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山居秋暝、过故人庄全国通用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057507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9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山居秋暝、过故人庄全国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山居秋暝、过故人庄全国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山居秋暝、过故人庄全国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山居秋暝、过故人庄全国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山居秋暝、过故人庄全国通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居秋暝、过故人庄 山居秋暝 王维 一、请思考: 被苏轼称为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的诗人是谁? (王维) 二、 走近王维 诗佛 王维( 701761),字 摩诘 ,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 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wng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 王孟 ” 。前期 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 ,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 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 。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 、道家 思想影响很深。 三、 诵读 :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 /新雨 /后,天气 /晚来 /秋。 明月 /

2、松间 /照,清泉 /石上 /流。 竹喧 /归/浣女,莲动 /下/渔舟。 随意 /春芳 /歇,王孙 /自/可留。 四、明晰诗意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译: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刚刚下过,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译:一轮明月在松林间洒下清辉,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淙淙地流淌着。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译:从竹林里传来欢声笑语的是洗衣归来的姑娘们,莲叶摇摆起来,原来是顺流而下 的渔船。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任凭春天的花草凋零吧,但秋景亦佳,我要像王孙那样留下来享受这片美好的风光。 想一想 1尾联中 “ 王孙 ” 指谁?化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

3、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空山 ” 的理解:诗中不是有浣女和渔舟吗,诗人为什么还说是“ 空山 ” 呢? 思想感情 诗人厌恶污浊的官场,这里安静、淳朴的生活是他的生活理想,他又深受佛道思想影响,所 以选择隐居。后人称之为“ 诗意的生活 ”“诗意的栖居 ” 。 这是一首山水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 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反映了诗人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过故人庄 孟浩然 作者介绍 孟浩然 (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 隐居终老的诗人.早年在家隐居读书,30 岁曾到过长安应试求仕,失意而返回故里。 孟诗绝大部分为

4、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这首诗是作者早年隐居鹿门山时,应故人邀请到农做客时所写,描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文学常识点评 山水田园诗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等,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 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 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 孟浩然除了过故人庄以外还有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表现其高雅情怀和 闲情逸致。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5、。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点词品析 1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2具:准备。具鸡黍:杀鸡做饭。 3合:环绕。 4轩:指窗户。 5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 朗诵欣赏与明意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友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做客。 村外绿树环绕,村子的四周青山斜立。 打开窗子面对打谷场和菜园,把酒对饮畅谈农事。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来饮酒赏花。 诗歌品赏: 1、读了此诗,你觉得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 3、诗中描写田园风光的是哪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找一句运用相同修辞的句子。 总结中心思想: 本诗描绘了 _的自然风光和 _的农家生活, 表达了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