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综合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087119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综合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 综合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 综合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 综合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 综合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综合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综合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质量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墓志铭与墓碑文考辨王珂世人常把墓碑文当作墓志铭。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从墓碑和墓志的演变来了解它们的区别。墓碑的使用是在东汉以后。东汉之前,碑的用法典籍记载有三种。一是竖立在宫室前测量日影计时。二是在宗庙前用来拴牲口。碑上有洞,叫穿,绳子可以从中穿过,拴住那些用来祭祀的牲口。三是用作下葬时绑系棺椁的柱子,一般竖立在墓的两旁,其规制有严格的规定。按照郑玄的解释,天子可以用四个木碑,穿六根粗绳子下葬,诸侯两个木碑、四根绳索而到了低等级的士,则不能有碑,只能用手挽着绳索

2、下葬了。从这些记载来看,石碑是用在宫庙前面的,而墓地前的碑,为木质,没有文字,只起到承载棺椁下葬的作用,与后世的墓碑,作用显然不同。东汉立墓碑的习俗,应当和先秦、秦汉时期的刻石纪念、歌功颂德的传统有关。“物不朽者莫不朽于金石”(蔡邕铭论),由于金铜材质较少,所以纪念性的墓碑就用石碑代替。我们今天发现的东汉初期的墓碑,如袁安碑、甘陵相尚府君碑都是有“穿”的石质墓碑。而墓志是在魏晋以后兴起发展的。墓志是埋在坟墓里的石碑,所以它的别称都带有入土的意义,如埋铭、圹志等。西汉中后期,世家大族建立祠堂、家庙,广立碑铭,刻石记其祖先功德,为的是团结族人,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凋敝,下令不得

3、厚葬,又禁立碑。曹操以禁止厚葬为名,禁止立碑,其实是为了淡化士大夫们的群体意识,淡化世家大族的凝聚力。曹操立法的威严,使立碑之风受到遏制,但是人们依然按照立碑的风俗,把石碑立在坟墓之内,这就是墓志。魏晋时期的墓志,仿照墓碑而制,直立在墓内,不像后世的墓志都是平放。南北朝时期,墓志经过不断发展,已经逐步确定了其形制。我们看到的过渡期最具代表性的墓志就是南朝宋大明八年的刘怀民墓志,这个墓志是方形石质,但是还没有盖,加盖的墓志是洛阳发现的北魏正始二年的寇臻墓志。这一时期墓志基本定型,为后世所效仿。禁止立碑的政策至隋唐之时,已基本解禁。但是相较于碑,墓志的使用却更加频繁。由于竖立在墓地前的墓碑,会因战

4、乱灾害人事变迁等原因被损毁,而与棺椁埋在一起的墓志,则一般不会被毁坏,它的长久保存性更强,因此,虽然禁碑之令有所松动,但墓志因具有独特的优势而被保存并传承下去了。再说墓碑文与墓志铭,墓碑文包括序和铭。序主要叙述死者的姓氏、籍贯、世系以及生平事迹等;铭在序之后,以韵文的形式来对死者进行歌功颂德。而墓志上的文字前一部分是“志”,即简述死者生平;后一部分是“铭”,即用韵语概括前一部分内容,并加以褒扬和悼念之意。墓志上的文字虽由墓碑文发展而来,但二者是有区别的。黄金明在汉魏晋南北朝诔碑文研究中说得很详细:“就文体功能而言,碑文更注重铭颂德勋,墓志既能记德铭勋,又很注重记事。碑文于序中更见辞彩,墓志于铭

5、中更显文丽,故古代文章选集如艺文类聚碑文主要选其序,墓志则多选其铭。”(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对“墓碑”与“墓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墓碑起于东汉,它继承了秦汉以及先秦刻石纪念、歌颂功德的传统,立墓碑主要是为了对死者进行纪念和歌颂。B墓碑采用石质材料且有“穿”,这是继承了原来宗庙前石碑的特点,而且石材是廉价易得、不易损坏的材料。C墓志是埋在坟墓中的墓碑。因其埋在地下,一般不会被毁坏,长久保存性更强,墓志的别称有埋铭、圹志等。D墓志由墓碑发展而来,主要是社会原因。曹操为了削弱世家大族的凝聚力,禁止立碑,于是人们把石碑立在坟墓之内。解析:选B“继承了原来宗庙前石碑的特点”错。2下列理解和分析

6、,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墓碑与东汉之前的碑功用不同。根据史料记载,东汉之前的碑主要用于测量日影计时、拴祭祀的牲口以及承载棺椁下葬。B西汉中后期,为团结族人,增强宗族凝聚力,世家大族纷纷建立祠堂、宗庙,立碑纪念先祖功德,一时立碑之风盛行。C墓志铭和墓碑文有渊源关系。墓志上“志”的内容和功用类似于墓碑文中的“序”,墓志上的“铭”也源于墓碑上的铭文。D就文体功能而言,碑文和墓志都注重歌功颂德,但后者更重记事;就文采来说,碑文中的“序”不如墓志上的“铭”华丽。解析:选D“碑文中的序不如墓志上的铭华丽”的说法在文中无依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汉之前,用来承载棺椁下葬

7、的木碑的规制有严格的规定,身份低于诸侯而高于一般士的大夫,其规制可能是“两个木碑,两根绳索”。B最初的墓志因仿照墓碑而制,所以是直立在墓内的,顶部也无盖;后世的墓志顶部加盖,形制基本定型,并且都转为平放在墓中。C墓志包含很多文化信息,考古工作者可以根据墓志,了解墓主的时代、身份,甚至社会背景和文化风俗,墓志有很高的考古价值。D东汉初期的袁安碑、甘陵相尚府君碑,南朝宋的刘怀民墓志,北魏的寇臻墓志都很注重记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且富有辞采。解析:选D“都很注重记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且富有辞采”错。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燮字德公,后汉谏臣李固之

8、子。初,固既策罢,知不免祸,乃遣三子归乡里。时燮年十三,姊文姬为同郡赵伯英妻,贤而有智,见二兄归,具知事本,默然独悲曰:“李氏灭矣!积德累仁,何以遇此?”密与二兄谋豫藏匿燮,托言还京师,人咸信之。有顷难作,下郡收固三子。二兄受害,文姬乃告父门生王成曰:“君执义先公,有古人之节。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成感其义,乃将燮入徐州,令变名姓为酒家佣。燮从受学,酒家异之,意非恒人,以女妻燮。燮专精经学。后梁冀既诛而灾眚屡见。明年,大赦天下。燮乃以本末告酒家,酒家具车重厚遣之,皆不受,遂还乡里。姊弟相见,悲感傍人。既而戒燮曰:“今弟幸而得济,岂非天邪!勿妄与外人往来,慎无一言加于梁氏。加梁

9、氏则连主上,祸重至矣。唯引咎而已。”燮谨从其诲。后王成卒,燮以礼葬之,感伤旧恩,每四节为设上宾之位而祠焉。州郡礼命,四府并辟,皆无所就,后征拜议郎。及其在位,廉方自守,所交皆舍短取长,好成人之美。时颍川荀爽、贾彪,虽俱知名而不相能,燮并交二子,情无适莫,世称其平正。灵帝时拜安平相。先是安平王续为张角贼所略,国家赎王得还,朝廷议复其国。燮上奏曰:“续在国无政,为妖贼所虏,守藩不称,损辱圣朝,不宜复国。”时议者不同,而续竟归藩。燮以谤毁宗室,输作左校。未满岁,王果坐不道被诛。擢迁河南尹。时既以货赂为官,诏书复横发钱三亿,以实西园。燮上书陈谏,辞义深切,帝乃止。先是颍川甄邵谄附梁冀,为邺令。有同岁生

10、得罪于冀,亡奔邵,邵伪纳而阴以告冀,冀即捕杀之。邵当迁为郡守会母亡邵且埋尸于马屋先受封然后发丧邵还至洛阳燮行涂遇之使卒投车于沟中,笞捶乱下,大署帛于其背曰“谄贵卖友,贪官埋母”。乃具表其状。邵遂废锢终身。燮在职二年卒,时人感其世忠正,咸伤惜焉。(节选自后汉书李燮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酒家异之,意非恒人恒:平常的、普通的B后梁冀既诛而灾眚屡见 眚:灾难C州郡礼命,四府并辟 辟:征召D虽俱知名而不相能 能:胜任解析:选D能:和睦。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邵当迁为郡/守会母亡/邵且埋尸于马屋/先受封然后/发丧/邵还至洛阳/燮

11、行涂遇之/使卒投车于沟中B邵当迁为郡守/会母亡/邵且埋尸于马/屋先受封/然后发丧/邵还至洛阳燮/行涂遇之/使卒投车于沟中C邵当迁为郡守/会母亡/邵且埋尸于马屋/先受封/然后发丧/邵还至洛阳/燮行涂遇之/使卒投车于沟中D邵当迁为郡守/会母亡邵且埋尸/于马屋/先受封/然后发丧/邵还至洛阳/燮行涂遇之使/卒投车于沟中解析:选C解答断句题,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注意名词,如本语段中的“邵”“燮”为人名,分别指甄邵、李燮,判断其在句中所做成分,进行断句。二是注意断句的标志性词语,如“会”“然后”等。三是注意文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燮的姐姐李文姬贤能又有智慧,看

12、到兄长归来预知李家有灭族之祸,与兄长商量将李燮藏匿起来,并假称李燮返回京城了。B李文姬告诫李燮应当与外人彻底断绝来往,谨慎小心,不要去说梁氏的坏话,若提及梁家则会牵连到皇帝,祸殃恐怕立刻就降临。C王成逝世,李燮按照应有的礼节为其安葬,感激他的旧恩,并设了上宾牌位,四时祭奉他。D有个人得罪了梁冀,逃走去投奔甄邵,甄邵假装接纳而暗中告诉梁冀,梁冀将此人逮捕并杀害。解析:选B原文是“勿妄与外人往来”“祸重至矣”,曲解了原文。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君执义先公,有古人之节。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5分)译文:_(2)续在国无政,为妖贼所虏,守藩不称,损辱圣朝

13、,不宜复国。(5分)译文:_参考答案:(1)您对我父亲很讲道义,有古人的品节。现在把一个孤儿托付给您,李氏血脉的存亡就在您了。(得分点:“执义”“委”“其”、倒装句式各1分,大意1分)(2)刘续在封国没有好的政绩,又被妖贼俘虏,他守土不称职,玷污了朝廷,不应该恢复封国。(得分点:“政”“称”“损辱”、被动句式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李燮字德公,后汉谏臣李固的儿子。当初李固被罢官,知道自己不能免于灾祸,于是让三个孩子返回家乡。当时李燮十三岁,姐姐李文姬是同郡赵伯英的妻子,贤能而且有智慧,看到两个哥哥回来,知道了事情的前前后后,独自默然哀伤地说:“李家灭了!几代人积善累仁,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遭

14、遇?”秘密地与两位哥哥商量预先将李燮藏匿起来,假称李燮返回了京城,人们都相信了。不久灾难发生,到郡抓捕李固三子,两个哥哥遇害。李文姬于是对父亲的门生王成说:“您对我父亲很讲道义,有古人的品节。现在把一个孤儿托付给您,李氏血脉的存亡就在您了。”王成为其义理所服,就带着李燮进入徐州,让李燮改名换姓给酒家当小工。李燮跟人学习,酒家感到很奇怪,认为他不是普通的人,把女儿嫁给他。李夑特别用心钻研经学。后来梁冀被诛杀,灾难屡次出现。第二年,大赦天下,李燮就将自己的身世本末告诉酒家,酒家备好车马重资送他上路,而李燮都没有接受,于是返回家乡。姐弟相见,悲伤得感动了旁边的人。事后李文姬告诫李燮说:“如今弟弟你幸

15、运地活了下来,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你以后不要随便与外人来往,千万注意不要去说梁氏的坏话,若提及梁氏则会牵连到皇帝,灾祸会再次降临。只有归过失于自己罢了。”李燮恭敬地听从姐姐的教诲。后来王成去世,李燮也以礼为其安葬,感激他的旧恩,设了上宾牌位,四时祭奉他。州郡以礼召请,朝廷四府都征召李燮,而李燮都不应征。后来李燮被朝廷征拜为议郎。李燮担任议郎期间,始终廉洁方正以自守,交友都取其长而舍人之短,喜欢成人之美。当时颍川的荀爽和贾彪,虽然都知名当世却相互不和,而李燮却能和他们两人交往,感情上没有亲疏厚薄,世人都称赞李燮公允平正。灵帝时被任为安平相。以前安平王刘续被张角俘虏,国家把他赎回,朝廷商议让刘续恢复封国。李燮上奏说:“刘续在封国没有好的政绩,又被妖贼俘虏,他守土不称职,玷污了朝廷,不应该恢复封国。”当时议者意见不同,而刘续终以安平王身份归藩。李燮则因为毁谤宗室的罪名,而罚为输作左校。不到一年,刘续果然以不道罪而被杀。李燮被提拔为河南尹。当时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