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的心得作文10篇(3)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46087743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的心得作文10篇(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的心得作文10篇(3)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的心得作文10篇(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的心得作文10篇(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的心得作文10篇(3)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的心得作文【7】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取得了显著成就。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可以说每一名党员干部在脱贫工作面前都应责无旁贷,都要尽一份力,都要拿出勇气,拿出担当,为脱贫攻坚做出贡献。有这样一位院士,他叫朱有勇,2015年退休后,退而不休,发挥余热,来到家乡云南最贫困的地区——澜沧县扶贫。澜沧当地主要是拉祜族,这里贫困面广、贫困人数多,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他把家;安在田间地头,用5年时

2、间身体力行,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授给1500个村民,并让村子摆脱了贫穷。11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了题为农民院士;朱有勇:用科技改变贫穷的报道,听了他的事迹,令人非常感动,值得每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干部学习反思,并实践之、笃行之。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他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他情系三农,扎根边疆,挂钩联系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来,深入村村寨寨

3、,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新时代的年轻党员干部和大学生要像朱有勇等老一辈人才学习,学习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坚定的人民立场、真挚的爱民情怀,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把青春写在中国大地上,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珍惜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4、,持之以恒奋斗,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的心得作文【8】朱有勇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他选择投身新战场——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2015年贫困发生率仍然高达41%。这一年,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澜沧县。谁来牵头挑起重担呢?时年60岁的朱有勇主动请缨:我年轻,我来干!;说干就干,朱有勇把院士专家工作站建在了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组,带领团队一竿子插到底,在这个寨子扎下根,一待就是五年。倡导种冬季土豆,农民刚开始不积极,他跟村组干部搞起了示范种植;考察三七基地的路上,车子陷进了泥坑,他第一个下去推车,任凭泥巴溅了一身;

5、寻找水源时,他拄着拐杖穿行在雨后湿滑的山坡,一路上跌了三跤驻村扶贫,迷彩服就是朱有勇的作战服;。他要求参加院士指导班的学员都要穿上迷彩服,因为这样可以一扫长期贫困滋生的萎靡气息,激发起奋斗的姿态来。种出五斤重的神奇土豆;,种出药企抢着买的有机三七;,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把冬闲田;变致富田;,老百姓的评价,就是朱有勇脱贫战线上的口碑。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的心得作文【9】今年11月11日,中国工程院澜沧院士专家科技扶贫班首届电商班开班。朱有勇在班上教授农民自己开网店,把大山中的优质农产品直接卖到消费者手中。他还设想引进区块链技术,解决中药材的全流程追溯问题。林下药材可以做成大产业,不仅是林下三七,还有

6、重楼、黄精、石斛等。我们想摸索一套科学办法,让药材回归深山老林。;我们希望以优质的药材原料,为中医药发展作一份贡献。;一颗初心,始终跃动,正如他的入党誓言——团结广大群众,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服从祖国的需要,把自己的知识贡献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这句誓言,1996年,朱有勇在悉尼大学完成了分子植物病理学有关项目研究,回到了云南农业大学:宾馆再好不是家。我能回到祖国,为自己的家乡做事,比什么都有意义。;为了这句誓言,2011年,刚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朱有勇向组织提出,希望继续专心搞科研,不再担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朱有勇科研成果丰硕,头衔众多,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

7、程院院士、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教学名师等等,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农民院士;。脱贫攻坚带给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级干部群众才是真正的脱贫主力军。我是一个教书匠,更准确地说,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有幸参与了这个工作,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澜沧江边蒿枝坝,林下药材满山崖,生态有机三七花,人人见了人人夸;蒿枝坝的村民,都喜欢唱朱有勇根据山歌编的这首蒿枝坝的花儿开了。蒿枝坝村道路旁,遍布一种名为三角梅的植物。朱有勇在蒿枝坝扎根后,就引种了这种花。他有一个想法——等闲下来,把自己和身边的人们在这场中国反贫困斗争伟大决战中历练并成长的故事写成一部小说,书名就叫:蒿枝坝的花儿红了。蒿枝坝上,花期正盛。远山之外,脱贫传奇正在续写下一页查看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