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及点评三篇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053395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及点评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及点评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及点评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及点评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及点评三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资 料收集于网 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 料 2019 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及点评三篇 夏季绿色浓烈,就像青涩而又热烈的青春,正如六月夏初中 随处可见的青春的甜蜜和酸涩。今天,我要为2019 赋予青春的色彩, 那就是绿色,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绿色。 我至今依旧记忆犹新: 2018 年的高考让我的过去蒙上了一层阴 影,那是灰色。我在彷徨中痛苦地自责着,在大学的门外难过痛苦。 这不是我的结果,这不是我要的结果。今天我坐在考场上,看到这个 题目,让我想起了这一年的酸甜苦辣。 绿色,是希望的颜色。选择再来一年是我的决定,也是父母给我 的机会,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为我们青年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我 在大家的鼓励

2、下勇敢地由彷徨走向坚决。复读的时间让我从幼稚走向 坚强。今天我无畏地面对考试,相信自己,如同夏日的葱茏绿色,满 怀希望。 复读是需要坚强的心理的。因为我一直以来总以为自己会以不错 的成绩考取理想的大学,所以高考的失利给我的打击是沉重的,以至 于我脆弱的内心都近乎崩溃。在我心情最低谷时,父母一直陪伴我并 鼓励我,给我讲了许多的故事,特别是当年1958年的悲催故事。老师 们也在这个特别的时刻给我反复打电话,希望我要牢记五四运动精 神,不要因一次的失败而自暴自弃,希望我能复读,用一年的奋斗成 就更高的梦想,来一个因祸得福,实现青春的华丽转身。同学们也是 适时出现在我的视野之内,陪伴我四处游玩,让我投

3、入绿色的怀抱, 舒散心情,给我莫大的支持与鼓励。就这样,我复读了。 复读的生活不同于过去,生活里没有了昔日的疯野,没有了昔日 的轻狂,没有了以前不可一世的盲目自信。我唯有卧薪尝胆,苦读诗 书,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奇迹。我不能再失败,我不允许自己再 失败,唯有学习,让我看到了青春的那一抹绿。我深知:在青春的世 界里,沙粒要变成珍宝,石头要化作金子,就必须拼搏。我深知只有 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那才是青春的本色绿色,所以我 学习资 料收集于网 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 料 要用一年的酸甜苦辣来换取青春的五光十色。窗外绿树成荫。今天, 我再次坐在考场上,希望我能用青春的绿色,绘画出漂亮的篇章,为

4、 新中国 70 周年献礼,让我的梦想伴着青春的激情飞向美好的远方。 点评 1、视角新颖,独具匠心。作者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借助一名复 习生的视角,从落榜到复习再战,特别是教师、学生和父母的谆谆诱 导,五四精神的洗礼,让我精神振奋,东山再起。2、心理描写,形象 生动。作者用特写的笔墨,将复习生的痛苦心理加以反复刻画,从而 化痛苦为动力,为祖国高歌,为人生添彩。行文笔力婉转,九曲回 肠,令人唏嘘不已。 3、首尾呼应,结构圆融。文章在结尾,呼应开头 的夏季和青春的色彩,让全文的结构显得紧凑、圆融。同时为祖国诞 辰 70 周年献礼,升华了中心,突出了主旨。 2019 的色彩 2019 的色彩?对面高楼上

5、的五星红旗让我看到了红色。我想, 2019 的色彩可以是红色的。 生活在国际化大都市里,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与幸福。每天徜徉在 繁华的街道上,看车来车往,看霓虹闪耀,我都快要觉得自己就是天 上神仙了。 其实,我是适应了都市生活的农民工的儿子。我是精准扶贫国家 资助结对,让我有幸来到了北京。我不舍得离开那片一直陪伴我度过 了童年的乡村。我爱那里的云卷云舒,爱那里的花草树木,爱那里的 调皮伙伴。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我来到这繁华的京都之地。我成了 这人来人往的街市人之一了,我可怕过,我怕寻不到路,怕交不到朋 友,怕接触到别人的眼神,怕我的学习寻不到方向不过,我却很 快地喜爱上了这里。 学习资 料收集于网

6、 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 料 那一天是我到新学校的第一天。班主任王老师把我引到教室,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张三将成为我们班的一员,他的到来将给我们 带来更多的欢乐与收获”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让我无所适从,我在 全班同学的争先恐后的欢迎中潸然泪下。这是我到新学校的第一天。 我来自农村,同学们是知道的。而这也让我成了他们最感兴趣的 地方。闲暇时,他们总爱寻我一起聊农村的故事,总爱和我一起分享 我的别样童年,总爱拉我一起熟悉城市的生活。同学们带我来到*前, 来到五四运动的发源地,给我以生活的勇气。 我是幸福的,我要感恩祖国。父母的生活艰苦,家庭条件无法支 撑额外的补习班支出,再加上母亲身体不好,我就只能全

7、靠自己的努 力了。不过我却依旧难以跟上学习步伐。我不止一次地躲在角落里流 泪,不过我却不敢把这一切告诉任何人。直到有一天傍晚,我的异常 被好朋友余某发觉了,在他的刨根问底下,我道出了我的所有苦衷。 也正是这一次被发觉,我就开始成了班上的“宠儿”。在余某的关心 下,同学们自动成立了“学习关心小组”,对我问症把脉,开方治 疗,轮番关心,从不间歇。于是我成绩突飞猛进,信心满怀。 今天,我坐在这里,过去的三年生活历历在目。和同学们的青春 时间让我对将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青年强则国强”,在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有青年如我们,何患国不强?何患民族 不强? 今天,我坐考场上,为2019 描上

8、了红色! 点评 1、紧扣热点,主旨长远。当代中国正处在全面奔小康的关键时 刻,脱贫攻坚成为时代主题。本文紧扣精准扶贫题材,从小处着手, 学习资 料收集于网 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 料 表现出一个被资助到北京上学的高中生的幸福人生,这也是建国70 周 年来辉煌成就的影射,构思新奇。2、对比刻画,描写精妙。文章通过 对“农村孩子到都市”这一特别的场景故事,对比刻画城乡之美好, 对比刻画农村青年的幸福、兴奋、紧张心理,中间巧妙穿插五四运动 100周年和建国 70 周年的话题,含而不露,手法高超。3、卒章显志, 呼应开头。文章结尾以红色呼应开头,紧扣考场环境,点题而收束全 篇,结构完美无缺,也深化了主旨

9、,再次彰显精神。 【真题再现】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 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寻“中国 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 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 ; (2)许多于 800 字。 心的归属 “假如说国际路线的英文歌是我的翅膀,可以带我飞得更远; 那 传统的中文,传统的东方神韵就是我的根,可以带我回家。”这是歌 手张靓颖在第三届全球风格论坛的演讲的一句话,在我看来,她的话 让我更坚决地认为,无论走多远走多久,心的归属都会是最初的起 点。 中国,具有她独特的“味道”。正所谓倾听不同国家

10、的音乐,接 触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才能更有意识地去寻寻“中国味”。“倾 听”不是简单的听,是在开放的心态下去理解,而“不同风格”意味 着现代文明有着巨大差异,才需要我们有自己见解地去感受,认知属 于中国的味道。 学习资 料收集于网 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 料 首先,我想先来谈谈“中国味”。上下五千年,中国是持续发展 的,也在持续开放。而所谓的“中国味”,也许是一首青花瓷, 也许是上海的小弄堂,又或许是一段京口相声,四川的大熊猫。我们 谁都不可否认,“中国味”是缤纷多彩,好比说年初的流浪地 球,中国式的科幻迈出了崭新的一步。这意味着“中国味”发展向 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既有传统的保留,更有新的

11、发展。 不过当下,有越来越多的人面对不同风格的地域文化时失去了自 己的思想,要么盲从,要么固守,前者缺乏思考,没有主见,终寻求 不到自己想要的 ; 后者固执己见,一味的坚守终会被时代发展的潮流所 淘汰。因此,在我看来,应该既不迷失自我,又勇于接收他者。 认识事物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应当是认识自我,老子有云:“知 人者智,自知者明。”想要知人,首先要自知。一个人若是连自己都 不了解,何谈去认识了解他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水平,进而取别人 之所长,避别人之所短,才能更好地调整、提升自己。其次是认识社 会,社会,简单来说是人的集合,故认识社会的基础就在于认识自我 与他人,社会中需要的是良性竞争,各种观点

12、相互整合,融为一体是 在认识社会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最后我更想来谈谈认识世界,认识 世界更需要我们突破认知的局限性,因为有地域、文化、种族的差 异,准确地认识世界才变得更为艰难,在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下,国与 国的交流更加密切,视角从单一变为多方位的,也让人们有了更多选 择的空间,但保持不变的应是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拿中国的一带一 路政策而言,中国主动地与沿线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政 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与责任共同 体,因为对其他国家、事物的开放与包容,我们才可以接纳并认识一 个全面的世界。 学习资 料收集于网 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 料 开放与包容,我相信是中

13、国走过这么多年来越来越强大的原因, 也是中国人可以对中国文化引以为豪的自信,即使是在如此多元化的 世界里,我们依旧可以坚决地热爱并弘扬中国文化,我们从不同的角 度看到绚丽的世界,对于新鲜事物,我们热情地接受并欢迎,可心中 那一方净土始终会为“中国味”而保留,因为那恰恰就是我们所有中 国人心的归属。 点评 1. 首段扣题,观点分明。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通过引用来亮 明观点,并且扣合文题,目的是为后文内容张本。体现了作者整体构 思的精巧与独特。 2. 思维辩证,逻辑缜密。文章的主体部分,紧紧围 绕“应该既不迷失自我,又勇于接收他者”这一观点,运用辩证的视 角,展开说理,环环相扣,深入浅出,观点鲜明,逻辑性强。3. 首尾 呼应,语言有力。文章很自然地做到了首尾呼应、文题呼应。同时, 借助排比、对偶等修辞格,不仅增添了语言的气势和表现力,也使论 证更具说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