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考试复习资料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056331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考试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考试复习资料(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学习资料 1. 系统一般属性的含义思想及观点:一般属性: 1. 集合性:把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做一个整体,从 而形成一个集合。2. 目的性:为达到既定目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功能,这是区分不同系统的标志;3. 相关 性:说明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定关系。4. 阶层性:子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层次结 构,表述不同层次结构,表不同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从属关系或相互作用。5. 整体性:具有独立功能的系统 要素以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是协调存在于系统中的。6. 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物质 环境中,与外界环境之间产生物

2、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变 化。思想或观点: 1. 整体型思想和系统化观点;2. 总体最优或平衡协调观点;3. 多种方法综合作用的观点;4. 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观点 2. 系统分析的概念及系统分析与系统工程的关系:1. 系统分析是在选定的目标和规则下,分析构成系统的 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联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 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 求系统整体效益总量最大化的策略,2. 系统分析是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分析过程和基本方法。 3 系统分析的要素和意义:1. 目标:系统的总目标,系统分析的根据和出发点;2. 替代方案:性能、费用、

3、效益、时间上互有优劣,能进行对比的方案。3. 指标:技术性能、适应性、费用与效益、时间。4. 模型与 模拟: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测算指标的依据。5. 评价标准:综合反映指标(费用效益比、性能周期比、 费用周期比)。 6. 决策: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内部与外部条件相结合,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 系统分析程序中各环节的关系:过程:弄清问题、目标选择、方案设计、建立模型、最优化决策,实施。 关系:明确问题是为了分析环境对系统的要求,目标选择为了建立价值或评价体系,为实现预期目标,需 拟定采取的策略和应选择的方案;为了分析方案的预期效果,需建立模型,系统优化可以从多种

4、方案中找 出最优解或满意解;决策就是做选择,最后需按决策结果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 5 环境分析在系统分析中的作用:1. 环境分析是系统分析的资料的来源。2. 环境分析提出系统分析所要解 决的问题。 3. 环境分析所提出系统分析的约束条件。4. 环境分析是系统评价的基础。 6 系统结构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在系统分析中所起作用:系统结构分析包括要素分析,系统相关性分析,系 统阶层性分析和系统整体性分析。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而系统功能使得系统目标得以实现。系统结构 分析在外部环境约束条件下,分析系统的要素关系和层次结构从而寻找可行解、满意解、最优解所以系统 结构分析是系统分析的基础。 7霍尔三维结构与

5、切克兰德方法论:相同点: 1. 目的都在于改善和优化系统,都具有阐明问题, 建立模型, 实施等程序 2.都需要对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关联因素,进而解决问题;3. 注重程序及阶段,无论哪 种方法,都要遵循一定的步骤,有层次分阶段地进行研究。不同点: 1. 研究对象不同,霍尔三维结构用于 工程领域可量化,切克兰德多用于研究与人相关的社会经济系统问题。2. 方法不同,霍尔三维是在数学方 法的约束条件下,从多种可行方案中找出最优或满意解,切克兰德通常只能构建概念模型,逐步改进的方 法求得满意或可行而非最优解。8系统环境、系统目标、系统结构三者的关系:三者均是系统组成部分, 系统环境是系统分析的资料来

6、源,为系统目标的确定提供外部约束。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以满足 系统目标为要求。9 系统目标分析的特点:1 论证目标的合理性、可行性、经济型、层次性、一致性。2. 获得目标分析的结果目标集。10 如何处理目标冲突及厉害冲突:1. 目标冲突:剔除其一,使其转化为相 容目标,使之并存。2. 厉害冲突:目标代表之一放弃自己的利益,保持原目标补偿受损方利益,协商调整 目标系统使之相容。11. 系统结构模型的建立方法:1. 设定问题, 形成意识模型 ;2. 找出影响因素 ;3. 用关系 图进行要素关系分析;4. 建立可达矩阵和缩减矩阵;5. 矩阵层次化处理;6. 绘制多级递阶有向图;7. 建立解释

7、结构模型12. 为何要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方法如何:1. 原因: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 也是相对重要度计算的重要依据,所谓一致性检验是矩阵中的元素具有( ikjkij aaa .) 的性质,由于客 观事物的复杂性,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具有较大的模糊性,而且可能出现逻辑性的错误,因此要进行一致性 检 验 。 2. 方 法 : 一 般 性 检 验 指 标 ( C.I.=max-n ) /(n-1) 0.10;随 机 性 一 致 性 检 验 指 标 (C.R=C.I./R.I.0.10)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学习资料 13. 三种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

8、流程图:1. 关系矩阵法: 确定评价指标计算各种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种替代 方案的效果值对方案排序;2 模糊评价法:根据调查,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对个因素赋权重进行模 糊也能算得评判结果对方案排序;3. 层次分析法: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各要素的相 对重要性权重计算综合重要性权重对方案排序。 14. 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思想:将评价系统简化为有序递阶系统,运用简单的两两比较对被评价对象的各种因 素和属性进行比较判断,再将这种判断的结果进行综合计算处理,可得优劣顺序。 15. 决策问题的特征与要素: 特征:1. 有明确的决策目标;2. 存在几种自然状态, 每种自然转台出现的概率可 能是已知的,

9、 也可能是未知的, 3. 存在几个行动方案;4. 每一个行动方案在各种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可 计算或预测出。要素:自然状态、行动方案、损益值。 16. 运输需求、运输供给和运输量三者的关系:运输需求是主体,它决定运输供给,同时,运输需求的满足 受到运输供给的限制,运输供给能力越大,运输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运输量是在运输系统中实现了运输 需求,是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平衡的结果。 17. 在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作用: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将运输需求与产生运输需求的社会 经济活动进行相关分析的过程,通过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使我们能定性、定量地了解社会经济系统对运输 的需要强度因而可以进行合理

10、的规划,建设运输供给系统。地位: 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揭示了交通运输 系统内部,交通运输系统与社会经济大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制,是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的经济学基础。 18. 运输供给的影响因素,因素之间的联系:1. 运输产品价格2. 运输成本 3. 技术能力与速度4. 运营策略 5. 政策机构的要求与限制6. 使用者行为。 19. 交通运输供给与一般经济学的供给概念有何区别:1. 一般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供给者在市场以某一价格 供给的货物量。 2在交通运输系统中,供给者并不十分明确,因而不便于清楚地研究供给者行为。3. 交通 运输供给的一些非货币特征相对于价格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很多确定交

11、通运输供给的特征是使用 者而不是供给者的行为导致的结果。 20. 在供需均衡分析中, 运价和交通量的动态变化时的决定因素:运价和交通量的动态变化取决于供给曲线 与需求曲线斜率的对比关系及供给的运价弹性与需求的运价弹性的对比关系。1. 供给斜率 需求斜率,形成循环往复的蛛网,随着时间 向后推移,循环往复波动不扩大,不缩小。 21. 客流的不均衡性的理解:客流的不均衡性体现在交通线上的客流密度的时间方向和区段的差异;主要有 以下几方面 1. 时间不均衡系数2. 日间不均衡系数3. 季节不均衡系数4. 方向不均衡系数5. 路线不均衡系数 22. 交通运输需求结构的内容,运输需求与运量的关系:内容: 1. 需求的空间分布:流量、流向、流程、流 的产生于消失地2. 需求的时间分布:不均衡性3. 需求的客货结构:货物额品种、出行目的、身份、运距。 关系: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流量都是采用运输量和运输周转量来描述;交通流量表示交通运输设备实际输 送的客货运输量和周转量;一般交通运输需求大于实际的运输量。交通运输需求量:是潜在的交通流量。 技术行为 技术特征 服务产品 运输供给 政府机构与市场 使用者行为 供给者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