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发展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062200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3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业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业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业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业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发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53 - 管理世界 农业结构调整与 国民经济发展 张红宇 经历了20年的改革,我国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与过去相比,新阶段最 明显的特征,是国民经济较长时期的持续性增长,为农业发展创造了比较宽松的外 部环境,促使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过去长期短缺转向供求 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主要农产品由供给制约的卖方市场,开始向由需求制约的买方 市场转变,使我国农业多年来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得以初步实现。但如何维持主要 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问题,仍是新阶段农业政策制定致力的目标之一。这种 农产品供求格局的交换和农业经济运作状况,一方面表明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 稳定地迈上了一

2、个新的台阶;另一方面农产品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的波动,也表明 农业经济运行实际上存在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不平衡发展的矛盾。这种矛盾与 国民经济增长减缓、 通货紧缩、 内需不足等不平衡发展矛盾的迭加,对农业发展和对 农业结构提出了战略性调整的要求。 因此,作为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中心工作,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仅要致力于 保持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而且要确保农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以农业结构调整支 撑国民经济增长,并通过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为促进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构成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一、 农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分析 大量的研究表明,农

3、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运行的阶段性 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农业经济的波动、 增长或停滞与国民经济的运行状态呈高度的 正相关。 而国民经济各业之间发展是否平衡,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否宽松,又直接 影响到农村发展的产业重组和结构调整的基本走向。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业与国民 经济发展的史实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检索这一过程,以1978年为始点,由于国民经济 发展牵动的农业结构调整,迄今为止,以较大规模和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情况,大约 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4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家庭联产 - 154 - MANAGEMENT WORLD 承

4、包责任制的实施,农业生产力得到大解放。农 民除了缴纳农业税和集体必要的提留外,劳动所 得全部归己,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生产经营自主权的获得,使农民有了生产粮食以 外其他农副产品的机会和自由。 中共中央关于 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又明确要求:“要 有计划地逐步改变我国农业的结构和人们的食物 构成,把只重视粮食种植业,忽视经济作物种植业 和林业、 牧业、 副业、 渔业的状况改变过来。” 政策 目标的调整,为多年来单一发展的农业结构创造 了宽松的调整环境,并提供了农业多样化发展空 间,诱致了农业结构第一次大调整。19781984 年,粮食播种面积尽管由18. 1亿亩调减到16. 9

5、 亿亩,粮食占种植业的播种面积比例由80. 3 %下 降到78. 3 % ,但产量却由30477万吨增长到 40731万吨,平均每年递增近5 %。同期棉花、 油 料、 肉类产量分别以19. 3 %、14. 8 %和10. 3 %的 速度递增。结构调整效果非常明显,不仅极大地 缓解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局面,而且为城乡居民 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 大大改善工农关系。19781984年,农民收入由 133. 6元增长到355元,年递增15 %;国民经济三 大产业发展速度之比由14. 33. 3变为1 1. 161. 5;城乡居民收入由12. 6下降到1 1. 7;农村市场份额由4

6、0. 8 %扩大到52. 5 %。 农业 结构调整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全面增长,与此同时, 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大为改善。 第二阶段,19851992年。 这一阶段,农业和 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都十分明显。 粮棉等 主要农产品生产在经历第一阶段的高速增长后, 国家开始对粮食购销体制进行改革,并在政策上 鼓励积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试图用计划和市场 的双重手段,调节农业资源流向,引导农业结构调 整。 但始料未及的是,由于国民经济要素资源的配 置环境并不宽松,土地、 资本、 劳动力资源由农业 转向非农产业,由农村转向城市的结果,尽管使这 一时期工业扩张非常迅速,19841988年,按可 比价格计算,

7、第二产业平均每年增长14 % ,第三产 业增长14. 3 % ,而以乡镇企业为标志的农村非农 产业增长高达29. 3 % ,但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却 出现了持续徘徊的局面。1985年棉花以外的经济 作物播种面积比1984年增加7309万亩,而粮食播 种面积同期减少6059万亩,产量下降7 %。 以至于 经历了4年之后,直到1989年粮食才恢复性增长到 40755万吨 。19851988年,农业增长速度也由 19781984的年均增长7. 3 %下降到3. 1 %。 农民 收入随之出现下降趋势,19851990年年递增仅 2. 9 % ,工农收入差距由11. 7上升为12。 农村 市场占整个市场

8、份额同期由53 %下降到48. 5 %。 这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结果,是以农业的停滞发 展换取国民经济二三产业高速增长。19841988 年国民经济三大产业发展速度之比为16. 1 5. 3。 以至于农业结构调整引发的农业徘徊,无力 支撑失衡的国民经济发展,最终导致19891991 年国民经济进入治理整顿阶段。 第三阶段,19921995年。19891991年三 年国民经济治理整顿,其政策导向是有意识压低 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促使要素资源向农业流 动。治理整顿的直接结果是农业生产全面恢复和 发展,局部地区大宗农产品生产恢复还较快,但区 域性、结构性农产品供求不平衡的矛盾随之开始 显现。大宗农产品

9、卖难、农产品收购打白条的现 象、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局部地区注重调整农业 结构、 发展优质农产品、 获得较高效益、 农民收入 增长较快形成鲜明对比。如何化解大宗农产品卖 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使政府调整了政策方 向,并出台了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 结构的政策。1992年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 效农业的决定,本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兆头, 但由于当时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局面并没有本质的 改变,特别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要素资源配置环境 不宽松。最终要素资源由粮食向经济作物,由农 业向非农领域流动的结果,很快使粮食等主要农 产品再度陷入停滞状态。1993、1994、1995年3年 粮食生产量

10、分别为45649、44510、46662万吨,波 动十分明显。 因此,粮食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 - 155 - 管理世界 长负责制政策的相继出台,本质上是不得已选择 的即时结构调整政策。以优化资源配置的高产优 质高效农业发展政策为始端,最终以强调供给保 障为目的的粮食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出台为终结,此一阶段的农业结构调整与前两次 的结构调整并无本质的不同。农业与国民经济的 关系尽管继续改善,但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能为农 业结构调整创造的宽松环境还不能及时显现。作 为这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唯一的收获来自 于我们对市场经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

11、 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高 速增长,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 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 调整以后,在90年代中后期还是有了积极的发 展。而省长负责制和市长负责制政策实施的结 果,要素资源向农业积聚和流动,使粮食和主要农 产品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稳定地上了一个台 阶。19951997年3年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提 高了5000万吨,即使在1998年遭受特大洪涝灾 害和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粮食总产量仍 维持在5亿吨左右。19961999年全国人均占有 粮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经济作物除油料外,大 部分产品总量达到供求平衡或平衡有余,此外,畜 禽渔

12、业产品供给充足。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经过10 多年的努力,有了稳定提高,农业连续丰收,农产 品长期短缺的局面有了根本性转变,这为新一轮 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事实上,在经历了三次大的结构调整后,我国 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再次面 临新阶段提供的机遇和挑战。 所谓机遇,是我国农 业连续几年的丰收,表明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稳定地上了新台阶,农产品全面短缺的时代已经 结束,阶段性买方市场形成,标志着农业发展的环 境更加宽松;所谓挑战,是从世界范围看,国民经 济仍处于较低发展阶段,需求不足成为农业和国 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这导致农业发展将从单 一的受资源约束转变为受资源和受需求双

13、重约 束。 在此背景下,农业无论在供给目标,增长方式 抑或是在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上,面临的环境和问 题都更加复杂和不可预见。 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的 农业发展方略和为之进行的结构调整都具有了战 略性意义。 而且,越来越明显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 发展,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新一轮 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和外延远比过去阶段性的结 构调整深刻得多,搞好战略性的农业结构调整,对 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从历史经验看,一是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使农业 成为国民经济中始终有活力的增长点,以乡镇企 业为标志的农村非农产业的崛起和极大发展,为 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分割发展提供了最有效

14、 的途径和形式,促进了工农、 城乡关系调整。二是 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提高了农业对国民经济的 参与度,在推动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业 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要素市场的形成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三是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增加了农业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产品、 劳动力、 市场和外汇的绝 对贡献。四是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为增加农民 收入,开辟了新的来源和途径,同时,扩张了农村 市场,刺激内需,改善了国民经济的供求格局。五 是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发展, 为国民经济增长和现代化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抓住农业新阶段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重大 变化的有利时机,大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把农业 的发展

15、切实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 上来,将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领域,为 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来源,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新 的台阶上,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这将对扩 大内需,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 稳 定、 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农业结构调整的阶段性成效 新阶段的农业结构调整,最基本的出发点和 要达到的目标,是实现农业与国民经济在新的世 纪和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平衡发展,之所以提出这 - 156 - MANAGEMENT WORLD 样的问题,主要基于如下考虑:首先是随着经济一 体化和市场化趋向的变革,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 联越来越大,产业间的边界呈锯齿咬合。农业生 产和农

16、产品消费的各个环节都依赖于国民经济其 他产业的运行状况,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的供给、 价格变化都直接影响到农产品供求状况和价格变 动。而且,国民经济的涨落既与农业经济运行好 坏直接关联,国民经济运行创造的环境宽松抑或 严峻,对农业发展影响也至为重要。 其次,进入90 年代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农业为国家 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的阶段已基本结束。农业从 为国民经济提供原始积累的角色演变为受支持和 保护的角色。一方面,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 加。例如19941998年,国有农业基本建设投资 年增长达41. 4 % ,明显快于同期非农业产业投资 增长年均递增15. 8 %的水平;另一方面,国家大 幅度提升农产品收购价格,推动了农产品价格上 扬。19911996年,粮食收购价格指数年均增长 14. 9 % ,经济作物价格年均增长12. 8 % ,畜禽产 品则上升12. 7 %。 主要农产品价格由低于国际市 场转向高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值的提高,意味 着工业对农业、 城市对农村的剥夺,开始转向国家 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国民经济各业开始转向平 衡发展。其三,农业劳动力结构在90年代发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