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1 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试题 中图版必修3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047409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1 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试题 中图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1 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试题 中图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1 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试题 中图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1 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试题 中图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1 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试题 中图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1 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试题 中图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1 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试题 中图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课后篇巩固探究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第12题。1.区域是()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C.经济活动类型分布区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2.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解析:第1题,A项是区域的内涵,B、C、D各项所列区域仅仅是区域的一种类型。第2题,有的区域界线具有过渡的特性;区域的划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

2、一;区域内部特性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性,但不是绝对一致。答案:1.A2.C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读图,完成第34题。3.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A.有界性B.差异性C.整体性D.层次性4.有关图中三大区域划分,叙述正确的是()A.是按照自然要素差异划分的空间单位B.其区域界线是模糊的C.三大区域之间存在人员、物资、信息等的交流D.三大区域是独立存在、发展、变化的解析:第3题,三大区域间的面积、人口比重与城市化水平不同,反映了区域间的差异性与区域划分的指标。第4题,区域面积、人口数值为确定值,说明区域之间的界线是明确的,是以行政区为基础的区域划分。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

3、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答案:3.B4.C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据此完成第57题。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地势平原、丘陵为主,海拔较低高原、山地、盆地为主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水文特征外流河内流河多冰川植被和土壤植被主要为森林,土壤有黑土、褐土、红壤草原发育下的土壤冻土广布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海拔5.表中空格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A.地形、热量B.热量、水分C.水分、热量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6.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

4、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C.热带气旋的形成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7.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A.B.C.D.解析:第5题,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纬度跨度大,主要差异为南北差异,主导因素是热量条件的变化;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西跨度大,主要差异为东西差异,主导因素为水分条件的变化。第6题,我国东部季风气候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的。第7题,东部季风区主要为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多河流,灌溉水源充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但是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较大。答案:5.

5、B6.D7.D读针阔叶混交林在3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海拔分布表,完成第89题。地点经纬度海拔22N,116E1 5002 000米42N,118E6001 000米41N,90E2 2002 600米8.两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C.坡向D.降水量9.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降水量C.光照D.坡向解析:从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题目的关键。两点经度相近,但纬度差别大,热量差异造成了针阔叶混交林海拔的差异。两点纬度相近,但经度差别大,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的差异造成了针阔叶混交林海拔的差异。答案:8.A9.B导学号66

6、994003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完成第1011题。10.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A.梯田层层稻花香B.草原茫茫牧牛羊C.翠竹青青有人家D.山歌阵阵采茶忙11.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B.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C.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D.区土壤盐碱化普遍解析:第10题,地大致为黄土高原区,主要粮食作物不是水稻;地仍是黄土高原区,不是草原;地大致为华北平原区,不是竹子分布区;地为四川盆地,其丘陵地区多适宜种植茶树。A、B、C三项都不正确,选D项。第11题,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答案:10.D11.B导学号6699

7、4004读图,完成第1213题。1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沿gh穿过我国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B.进入6月,cd线附近,自北向南环境特征可能是林海雪原沙尘肆虐阴雨连绵C.秋天,从ef漫步,扭曲的胡杨林诉说着古老的文明“塞上江南”风吹稻花香两岸挂满枝头的苹果,又大又红D.ab附近,自北向南依次为沙漠广布,驼铃叮当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峡谷众多,水能丰富13.对太行山两侧区域特征或发展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主要是流水侵蚀区,华北平原主要是流水沉积区B.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是小流域综合治理,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旱涝、盐碱、风沙C.山西

8、省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发展能源工业的资源优势,但不具备区位优势;京津唐工业区是以出口为主的轻工业基地D.水资源缺乏是该区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解析:第12题,沿gh未穿过我国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进入6月,cd线附近不会出现大雪天气;从ef漫步不会经过“塞上江南”。第13题,京津唐工业区是综合性工业基地,轻、重工业均较发达。答案:12.D13.C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受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状况影响,其空间分布不断变化。下图为19802010年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及总产量重心迁移轨迹。读图,完成第1415题。14.19802010年我国水稻产量重心()A.迁移距离和幅度小于面积重心B.主要迁移方向

9、表现为“北进东移”C.总体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D.与种植重心空间变化规律不一致15.我国水稻重心迁移轨迹表明()A.西北地区的水稻总产量增加B.南方地区的商品粮地位上升C.北方地区水稻生产效率上升D.西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解析:第14题,读图可知,19802010年我国水稻产量重心迁移距离和幅度大于面积重心;二者主要迁移方向都表现为“北进东移”,所以产量重心与种植重心空间变化规律一致;从空间上看,我国水稻产量重心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故产量重心总体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第15题,19802010年我国水稻产量重心与面积重心主要迁移方向都表现为“北进东移”,说明南方地区的商品粮地位下降,北方地区的水

10、稻生产量与种植面积增加,生产效率上升;“西北地区的水稻总产量增加”与“西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扩大”明显与图中信息不符。答案:14.B15.C16.阅读下面的材料并结合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上海世博会西藏馆的外立面是一幅高7米、长 63米的三面整体的拉萨城市画卷。展馆中的主体影片天上西藏紧扣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紧贴鲜明的西藏特点。甲世博会西藏馆展馆外观乙西藏交通简图(1)(多选)西藏馆的主体影片为“天上西藏”,下列对西藏的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反映“天上西藏”特征的是()A.位于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上B.地势高,空气稀薄C.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D.气候高寒,气温日较差较大(2

11、)西藏的人口及城市的分布特征是什么?原因是什么?(3)拉萨号称“日光城”,说明太阳能资源丰富,试分析其原因。(4)制约西藏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应如何促进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析:本题借助世博会的相关材料,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的相关内容,解答此题应准确理解青藏高原对西藏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形成高寒气候,对西藏的植被、土壤、农业活动、人口与城市分布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答案:(1)ABD(2)西藏的人口及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因为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高寒,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气温、降水相对适宜。(3)因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

12、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太阳能资源丰富。(4)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交通不便,科教落后,经济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首先发展科教事业,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加强与我国内地的经济文化交往,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特色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7.(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是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案例材料30N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比较目的比较区域差异的目的在于找出区域典型要素,理解主要特征,探求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措施。分析方法区域地理学习

13、最常见的方法是比较法。比较区域差异可以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进行。自然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人为要素有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但对区域的比较不要面面俱到,而要先找出最明显的具有代表性的要素。(1)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在位置上的共同之处是,在形成原因上的共同之处是,在人地比例上的相似之处是。(2)乙、丙两三角洲与甲三角洲的距离相对较近的是,原因是。(3)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均是本国重要的农业区,试列表分析说明它们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优势条件和主要不同特点。解析:图甲所示三角洲为尼罗河三角洲,图乙所示三角洲为长江三角洲,图丙所示三角洲为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它们都是流水沉积

14、作用形成的,所以都具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等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同时人口稠密对发展农业有利。气候方面有一定差异,尼罗河三角洲为地中海气候,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答案:(1)都位于30N附近的大河入海口都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都是地狭人稠的地区(2)乙三地纬度相差不大,乙与甲三角洲的经度间隔约是90,而丙与甲三角洲的经度间隔约是120(3)见下表。甲乙丙共同优势条件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地处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好;有灌溉水源;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沿海地区交通便利主要不同特点以生产长绒棉闻名;光照条件好,由于降水集中在冬季,所以夏季需引水灌溉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为主;劳动集约化程度高,单产高以种植水稻和亚热带水果为主;资金充足,技术水平、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