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基本经验(2020年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6056482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PTX 页数:13 大小:5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基本经验(2020年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基本经验(2020年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基本经验(2020年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基本经验(2020年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基本经验(2020年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基本经验(2020年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基本经验(2020年整理).ppt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基本经验 从 1921 年起,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 28 年艰苦卓绝的奋 斗,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 人民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并于 1956 年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 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党开始领导人民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对 60 多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可以以 1978 年为界,划分为 前后两个时期。在这两个时期的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 本原则的同时,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最终走出了 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 90 多年的历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国 情,与时俱进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回顾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总结 90 多 年的基本经验,对指导我们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从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这 28 年的历 史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3、,开展工农革命运动,驱除日本侵略者, 打垮国民党反动派,最终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独立自主 的新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不断探索把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形成了系 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并根据这个理论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是这一时期党的中心工作,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开展了 统一战线、根据地建设和土地改革等一系列工作。在这些工作中,中国共产党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

4、经济准备了条件。,1,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 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包括: 第一,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 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前

5、者是基本的、主要,的;后者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持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 大第二个联盟。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 为此,必须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必须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必须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第二,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 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中国的武装 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6、农民战争,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入农村,发 动和武装农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争取革命胜利。 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革命,必须建立一支在工人阶级政党绝对领导下的、具有严 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 没有人民的一切。 这支军队必须实行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 术。 第三, 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 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 艰巨的任务。毛泽东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而创立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 决了这个难题。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密切联系着党的

7、政治路线进行的,注重在 端正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制定和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中国共产党首先着重,2,党的思想建设,要求党员用工人阶级思想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解决 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培育和发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 作风;在党内斗争中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 我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等。中国共产党正是遵循毛泽东建党 学说,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 的、有纪律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成为了掌握统一战线 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

8、拥 戴的核心。 第四,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 “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中国共产党开 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从而拉开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序幕。秋收起 义失利后,毛泽东正确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率部进军井冈山, 创建革命根据地。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为建立新型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以及加强党的建设、红色政权建设等创造和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为我们 党确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供了实践基础。这条道路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农村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

9、的工农武装割据,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中国民主革命胜 利的必由之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必须坚持以“工农武装割据”为 前提,即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根据地建设为主要 依托,并把三者紧密结合起来。这也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 的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正是沿着这条独特的道路 走向胜利的。这一条基本经验不仅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 为其他国家,特别是落后国家的共产党领导本国革命时所借鉴,具有深远的国际 意义。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的问题。毛泽东在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道 路时曾指出:总结我们的

10、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 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近 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已经基本完成,这就为,3,4,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 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29 年, 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在取得新民 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重大成就的 历史时期。 中

11、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带领全国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 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进行各项社会改革,进而不失时机地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在全面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后,党又带领全国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辛探索,不仅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 经济体系,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而且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建 设的重要经验。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 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由于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由于国内建设任务的艰巨 繁重,由于缺乏

12、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现成经验,1957 年后发生了阶级斗争扩大 化和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后来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 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但是,综观新中国成立后 29 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 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些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 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改 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并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做出了艰辛但卓有成效的努力,为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的形成准备了

13、理论前提。,所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 29 年,是深刻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 29 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前进、党和人民事业在曲折中发展的 29 年。在 这 29 年中,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实践中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对于中国 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胜利地走向未来有着深刻的启示。 第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 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 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

14、文化生活。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的富裕也不 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并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实现全 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不可能通过两极 分化来实现,更不可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来实现。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社 会主义道路,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这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 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第二,从基本国情出发,正确判断把握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既反冒进,也反保守,更要反对倒退。,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5、一切工作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各项方针政策 的制定都要以这个实际为基本依据。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 成就和成功经验,同时也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 性,既反对消极情绪,也反对急躁倾向。这一条基本经验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的挫折中得出的。出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涨热情,在“大跃进”中部分领导干部 曾经提出不切实际的指标,推动了“浮夸风”、“共产风”的形成,制定了脱离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政策,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重大损失,也严重损害了党 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这样的教训我们要永远铭记。但同时,我国虽然处于并将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毕竟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而

16、不是以往实行阶级 压迫和阶级剥削的社会,因此决不能放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放弃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能改变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性质。,5,第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在有利于,生产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适度、及时地调整 生产关系能够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调整得过快或者过慢都不利于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不存在一套固定模式,不管是其他 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都不能照搬照抄,要根 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通过变革,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 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不顾 生产力水平单纯推进生产关系的变革,必然会遭受挫折。但同时,离开社会主义 基本性质,仅仅以生产力落后为依据而使生产关系滑向旧的剥削关系,扩大乃至 纵容剥削关系的发展,同样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会导致国家政权性质改变 的恶果。,第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