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送友人、月下独酌全国通用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056203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送友人、月下独酌全国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送友人、月下独酌全国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送友人、月下独酌全国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送友人、月下独酌全国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送友人、月下独酌全国通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友人、月下独酌 送友人 一、走进作者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 谪仙人 ” 。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 过。公元742 年(天宝元年 ),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 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 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 诗仙 ” 之称。与杜甫 齐名,世称 “ 李杜 ” 。有李太白全集。 李白传说 一、铁杵磨成针 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 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

2、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 我在磨针。 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 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二、太白醉草吓蛮书 传说, 李白在辞亲远游中遇到蛮族(俗称食人族)。李白当时怕敌众我寡打不过便喝酒 壮胆, 不觉喝醉了, 突然诗兴大发随即拿出文房四宝写了一篇狂草,说也怪那些蛮族人看后 以为是天书,李白是神仙。便慌忙逃走了。 1请用 “ / ”划出诗句的节奏。 送友人 李白 青山 /横/北郭,白水 /绕/东城。 此地 /一为 /别,孤蓬 /万里 /征。 浮云 /游子 /意,落日 /故人 /情。 挥手 /自兹 /去,

3、萧萧 /班马 /鸣。 1北郭 :这里指城墙以北2白水 :明净的水 3为别 :分别4孤蓬 :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 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5征 :远行6浮云 :漂浮的云 7游子 :离家远游的人,这里指友人。 8故人:老朋友,这里指诗人自己。 9自兹 :从此10萧萧 :马的叫声 11班马 :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离群。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译文 一脉青山横卧在北边的外城, 一泓清水绕着城东潺潺流动。 在这幽美环境里我们握手言别, 你就象孤独的蓬草将要飘泊万里。 游子心思

4、恰似天上飘忽不定的浮云, 不忍西沉得落日就像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 马儿也为惜别声声长鸣 找出诗中写景句,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月下独酌 李白 背景简介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妒贤 嫉能, 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所以作 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写下了本文。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译诗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整体把握 良辰独酌 邀月与影 不解徒随 暂伴行乐 醉后分散 永结相期 品诗 1“ 月 ” 的传统意象包含着“ 冷清寂寥 ”“离情别恨 ”“征途羁旅 ”“思念家乡 ”“渴盼团圆 ” 等意。 在 这首诗中 “ 月” 的意象含义应该是什么 2在 “ 花前月下 ” 的良辰美景中,诗人却“ 独酌 ” 。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3都说 “ 举杯邀明月 ” 一句中的 “ 邀” 字传神地表达出诗人此时的心境。说说你从中读出了诗 人怎样的心境? 总结 此诗通过奇妙的想象描写了一个以月影为伴的诗人酣饮歌舞的奇特场面。诗人化无 生命的自然物为有生命的有情的人,和它们一同饮酒、唱歌、起舞, 并且还要和月亮结成亲 密无间的好友,充分反映了诗人孤傲、清高、狂放不羁的情怀。当然,这正是诗人对世俗厌 倦、对现实失望的反映,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不能施展才能,终生不得志的痛苦心情的 流露。全诗以乐写愁,以热闹写寂,以群写独,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