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变化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074684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变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变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变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变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变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变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变化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本标准环境保护部 2011 年9 月1 日批准。自 2012 年1 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是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 2.1-93)的修订,与HJ/T2.1-93 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增加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构成、环境要素、累积影响、环境敏感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环境影响评价原则、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建设项目合理性分析、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管理、方案比选、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总体要求等

2、内容; 删除了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制和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内容; 修改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环境影响预测等内容; 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调至附录中,并对其内容进行了修订。,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构成,由总纲、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总纲对后两项导则有指导作用,后两项导则的制定要遵循总纲总体要求。 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包括环境要素和专题两种形式,如以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音、生态为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要素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为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火电建

3、设项目、水利水电工程、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为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环境要素,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各异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也叫环境基质。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通常是指水、大气、声与振动、生物、土壤、岩石、日照、放射性、电磁辐射、人群健康等。,3、累积影响,指当一种活动的影响与过去、现在及将来可预见活动的影响叠加时,造成环境影响的后果。,4、环境敏感区,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 a)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

4、保护区; b) 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c) 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5、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本标准中所指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不包括环境影响登记表。,6、环境影响评价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尽早介入工程前期工作中,重点关注选址(或选线)

5、、工艺路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 a) 依法评价原则 b) 早期介入原则 c) 完整性原则 d) 广泛参与原则,7、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影响识别应明确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等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包括有利与不利影响、长期与短期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非累积影响等。对建设项目实施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可采用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

6、(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2)、评价因子筛选 依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或所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筛选确定评价因子,应重点关注环境制约因素。评价因子须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建设项目特点和排污特征。,8、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按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各环境要素和专题的评价范围;未制定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影响范围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评价范围外有环境敏感区的,应适当外延。,9、社会环境影响评价,1)包括征地拆迁、移民安置、人文景观、人群健康、文物古迹、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通讯)等方面的影响评价。 2

7、)收集反映社会环境影响的基础数据和资料,筛选出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定量预测或定性描述评价因子的变化。 3)分析正面和负面的社会环境影响,并对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10、公众参与,1)全过程参与,即公众参与应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全过程中。涉密的建设项目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2)充分注意参与公众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参与对象应包括可能受到建设项目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有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居民、专家和公众等。 3)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条件,采取包括问卷调查、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及其他形式在内的一种或者多种形式,征求有关团体、专家和公众的意见。,4)在公众知情的情况下开展

8、,应告知公众建设项目的有关信息,包括建设项目概况、主要的环境影响、影响范围和程度、预计的环境风险和后果,以及拟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和效果等。 5)按“有关团体、专家、公众”对所有的反馈意见进行归类与统计分析,并在归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述;对每一类意见,均应进行认真分析、回答采纳或不采纳并说明理由。,11、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1)明确拟采取的具体环境保护措施;分析论证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可行性,如不能满足要求应提出必要的补充环境保护措施要求;生态保护措施须落实到具体时段和具体位置上,并特别注意施工

9、期的环境保护措施。 2)结合国家对不同区域的相关要求,从保护、恢复、补偿、建设等方面提出和论证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的基本框架;按工程实施不同时段,分别列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工程内容,并分析合理性。 3)给出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及投资估算一览表和环境保护设施分阶段验收一览表。,12、环境管理与监测,1)应按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营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管理措施、监测计划及建设项目不同阶段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目标。 2)结合建设项目影响特征,制定相应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以及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跟踪监测计划。 3)对于非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特别是事故排放时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问题,应提出预防与应

10、急处理预案;施工周期长、影响范围广的建设项目还应提出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具体要求。,13、方案比选,1)对于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从环境保护角度进行比选。 2)重点进行选址或选线、工艺、规模、环境影响、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制约因素等方面比选。 3)对于不同比选方案,必要时应根据建设项目进展阶段进行同等深度的评价。 4)给出推荐方案,并结合比选结果提出优化调整建议。,14、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1)国家已发布行业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技术指南的建设项目,应按所发布的规定内容和指标进行清洁生产水平分析,必要时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与建议。 2)国家未发布行业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技术指南的建设项目,

11、结合行业及工程特点,从资源能源利用、生产工艺与设备、生产过程、污染物产生、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管理要求等方面确定清洁生产指标和开展评价。 3)从企业、区域或行业等不同层次,进行循环经济分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优化废物处置途径。,15、污染物总量控制,1)在建设项目正常运行,满足环境质量要求、污染物达标排放及清洁生产的前提下,按照节能减排的原则给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根据国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有关要求和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具体指标,分析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是否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并提出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纳

12、入所在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1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从建设项目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环境影响,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估算建设项目所引起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并将其纳入建设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中,作为判断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依据之一。 2)以建设项目实施后的影响预测与环境现状进行比较,从环境要素、资源类别、社会文化等方面筛选出需要或者可能进行经济评价的环境影响因子,对量化的环境影响进行货币化,并将货币化的环境影响价值纳入建设项目的经济分析。,17、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总体要求,1)应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环境现状调查应全面、深入,主要环境问题应阐述清楚,重点应突出,论点应明确,环境保护措施应可行、有效,评价结论应明确。 2)文字应简洁、准确,文本应规范,计量单位应标准化,数据应可靠,资料应翔实,并尽量采用能反映需求信息的图表和照片。 3)资料表述应清楚,利于阅读和审查,相关数据、应用模式须编入附录,并说明引用来源;所参考的主要文献应注意时效性,并列出目录。,4)跨行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或评价内容较多时,其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各专项评价根据需要可繁可简,必要时,其重点专项评价应另编专项评价分报告,特殊技术问题另编专题技术报告。,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