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综合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056103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32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综合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流行病学》综合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流行病学》综合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综合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综合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 流行病学综合练习题 一、 解 释下列名词并说明用途 流 行 病 学Secondary attack rate Endemic Outbreak Sporadic Epidemic 患病率 Attack rate 长期变异描述流行病学生态学研究SMR Cohort study Exposure 发病密度 PAR AR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Biomarkers PYLL 抽样调查分层分析 Nest case-control study Matching Overmatching Selection bias Confounding

2、 bias Bias Odds ratio confounding Screening validity Sensitivity 可 靠 性Youden s index 信度阳性预测值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cause of disease p risk factor 流行病学实验干预实验流行病学效果评价保护率安慰剂盲法双盲 二级预防 Risk factor 传播途径传染源疫源地国境卫生检疫计划免疫 垂直传播 Surveillance of disease 二、填空题 1. 病例对照研究对象选择的原则为和。 2. 影响筛检试验可靠性的因素有、和。 3. 混杂因素具备的条件是、。 4. 消灭疫源地的条

3、件有、。 5. 定群研究的特点是、 和。 6.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误差包括和。 7. 常见偏倚的种类有、和。 8 疾病年龄分析的两种方法是:和。 9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和三种。 10定群(队列)研究的种类有、和三种。 11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是、和。 12垂直传播的方式有、和。 13疫源地消灭的条件是、和。 14预防接种流行病学效果评价常用指标为和。 15计划免疫接种及其效果评从、 四个方面进行。 16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17评价筛检试验应从、和等方面进行。 18我国进行国境检疫的传染病有、。 19分析疾病年龄分布可采用和两种方法。 20经水传播包括和两种方式。 21是与之比

4、。 22Mill准则包括:、 精品文档 . 、和。 22病例对照研究的选择性偏倚主要有、 和。 23. 队列研究可分为三类:、。 24. 流行病学实验样本估计的条件包括、 和。 25. 我国 AIDS的流行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26评价筛检试验真实性的指标主要有, ,。 27影响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因素有, ,。 28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 ,。 29偏倚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30病因判断的标准有、 、 和。 31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有和。 32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的抽样方法 有、。 33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设计的三原则是、和 。 34病例对照研究的选择

5、性偏倚主要有、 和。 35流行病学实验样本估计的条件包括、 、和。 36控制混杂偏倚的主要方式有:、 和。 37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生物标志的种类有:、 、。 38进行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和。 39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主要有、 、四个方面。 40传染病周期性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 41在研究的设计阶段可用于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有_、 _、 _等。 42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有_ _ 、 _ _和_ _。 43遗传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_ _、_ _、_ _ 和 _ 等。 精品文档 . 44描述疾病的季节性可从:_ _ 、_ _ 、_ _ 三个方面入手。 45。疾病爆发的类型可分

6、为:_ _ 、_ _ 、_ _三大类。 46遗传流行病学主要分析方法、 、 、及等。 47评价疾病的危害和人群生命质量的常用指标是和。 48恶性肿瘤的年龄别发病率变动类型有、 、。 49提出病因假设的法则有、 和。 50配比的目的是和。 51队列研究的样本量大小取决于:、 和。 52依据传染病结局的不同可将传染病分为三类:、 和。 三、是非题 答题说明:叙述正确者在题后()内记 +,叙述错误者在题后()内记 - ,并说 明其理由。 1. 研究疾病的自然史即疾病的临床和亚临床的发展过程以及转归。() 2. 疾病的病因不明就不能加以预防。() 3由于 C因素的存在而使A与 B间有联系,则 C 因素

7、为混杂因素。 (+ ) 4. 预测值主要受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影响。() . 配比研究对照比例愈多效率愈高。() .SMR与 SPMR 参照的标准人群是不同的。( + ) .AIDS 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因此它又称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经常应用死亡率比较说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医疗卫生水平而用病死率来说明 疾病的严重程度。(+ ) 9. 危险因子是指那些与疾病的发生有正联系但其本身又不是充分病因的因子,有 时亦称为病因。(+ ) 10. 病例对照研究可以研究多种暴露与一种疾病的关系,而队列研究可以研究多种 疾病与一种暴露的联系。(+ ) 11. 预测值主要受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影响() 12.

8、IDS可 以 通 过 母 婴 传 播 , 因 此 它 又 称 为 先 天 性 免 疫 缺 陷 综 合 征 () 13. 经常应用死亡率比较说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医疗卫生水平而用病死率来说明 疾病的严重程度( + ) 14. 危险因子是指那些与疾病的发生有正联系但其本身又不是充分病因的因子,有 时亦称为病因(+ ) 精品文档 . 15. 多种对照的优点是预防选择性偏倚。() 16. 疾病筛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疾病的二级预防。( + ) 17. 实验性研究是按照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的。() 18. 某病发病率的差异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则移民的人群发病率接 近原国籍的发病率,而不同于移民国的率

9、。() 19. 串联试验提高真阳性率。() 20. 细菌性痢疾具有地方性特点,故称为地方病。() 21. 传染性疾病不具有家庭聚集性。() 22.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发病率都存在季节性升高的现象。(+ ) 23. 罹患率与发病率本质上是一致的。( + ) 24. 移民中某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同于移居国当地居民,而接近原居住地人群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此可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原居住地人群的生活习惯有关, 因而判断环境因素的作用较大。(+ ) 25. 病例对照研究中用比值比来表示疾病与暴露有无关联。(+ ) 26. 人群归因危险度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的百分 比。 () 27.

10、 混杂变量不应是病因链中的一个环节。( + ) 28. 评价疫苗免疫学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该病流行的地区。(+ ) 29. 传染期是决定接触者检疫期限的重要依据。(+) 30. 抗-HCV是中和性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 + ) 31. 因果联系存在时一定有统计学联系的存在。(+ ) 32. 分子流行病学着重在群体中探讨暴露因子引起疾病的相关过程。() 33. 影响预测值的因素有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重要的是患病率。(+ ) 34. 流行病学中的“暴露”一词是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危险因素。() 35. 分层抽样时层内变异应当大于间变异。() 36. 联合试验的灵敏度等于各单一试验的灵敏

11、度之和。() 37. 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疾病,其主要致病因素为遗传因素。(+ ) 38. 病因、宿主和环境是构成疫源地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39. 评价预防措施流行病学效果的主要指标是保护率和效果指数。(+ ) 40. 理论流行病学可以定性地研究流行过程中各因素的作用。() 41. 偏倚是一种随机误差。() 42. 通过普查,可基本搞清疾病的病因。() 43. 某因素与疾病之间相关表明两者有因果关系的存在。( ) 44. 易感性是决定暴露至发病整个进程的重要因素。() 45. 并联实验提高了特异度而降低了灵敏度。() 46. 某病发病率的差异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则移民的人群发病率接近原国籍的

12、 发病率,而不同于移民国的率。(+) 47. 分层可控制混杂,而且可判断研究因素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精品文档 . 48. 病例对照研究可以直接计算RR 。( ) 49. 充分病因应当包括必然病因。( ) 50. 传染病常常表现有爆发特征,非传染病则无此现象。() 51.患病率的下降主要由于该病发病率的降低,与该病的病程长短。() 52.入院偏倚属于选择偏倚。( + ) 53.并联试验可以提高筛检试验的特异度。() 54.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在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 55.混杂变量不应是病因链中的一个环节。( ) 56.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所研究疾病的患病率是决定样本大

13、小的重要因素() 57.评价疫苗免疫学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该病流行的地区。(+) 58.垂直传播,又称母婴传播,是指经胎盘传播。(+) 59.试验可提高灵敏度,但特异度有一定程度降低。() 60.对照研究可直接计算RR 。( ) 61.病因应当包括必要病因。( ) 62.通过普查,可以基本搞清疾病的病因。( ) 63.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发病率都存在季节性升高的现象。(+ ) 64.某病的患病率愈高,进行该病筛检时所获得的阳性预测值也愈高。( + ) 65.移民中某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同于移居国当地居民,而接近原居住地人群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此可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原居住地人群的生活习惯有关

14、, 因而判断环境因素的作用较大。( ) 66.病例对照研究中用比值比来表示疾病与暴露有无关联。(+ ) 67.人群归因危险度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百分 比。() 68.混杂变量不可能是病因链中的一个环节。() 69.评价疫苗免疫学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该病流行的地区。(+ ) 70.混杂变量不可能是病因链中的一个环节。( ) 71.抗 -HCV是中和性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 72.PYLL是衡量残疾失能的指标。(+ ) 73.一种疾病有家族聚集性一定是遗传因素在起作用。 ( +) 74.能够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称为传染源。 (+ ) 75.信息偏倚一般发生在

15、研究的设计阶段。(- ) 76.传染病流行过程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 77.病例对照研究适用于特别罕见病的研究。 ( +) 78.并联试验可以提高筛检试验的特异度。 ( ) 79.预计现患率越高,抽样调查时样本含量越少。(+ ) 80.封闭环境下常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 ) 81.免疫人口的自然死亡与人群易感性升高有关。(+ ) 精品文档 . 82.混杂因素往往是危险因素。() 83.分层分析可平衡混杂因素,也可分析暴露剂量与所研究疾病的关系。 ( + ) 84. 双盲是指研究对象和资料分析者均不知试验分组情况。(+ ) 85. 并联试验可以提高筛检试

16、验的灵敏度。(+ ) 86. 人群某传染病易感性升高时会发生该病的爆发流行。() 87. 约登指数越大,筛检试验的真实性越好。(+ ) 88. 乙型肝炎经血传播,慢性化倾向严重,戊型肝炎也有类似特点。() 89.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对照比例越大效率越高。() 90. 进行疾病的现况研究时最好采用普查的方法。(+ ) 91. 建立某生物学正常指标时最好采用普查的方法。(+) 92. 疾病筛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疾病的二级预防。( + ) 93. 串联试验能够提高真阳性率。() 94. 药物的临床试验是按照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因素随机分组。() 95.某病发病率的差异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则移民的人群发病率接 96. 近原国籍的发病率,而不同于移民国的率。(+) 97. 随机对照试验(RCT )须前瞻性地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 ) 四、计算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