家。这就好像重量级拳王和轻量级拳王必然都只有一个,但是重量级拳王的头衔最为耀眼,所以前者的竞争必然激烈得多。所以,考不了高分,却选择热门专业到底对不对?这就有点像刻意增肥去打重量级比赛。至于最大、最热门的战场,是不是适合所有的战士,我们也只能留给

4、他们自己做判断了。励志文章篇二:精众与大众的11个区别文/肖明超2013年,来自麦肯锡、波士顿和贝恩的研究发现,未来几年中国消费族群中,年收入10万——20万人民币的家庭将成为数量增长最快的族群,其户数将从2010年的占总体6%增加到2015年的28%,为中档商品(包括住宅)提供迅速成长的市场空间。研究还表明,截至2010年,中国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家庭约467万户,占全国家庭总户数的2%,而到2015年,这个数量将翻一倍多。据国家广告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在中国城市消费群体中,处于领先潮流的精众人群已占城市人口的11.9%,约8700万,他们贡献着

5、大多数行业超过40%的市场份额。这些数据说明,在今天的中国,千人一面;的趋同性和一致性的大众消费时代正在式微,高度细分的族群化、小众化和个性化消费的精众时代;正在来临。那么,到底精众和大众有什么区别呢?1、从数量庞大的大众演变到空间区隔的分众,到人群+空间+生活方式;主题融合的精众。大众;是个数量概念,以人为主;分众;是空间为主,强调以空间区隔社会人群,比如写字楼区隔的受众;精众;则是人群+空间+主题,例如健身会所聚集的是具有消费能力且坚持健身的人群,健身场所是空间,健身是生活方式主题,健身的生活方式,聚集的是新的社会交往空间和场所。2、大众活在信息中,精众活在信仰中,精众通过信息与信仰结合形

6、成新的兴趣聚合平台和圈子。大众追求同质化的信息,精众追求差异化的兴趣;,因此兴趣;成为精众分群;和聚合;的主要指标。大众追随屌丝化;的社会潮流,比如打麻将、玩游戏等;精众则自己创造新的社群,例如高尔夫、红酒、雪茄俱乐部等等。3、大众盲目相信媒介信息,精众对媒体持有批判态度——越是精众,批判性就越强。例如,对于网络上的信息,80%的大众选择相信,但是,精众对于互联网广告持排斥态度,70.5%的精众人群认为网络信息难辨真假,79.7%的精众人群表示当互联网上弹出广告时,他们会选择直接关闭。4、大众容易被商家控制和挟持,精众追求与企业的平等对话。大众容易被重复的信息打中,但是

7、精众需要信息的相关性、逻辑性和场景性,没有深度的内容,很难打动他们。送礼就送脑白金;吸引的是大众,但是没有故事,不成人生;是精众喜欢的基调。5、大众市场满足的消费需求是必需的;,是简单的物理功能的需求;精众市场满足的消费需求是想要的;,是必需的基础需求和想要的升华需求结合在一起。因此,大众人群追求性价比,精众人群追求文化、内涵和品质的附加值;大众消费一定要有促销,精众消费一定要有故事。6、大众人群看重的是品牌的符号。有一个LV包,即便挤公交、地铁也无所谓,因为,符号给其心理带来自信。但是,精众计较的是产品的品质、做工,甚至品牌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品牌的流行度。他们经常要问:LV的品牌理念是什

8、么?如果品牌过多卖给大众,精众就会选择远离。7、精众不是土豪,土豪是大众人群的社会阶层演变爆发后的产物,精众是通过自我奋斗逐渐获得成功和具有实力的人群。因此,人口属性相同的精众和土豪,其偏好和价值观可能有很大差别。8、精众是分享;与独享;的共存,大众要么是独享;,比如理工宅男,要么就是分享;,比如社交达人。精众游离于两者之间,保持自我独立,又不脱离社会,因此,要影响精众,既要激发其分享,也要尊重其独享。9、掌握了大数据可以影响大众,但是掌握大数据未必能把握精众。例如,垃圾短信骗的都是50岁以上的老头儿、老太太。如果你给精众发垃圾短信,或许会遭到投诉。10、大众在信息端点上生存,比如手机;精众在

9、整合的媒介节点上生存,比如健身会所、高尔夫会所、SPA会所。在大众看来,掌握了更多的媒介端点,信息的自足度很高,因此大众认为自己好像什么都知道;精众在节点上生活,因此,场景和场域的效应、人群与空间的集聚效应就很有意义,精众认为世界永远有很多未知,不能因为碎片化的信息改变自己探索未来的方式。11、精众影响的是一个消费的时代,是大众时尚的建构者,是品牌口碑的建立者、传播者和说服者。精众不单纯是消费的一个潮流,在大众追随精众步调的时候,精众在不断创新消费的产品和体验,大众与精众的博弈制造了时尚潮流。励志文章篇三:总裁是这样炼成的文/吴甘霖邓小兰在一次跨国企业人才发展论坛上,一家跨国企业中国区总裁郭先

10、生的发展经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学毕业后,郭先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外资企业做普通行政工作。按照惯例,每年年终的时候,公司都会召开全国代理商大会,一是为了交流经验,二是趁此机会,表达公司对大家的感谢。公司总部在新加坡。平时,董事长很少来中国,但是,每年大会的答谢晚宴,他一定会参加。这年年终的晚宴,原来一直担任主持人的同事,因为生病住院,公司就把主持的任务临时交给郭先生。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主持一个晚宴,非常简单,无非就是耍耍嘴皮子,把气氛弄得热烈一些。郭先生觉得,不要小看这顿晚宴,董事长和大家见一次面不容易,一定要创造出最好的气氛。既然见面,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互相介绍,能不能从这里下工夫

11、?他开始琢磨起来,董事长和大家难得见一次,就算以前和一些代理商见过,可能很快就忘了。另外,每年都有新的代理商加入,还有一些代理商换人,所以,绝大部分的代理商,董事长还是不认识的。可能很多人会想,不就一个介绍吗?把董事长往大家前面一领,挨个说:这位是山东的李总,这位是湖南的王总;互相握个手,寒暄几句,也就完了。事情并不简单。晚宴开始前,董事长在贵宾室休息。郭先生写了一张纸条,让人送进去。很快,晚宴正式开始。董事长做了一个简单的开场白,郭先生领着董事长,来到经销商桌前,挨个介绍:这是山东的总代理。;董事长一听,立即握住对方的手,热情地说:李总啊,您好!去年,山东的销售额做到XX亿元,是中国区业绩最

12、好的,非常感谢。;李总不觉一愣,心想: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他怎么知道我的名字?;随即,李总觉得心里暖洋洋的。接下来的介绍,董事长——叫出对方的名字,让大家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很多代理商,董事长根本没有见过,怎么会知道他们的名字呢?原来,秘密就在郭先生递的纸条上,上面写着几个重点代理商的名字和去年销售额排名的情况。结果,这一年的晚宴,比以往任何一年的气氛都要融洽。不少代理商表示,来年一定要做得更好。董事长多次参加晚宴,别人都是人云亦云,唯有这位小伙子那么用心,自己没有想到、没有要求的,小伙子主动想到、做到了,把工作做到了自己的心坎上。很快,郭先生被提拔。7年之后,他成为

13、公司的中国区总裁。在论坛上,有人提问,同样一件工作,许多人都在做,为何其他人做不到这样好的效果?他是第一次主持年终的代理商大会,为何与众不同,并且赢得一般人想不到的机会呢?他的回答很简单:没别的,不管干什么工作,我都要求自己,既然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励志文章篇四:抱怨的人永远是打工的命小陈是个工程师,他所在公司在业界小有名气,他自己也很喜欢这份工作,但有些事情却让小陈很不愉快。比如,因为公司还处在发展初期,管理有点混乱,老板经常会临时做决定、改计划。最让小陈受不了的,是老板只考虑先把客户拿下;,先收到钱再说,至于有没有能力解决客户的问题,以后再想办法。在这种环境下,抱怨就成了小陈的习惯。

14、有同事劝过他,可他就是控制不了。直到有一天正在抱怨时,听到老板对他说,你要是觉得公司不好,明天就不要来了。;其实老板也是说气话,但小陈受不了这种委屈,就毅然辞职了。辞职后的小陈来到职业咨询公司,向专家询问到:打工太烦人了,不知道我是否适合自己创业呢?;没想到,专家却笑着对他说:如果改不了抱怨的习惯,你可能真的永远都不适合自己创业!;职场上那些爱抱怨的人,最多的抱怨可能集中在老板如何不好、公司如何不好。他们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当上老板,就再也没有这些烦人的问题了。不过,这样的人,如果他们真的自己创业,面对更多的压力,他们又该向谁去抱怨呢?不仅如此,实际上,职业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发现,仅仅因为抱怨

15、而引发的跳槽,几乎占了跳槽人数的四成左右。抱怨,其实来自于一种失望和急迫的心情。同时,抱怨使人心态消极,失去工作的动力,平时总是应付工作,结果业绩出不来。因为抱怨,很多员工不能承受企业暂时的困境,所以消极对抗上司分配的任务,遇到一些不满意就跳槽,改弦易辙。若问一下各个企业的老总们,在他的团队中最不喜欢听到的是什么,可能每个老总都会爽快地回答,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抱怨;。其实,对企业的老总、经理来说,是他们承担着更大的市场压力,也许最该抱怨的正是他们。但现实中,他们却是最少抱怨的人。反而,他们中有很多人被他的同事、他的下属抱怨得心力交瘁。所以,一旦有机会,他们会先辞退这样的员工。而喜欢抱怨的员工,不是被企业辞退,就是自己觉得在企业中实在无法忍受下去而主动跳槽。他们觉得凭着自己的年轻力壮和聪明才智,总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每次换了新工作,都用批评性;的眼光看待工作中的一切,不知道珍惜眼前的机会,最后蹉跎了岁月;,而自己还在跳来跳去,根本找不到职场目标和机会。对于习惯于抱怨的人来说,生活就是一道又一道的墙,处处为难自己,郁闷满胸膛,人生的道路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