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诗歌鉴赏好用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055365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诗歌鉴赏好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诗歌鉴赏好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诗歌鉴赏好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诗歌鉴赏好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诗歌鉴赏好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芜湖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舟次高舍书事 陈与义 涨水东流满眼黄,泊舟高舍更情伤。 一川木叶明秋序,两岸人家共夕阳。 乱后江山元历历,世间歧路权茫茫。 遥指长沙 非谪去,古今出处两凄凉。 注:此诗作于靖康之变后。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以景开篇,情景相生创设泊舟高舍、临水遥望的情境有统摄全篇之效。 B. 颔联进一步写眼前实景,一川蒋叶使人明了秋时已至,两岸人家共沐夕阳余晖。 C. 颈联由实人虚,叠词“ 历历 ”“茫茫 ” 状写 “ 江山 ”“歧路 ”

2、之迷茫,顿生迷惘之情。 D. 尾联跨越时空,化用贾谊的典故,发出深沉的慨叹,“ 两凄凉 ” 呼应了 “ 情更伤 ” 。 15. 诗人 “ 情伤 ” 的原因有哪些?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 14. C 15. 满眼秋色,悲时已入秋;羁旅漂泊,叹个人遭际;国乱时危, 忧国家命运。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 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 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 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 项,结合诗句内容

3、“ 乱后江山 ” 分析可知, “ 历历 ” 意为清晰,表 达目睹乱后江山的痛心。故选C。 亳州期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 15 题。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 起。【注】此词当作于词人坐党籍屡遭贬谪的晚年。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首两句从总体上写出了词人夜宿驿舍的气氛和感受。“ 遥夜 ” 即长夜,不仅讲出是 夜深,而且表现出一种客舍之夜漫长难度的情味。 B. “梦破鼠窥灯 ” 中的 “ 窥” 字得神,

4、 一方面表现了老鼠偷油时那种胆小警惕的神态,一方 面也表现了驿舍的环境气氛和词人的主观心境。 C. “门外马嘶人起” ,结得余意不尽。一夜的清净冷寂,到此方显示出暖意和生气。这 意味着词人即将踏上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的旅程。 D. 这首词很短,却十分精练生动地勾出了一个完整的时间流程,由沉沉遥夜,到梦破 难眠,再到马嘶人起,而在这流程中自然地展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 15. 冯煦称: “ 少游之词,词心也。” (宋六十一家词选 序例)这首词表达出作者怎样的 “ 词心 ” ?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14. C 15. 这首小令描写词人羁旅生活的感受和情怀,着重表现的是一位被放逐而漂 泊的

5、游子内心的悲苦、忧伤和生活的艰辛。 词作也表现出词人怀才不遇、不被人重视,不被人理解的失意情绪。 词人以内心的悲苦,去感受客观的物象和境界,通过某种景象、气氛的描绘与渲染, 创造出一种凄哀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境界。 【14 题试题分析】题干是 “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 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C 项, “ 充满希望、前途光明” 理解有误,应为“ 踏上艰辛旅程,旅途的前景将是十分悲苦了 无生趣、渺茫而又无望的” 。故本题选C 项。 淮北宿州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

6、宋诗,完成1415 题。 观长安城图陆游 许国虽坚鬓已斑,山南经岁望南山。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横戈上马嗟心在,穿堑环城笑虏孱。 日暮风烟传陇上,秋高刁斗落云间。 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 【注】本诗写于淳熙元年(1174)秋,陆游在蜀州任代理知州。长安当时在金国的占 领区内,南山在长安城南。刁斗:军中铜制用具,日以作炊,夜以敲更。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先直抒胸臆,言自己以身报国,志愿坚决,但鬓发已经斑白;接着触景生情, 眺望南山,引出下文。 B颌联紧承“望南山”句,“横”“笑”二字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和收复失 地的决

7、心,气度不凡。 C尾联从对峥嵘岁月的追忆回到现实,写三秦父老望眼欲穿,左等右盼,始终没能看 到北伐大军开出大散关。 D本诗观图兴怀,将写实与想象融为一体,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激情,情感真挚热烈,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5这首诗的颈联在意境营造上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14A 【解析】首联第二句是回忆数年前从戎时常常眺望南山。 15颈联选择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风物,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绘了 秋天日暮时分, 风烟弥漫陇上,刁斗声彻云霄的景象,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抒发了豪迈 苍凉的情感。(6 分) 安庆市六校联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 9 分) 阅读

8、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 15 题。 清平乐 年年雪里 宋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4. 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A. “常插梅花醉 ” , 一个 “ 醉” 字将词人热爱梅花,为梅花陶醉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B. “挼 ” 读 nu :采摘。上片三四句透露了词人生活坎坷,屡处忧患,但当年那种赏梅的 雅兴不减。 C. “看取 ” 二句: “ 看取 ” 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 风势 ” 。虽然出于对 “ 梅花 ” 的关切 和爱惜,但此处“

9、晚来风势 ” 应包含深层语义。 D. 李清照在词中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 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15. 词人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表现不同的赏梅感受,请结合全诗来分析其表达 效果。 14. B B 项, “ 读 nu :采摘 ” 错,应该为挼(ru ):揉搓。另外“ 雅兴不减 ” 也错。说把 梅花揉碎,心情很不好,眼泪把衣襟都湿透了。插梅与挼梅,醉赏梅花与泪洒梅花,前后相 比,一喜一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阶段与不同的心情。故选B。 15. 词人上片一二句写自己早年醉赏梅花、三四句写中年泪洒梅花,下片三四句写晚年 无心(难以)赏梅三个生活阶段。三种不同赏梅感

10、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自己早年的 欢乐、 中年的悲戚、 晚年的沦落, 突出了词人人生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 情,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和国家之忧。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第二次联考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两首元诗,完成1415 题。 寿阳曲 江天暮雪江天暮雪 马致远陈孚 天将暮,雪乱舞,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半梅花半飘柳絮。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钓鱼人一蓑归去。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A马诗以 “

11、天将暮 ” 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点染了幽深的色彩,奠定了全诗的基 调。 B陈诗 “ 寒欲归 ” 三字, 隐透出暮雪的影响;“ 不记 ” 二字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 C陈诗尾联活现出一个顺适环境的渔翁形象,这与柳宗元江雪中“ 蓑笠翁 ” 的形象 不同。 D两首诗都 “ 诗中有画 ” ,“ 一蓑 ” 二字增添了画面的纵深之感,寄托了诗人落寞悲凉的 情感。 15两首诗描摹暮雪都很传神,有同工之妙,亦各具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 分) 14. 【答案】 D 【解析】陈孚的江天暮雪没有落寞悲凉之感。 15. 【答案】示例: 两首诗动词使用都很传神。马诗着一“ 舞” 字,陈诗着一 “ 卷” 字,写出了风助雪势、雪 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 两首诗都善用比喻状写暮雪之形态。马诗把纷飞的雪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 具体形象地写出了“ 雪乱舞 ” 的景象;陈诗以“ 玉 ” 喻雪,形象地写出雪的晶莹剔透之态。 陈诗还用动静结合、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暮雪的美妙。“ 卷玉花 ” 写出大雪纷扬的动态 之美, “ 汀洲白浩浩 ” 写出雪境静寂之美;“ 千崖暮如晓 ” 烘托了暮雪所特有的朦朦胧胧、半幽 半明的色调与风韵。马诗写的是动景,正面描写。 【评分细则】每点2 分,共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