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原创完整版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46057646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原创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原创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原创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原创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原创完整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修辞手法适用学科 语文适用年级 三年级 授课教师 刘*授课对象知识点小学三年级常见修辞手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会判断、能运用 理解相关修辞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1)明确修辞手法特点和判断方法 (2)明晰思路,规范解题步骤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教学重点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相关修辞的作用教学难点 细致审题,能运用修辞进行表达注:所授课程内容和主题目录保持一致知识点必须和x计划资源库中的知识点一致 课堂运用可从x计划资源库中选取,若没有相关题目也可自行录入课后练习必须从x计划资源库中选取,若没有相关题目也可自行录入课后评价包括: ”学生上次作业完成

2、情况“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本次课学生学习态度”“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反馈题进行分析)”“需要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内容多少老师自定,但需要真实反映上课情况,语言以鼓励为主,语气温和,体现教师的专业性与爱心。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怎样判断题目为考查修辞手法的题(审题) (2)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 (3)作业检查 弯弯的月亮像( ) 大象的耳朵像( ) 蝴蝶花多么像( )二、知识点讲解 准确判断修辞手法,理解相关修辞的作用1、 比喻 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这两种事物之间的性质是不同的。比喻就是打比方

3、,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间的相似点作比。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了 比喻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博喻等。 明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是好像、如同、仿佛、像、恰如等。 例如:月亮像个金黄的大圆盘。(十五的月亮圆圆的,金黄色,用相似的大圆盘作比显得更加具体生动) 露似珍珠月似弓。(珍珠晶莹剔透,弓弯弯的,用珍珠比露珠,用弓比月亮,生动想象的表现出了珍珠的形状、剔透和月亮的形状) 暗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也都出现。但是常用的比喻词变了,一般用的是是、成了、成为、变成等。 例如:雨溅在她的脚下立刻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

4、(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珠落在地上溅起的水花的样子,只是比喻词不再是像、好像等)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大火球给人的感觉就是热,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太阳让人感觉到的热度,只是比喻词用的“是”) 博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还是都出现,但是喻体的数量在两个以上。 例如: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连用了四个喻体把自己的漓江两岸悬崖峭壁的样子表达了出来)比喻作用:让表达更生动形象 【注意不是比喻句的情况】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

5、是一种误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A、表示比较 a.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b.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c.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B、表示举例a.“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b.“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

6、,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c.“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句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而并非是比喻句。 C、表示猜测a.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b.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只是猜测而已。 c.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2、 拟人:就是把物当人写,使没有生命的物或者抽象的概念具有人的生命和思想。给事物以人的感情,使语言更鲜明、生动。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让语言具有表现力,更加生动形

7、象。 例如:风背着手猫着腰一下钻到了秋的怀抱里。(“背着手”“猫着腰”“钻”做出这样的动作,是不是让风具有了人的动作呢) 雨听见人们的争论,下的更欢了。(“听见”“欢”,雨能够听见人们说话,还具有了人的感情) 拟人作用: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注意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辨别一个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关键要看这个句子有没有人物的动作或神情。有人物的动作、神情的一定是拟人句。例如:“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中“菊花”怎么能“频频点头”呢?这里显然把菊花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再如“春天来了,

8、柳条随风摆动,像少女的秀发。”就是比喻句。 3、夸张:夸张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就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言过其实的描述。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诗句写的是庐山瀑布,瀑布怎么会有三千尺,还是从九天落下来的呢,这是夸大夸张,突出了瀑布的长和壮阔) 我的房间只有巴掌大的地。(人的手掌才有多大,说房间只有巴掌大,突出了房间很小,这是缩小夸张) 夸张作用:突出事物特征运用夸张要注意:1、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从真情实感出发。 2、要明确,不要使人误以为是事实。 3、要注意文体的要求,不能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用夸张。 4、 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

9、相似、语气一致和意思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力度和气势。 例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有红的,有粉的,有白的等等,用相同结构表达出来,不仅让人感觉到花多,更觉得语言表达的力度)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用短促的句子、相似的结构,表现出了水流的变化,语言具有力度) 排比作用:增强语言力度和气势5、设问:自问自答。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明知顾问、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你们的主要的对手是谁?是你们自己,首先要战胜自己。(自问自答,先提问让人思考,接着给出答案) 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

10、能,绝对不能。 设问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要注意区别设问句与反问句:从句型特点上看,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随问后;反问句是答在其中,让人从问中体会答案。6、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句可以改为陈述句,肯定的反问改陈述句就是否定的表达,否定的反问改为陈述句就是肯定的表达。 例如:这不是伟大奇观吗?(“这是伟大奇观。”) 你好好想想难道他那种行为是错的吗?(你好好想想他那种行为不是错的。) 你的父亲批评两句难道不可以吗?(你的父亲批评两句是可以的。) 反问作用:加强语言气势 判别方法:有问不答,答在其中。 与疑问句的区别:(1)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

11、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是有疑而问,需要别人回答。 与设问句的区别:从句型特点上看,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随问后;反问句是答在其中,让人从问中体会答案。 三、例题精析 【例题一】说一说下面句子的修辞。浩荡的大江如一条巨龙,在群山中穿过。整个的石块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于是,那湖水也宁静下来,梦着似的睡着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坏蛋夹着尾巴逃跑了。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他家就巴掌大块的地方,不明白怎么能住下他们一家人的?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解析】: 中“大江”与“巨龙”不是同一事物,但是都是有长大的共同点,比

12、喻词是“如”,这里做像的意思,是明喻。 中没有“仿佛”“像”“如”之类的比喻词,只是“石块”与“蓝水晶”有相似的地方,显然是把石块比作蓝水晶来写,是暗喻。 句“睡觉”“做梦”“拥挤不让”这些动作只有人才能做得出来,“湖水”“树木”是不能做出人做的动作的,一看就是把它们当做人来写的,为了是表达效果更好。 句看上去写人的,但怎么能有动物的尾巴呢?这里是拟物手法,把人当做动物来写的。 句中温度再高还没能使铜牌化掉,这是扩大夸张。 句中是缩小夸张,房间再小也不会就手掌那么小,这里是为了形象地告诉别人:他们家真的很小。 句酒还没喝怎么就能醉呢?这是超前夸张。就是把后面发生的事情放在前面或者同时发生,酒喝

13、了肯定会醉,还没喝酒醉了说明这酒很香,想不醉都难。【参考答案】句是比喻句,是拟人句,句是拟物句,是夸张句【例题二】读下面的句子,判断它是不是比喻句,对的打“”,错的打“”。1.在雷锋日里,我们班涌现出了许多雷锋人物:像张智源、叶晓涵等。( )2.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3.花儿在朝我点头微笑。( )4.钢琴声像开始时一样,悄然地消失了。( )【解析】比喻句有两个特点:一是两个事物有相似点,二是两个事物不同类。拟人句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第1句先找本体和喻体,题目中并没有,而只是举例我们班出现的雷锋人物第2句找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会发现句子中把白云比作绒毛,比喻词“似的”,所以这是一个比喻句。第3句“花儿”是事物,“微笑”是人的表情,这是把花当作人来写,所以这是拟人句。第4句先找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本体和喻体并没有,但它依然不是比喻句,因为只有把钢琴声和开始时作比较。【参考答案】 四、课堂运用一、判断下列句子采用哪种修辞手法,请你写在括号里。1.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2.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 )3.小兴安岭真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啊!( )4.蝴蝶停在花朵上听同学们读课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