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学)最新心肺复苏培训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46055805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医学)最新心肺复苏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优质医学)最新心肺复苏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优质医学)最新心肺复苏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优质医学)最新心肺复苏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优质医学)最新心肺复苏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医学)最新心肺复苏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医学)最新心肺复苏培训(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肺复苏术培训,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1,心肺复苏的历史沿革,现代心肺复苏始于20世纪60年代 曾召开过多次心肺复苏的国际会议 为规范心肺复苏的操作,各国先后制定过多个心肺复苏指南 美国1974,1980,1986,1992 欧洲1992,1996,1998, 2005 最近一次制定于2010年10月18日,并命名为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急症心血管急救指南,简称2010 CPR指南,2,概 念,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者所采取的急救措施 以挽救其生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电击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人工呼吸纠正缺

2、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3,参与心肺复苏的人员,非专业医务人员: 包括警察、消防队员、机关工作人员、社区人员、高危病人的家庭成员等 往往是现场第一抢救者 可以进行初级心肺复苏操作 应当进行适当的心肺复苏培训 医学助理人员: 经过正规培训的抢救人员 可以进行部分高级心肺复苏操作 医生: 直接进行高级心肺复苏 指导现场进行抢救,4, 心脏停搏 ( asystole,心脏骤停 (cardiac arrest,心脏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5,心跳停止的鉴别,心脏骤停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搏动)突然终止,导致全身血液循环处于停止状态。未预料的、刚发生的停搏。 心脏猝死 :是

3、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以急性症状开始一小时内、骤然丧失意识为前提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此定义强调了自然、快速、不被预知。 心脏停搏 :任何患慢性病者在死亡时的必然结果,心跳都会停止,这就称为“心脏停搏”、而非“骤停”,有本质的不同。预料之中的停搏。,6,病理生理,心脏骤停后,主要损害(缺氧所致)依次为 大脑 -心肺系统 -肾脏及内分泌 脑组织占体重的 2% 静息时耗氧量占人体氧总摄取量的 20% 血液供应量为心排出量的 15% 大脑只能有氧代谢,没有氧储备。 5分钟是大脑的G(葡萄糖)和ATP(三磷酸 腺苷)储存耗竭的时限!,7,常温下耐受缺氧时限,大脑 46分钟, 小脑 1015分钟, 延髓

4、 2030分钟, 脊髓 45分钟, 交感神经节 60分钟, 心脏和肾脏 30分钟, 肝脏 12小时, 肺脏 时间更长。,8,时间就是生命!,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分秒来计算: 35 秒: 黑蒙 510 秒: 昏厥 15 秒左右: Adams-Stokes综合征发作 1020 秒: 意识丧失 3060 秒: 瞳孔散大 60 秒: 呼吸渐停止 12 分钟: 瞳孔固定、二便失禁 3 分钟: 开始出现脑水肿 6 分钟: 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 分钟: “脑死亡” 心肺复苏的“黄金8分钟”,9,时间就是生命!,心脏骤停时间内复苏CPR成功率 1min 90% 4min 60% 6min 40% 8min

5、20% 10min 几乎0 % 即:每延长1分钟施救,成活率就下降10%!,10,心脏呼吸骤停的判断,心脏呼吸骤停临床表现?,11,心脏呼吸骤停临床表现,1、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 2、突然意识丧失; 3、叹息样换气或呼吸停止; 4、瞳孔散大; 5、紫绀; 6、血压0/0mmhg等。,12,五环生存链,立即识别 激活急救系统,快速除颤,有效高级生命支持,基本生命支持,完整的心脏骤停后治疗,13,初级心肺复苏适应症,呼吸停止:溺水、卒中、气道异物、烟熏、药物过量、电击、创伤等 心脏停搏:室颤、室速、心脏静止等,14,初级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ABCD A: Airway 开放气道 B: Breat

6、hing 救生呼吸 C: Circulation 人工循环 D:Defibrillation 除颤,15,初级心肺复苏(C-A-B代替A-B-C),2010年基础生命支持程序由ABC改为CAB!,16,基本生命支持(BLS)的主要改变,基本生命支持(BLS)是心脏骤停后抢救生命的基础。包括: 对突发心脏骤停的立即确定 启动急救反应系统 及早实施高质量的CPR 迅速除颤,17,意识丧失的识别,判断: 医务人员在检查患者反应时(意识),同时快速检查呼吸,如果没有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仅是喘息)则施救者应怀疑发生心脏骤停。如患者无反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应立即CPR。 重呼轻拍,18,颈动

7、脉搏动识别,判断循环:触摸颈动脉搏动,19,20,颈动脉搏动识别,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 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21,胸部按压部位识别,22,胸部按压部位识别,部位:胸骨下1/3交界处或双乳头与前正中 线交界处。 定位: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侧的胸廓肋缘,手指向中线滑动到剑突部位,取剑突上两横指,另一手掌跟置于两横指上方,置胸骨正中,另一只手叠加之上,手指锁住,交叉抬起。,23,初级心肺复苏人工循环,胸外按压技术: (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手的正确位置(胸骨中下1

8、/3)和姿势 垂直下压,深度至少5cm(成人),婴儿和儿童幅度,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4cm,儿童大约5cm)。 频率至少100次/分。,24,下压后完全放松保证胸廓回弹,但 手 不要离开胸壁 下压与放松各占50%时间 最大限度减少按压中断次数和时间 多人施救尽可能轮换以免疲劳影响质量 (轮换时检查心律),25,初级心肺复苏,单人或双人施救,按压-通气比统一为30:2 适于从小儿(除新生儿外)到成人的所有停跳者,26,27,CPR操作要点,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保证胸廓完全弹回,28,初级心肺复苏人工循环,胸外按压的

9、有效标志: 缺氧情况明显改善; 瞳孔由大变小; 按压时可触及大动脉搏动,肱动脉收缩压达60mmHg; 有知觉、反射、呻吟或出现自主呼吸。,29,初级心肺复苏 A: Airway开放气道,开放气道: 仰头抬颏法:易操作,无外伤者均可采用,特别适于非专业抢救者 托颌法(怀疑有外伤者) 气道异物的清除,30,31,初级心肺复苏 B: Breathing救生呼吸,评估:判断病人有无呼吸或叹气样呼吸 救生呼吸: 口对口呼吸 口对鼻呼吸 口对呼吸孔呼吸 口对面罩呼吸 简易呼吸器呼吸,32,球囊面罩( EC手法固定面罩),33,除颤,任何时候均优先电除颤? 停跳时间超过4-5min, 先进行5个30:2(约

10、2min)的CPR,再行除颤!,34,气管插管,何时进行气管插管?,35,除颤,2010指南 单次电击即可,随后即刻CPR2min. 不再采用3次电击序列 改行单次电击,双相200J,单相360J 何时除颤,36,除 颤,电极位置: 标准位置:右上(胸骨上缘右侧锁骨下)左下(心尖部) 也可用心尖、后背(右肩胛下)部位 注意电极间的距离 导电糊不可涂遍前胸造成电极板“短路” 可使用粘贴式电极片 对装有起搏器或ICD的患者,应避免将电极板置于仪器附近,除颤后应监测起搏器和ICD 的工作状态,防止发生工作异常,37,除颤器使用的操作步骤,打开除颤器电源 选择能量 充电 放置除颤电极板(电极板均匀涂以

11、导电糊) 选择非同步/同步方式 放电,38,CPR的目标,终极目标:出院存活率 次级目标:减少神经损伤 初级目标:自主循环恢复,39,抢救成功的因素,“个体因素” 患者的原发病 “人为因素” 1、时间就是生命 2、抢救方法的正确性,40,初级心肺复苏考核操作要求,1.判断:轻拍患者肩部、呼叫有无反应、判断呼吸、同时触摸颈动脉搏动; 2.即刻呼叫来人啊或电话呼叫援助,同时开始平放患者,定位、持续、高质量的胸外按压(详见前); 3.单人或双人抢救,均简化为30:2(按压30次,通气2次); 4.进行5个30:2(约2min)的CPR操作后再判断患者意识、大动脉搏动及呼吸,中断时间均不超过10秒。,

12、41,42,43,44,45,单人:5个按压/通气周期(约2min)后,再次检查和评价,如仍无循环体征,立即重新进行CPR。 双人:一人行胸部按压,另一人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并进行人工通气,同时监测颈动脉搏动,评价按压效果。如果有2名或更多急救者在场,应每2min应更换按压者,避免因劳累降低按压效果。,46,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用力按、快速按,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早期除颤,非同步,最大能量,1次方案,47,判断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颈动脉(大动脉)搏动恢复 自主呼吸恢复 散大瞳孔缩小 唇、甲床由紫绀转为红润 意识转为清晰等,48,The end,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康复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