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082552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编】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编】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编】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编】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一、教学标题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中国地图出版社无所不在的信息二、授课类型:新授课三、教材分析:“无所不在的信息”是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涉及一些概念性的知识,适合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观察、师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搜索与交流各种各样的信息,体会信息就在我们身边,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信息的概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信息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的特征。四、学生分析:高一新生是从不同的初中走到一起来的,他们经历过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由于他们在读初中的地理位置、师资力量、硬

2、件配置的不尽相同,导致他们对信息的概念和认识或不知,或初浅,或略深。上好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对于规范学习行为、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内化信息伦理提升信息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五、教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用具:多媒体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描述、讲解、讲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含义、作用、特征。例举有关信息实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互动,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与基础,为以后的教学搜集信息。2、过程与方法:能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总结需要利用信息解决的问题,并能根据信息的特征对自己所获取信息

3、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学习从多角度全面看待事物本质的方法和分析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举身边的信息,让学生领悟到信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价值,信息是行动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八、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作用及特征教学难点:信息的特征九、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从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以及信息的载体等方面理解身边的信息。然后,教师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作用和信息的特征。引导学生列举身边能体现信息某些方面特征的实例,在分析学生列举的实例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信息的特征。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

4、、讨论法、指导式探究法等。十、教学过程:“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摘自唐代诗人杜牧寄远“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楼台”摘自唐代诗人李中暮春怀古人“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摘自宋代李清照信息一词不象网络一样是个现代词,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了。只是那时的信息多指消息,几百里快马急送的也不过是一个口信、一封家信或一道圣旨。当今,我们已经处在了信息时代,每个人要对信息的认知、表达有更充分的、更深层次的、更广义的认识,并能够正确地辨别、分析、描述、运用信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信息的含义、作用及其特征。投影显示“信息的概念”,然后给学生下面的相关概念:(1)信息的含义:信息是反映一

5、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地内容。提示:现代的信息的含义远比古代丰富得多。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内容通过什么表达出来,人们是通过什么来认识信息的。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附于什么存在,通过什么传递。提问:信息真的无所不在吗?投影显示某学生在一天中所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其信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使学生的行为出现了一些变化。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一天所接触的信息。从以上三方面,对我们一天所接触的信息进一步理解,完成下表:时间事件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载体6:00听到闹铃声起床时间到了声音闹铃6:50听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决定穿多少衣服广播电视或收音机7:00上学遇到红绿灯是

6、否停车信号红绿灯8:00上课学习各种知识声音、图像教师、大屏幕16:00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查阅各种资料文字书籍分析学生所提交的“我一天所接触到的信息”表格,通过“信息的含义”来理解信息的作用。(2)信息的作用:信息有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信息有控制的作用信息有告知的作用新生报到时,每个同学根据张贴在大厅门口的分班情况进入自己所在班级。对于学校来说,就是通过这一信息的发布有效的控制每个同学进入相应的班级,不会造成混乱。交通要道的红绿灯是用来控制人流和车流的,以保证交通的安全和通畅。天气预报、股市行情、新闻联播、每天疫情通报、,都在发挥着重要的告知作用【故事】“马陵之战”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述了中国历

7、史上一个著名的战役马陵之战,成语“增兵减灶”既由此而来。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于次年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齐军重施“围魏救赵”的战法,直驱魏都大梁。魏惠王将攻韩的部队召回,以太子申为主将,庞涓为将军,率兵10万迎击齐军。针对魏军有备而来气势旺盛和求胜心切的特点,孙膑定下计策,令齐军前锋部队与魏军稍一接触,即佯败东撤,且令齐军第一天造10万人吃饭的锅灶,第二天减为5万人吃饭的锅灶,第三天再减为3万人吃饭的锅灶,以诱使庞涓觉得齐军不堪一击。庞涓见状果然以为齐军“士卒亡者过半矣”,于是轻兵追击,结果被孙膑伏击惨败,自刎身亡。教师讲述:马凌之战,庞涓根据

8、所获取的“第一天十万灶,第二天五万灶,第三天三万灶”的表象,就得出齐军士卒亡者过半的错误结论,做出轻兵追击的错误决策而导致自刎身亡。庞涓所获取的信息是孙膑故意制造的“增兵减灶”的虚假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应该对从单一渠道获取的信息进行甄别。大家现在比较喜欢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提醒大家注意,从网络这单一方面获取的信息,一定要进行仔细的甄别才能保证我们为此不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通过“增兵减灶”的例子,引出信息有传递性和不完全性的特征,提出问题,信息还有其他什么特征呢?给出一些实例,引导学生分析。(3)信息的特征:1、普遍性:身边到处都是信息,有物质运动就有信息的存在,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2、时

9、效性: 天气预报、股票信息、社会新闻、。3、共享性:网络资源共享。4、依附性:依附某一载体进行传播。5、不完全性:盲人摸象、井底之蛙、管中窥豹、。下面我们听几段故事,然后判断一下信息的特征:【故事1】揭示信息具有时效性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那7个字就是“中国将出兵朝鲜”。【故事2】揭示信息具有依附性武侠小说里的经常在争一种神秘的书,里面记载着练功

10、方法这样宝贵的信息。但是有个叫令狐冲学到的各派剑法却不在书上,谁知道哪里记载着这些信息?思过崖山洞的墙上。令狐冲发现时,这些信息在墙上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幸好没有火山喷发或是大地震,否则墙这个信息的载体碎了这些剑法信息也就没有了。做做相关知识的超连接:请用连线把下面关于信息特征的资料正确连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价值性“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不完全性“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依附性“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时效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可共享性课堂小练习: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B)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2、下列叙述中,其中(D )是错误的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