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课文《乡愁》二课时课件模板

上传人:开*** 文档编号:146045962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5.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课文《乡愁》二课时课件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课文《乡愁》二课时课件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课文《乡愁》二课时课件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课文《乡愁》二课时课件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课文《乡愁》二课时课件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课文《乡愁》二课时课件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课文《乡愁》二课时课件模板(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 愁,共2课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一课时,授课老师:,CONTENTS 教学目录,1.诵读这首诗,体会其回环往复的节奏。 2.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重难点),学习目标,同学们,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哪些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乡愁?,新知导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新知导入,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赴台,出版诗集、散文集、评论集、翻译集40余种,代表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万圣节莲的

2、联想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等。,作者简介,余光中1949年去台湾时年仅21岁,再还乡时已64岁。正如他自己所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头。”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土。”70年代初创作乡愁,在回忆创作过程时他说“随着日子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可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创作背景,作者手记,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要求: 读音准确 停顿恰当 重音读准 富有节奏,学习目标,小时候

3、,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乡愁,语调舒缓深沉,语速稍慢,要注意节奏; 要抑扬顿挫,要饱含感情,层层递进,第4小节达到顶峰。,朗读技巧,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重读“小小”),(重读“这”,以下类推),(重读“那”,以下类推),(重读“窄窄”),朗读技巧,乡愁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

4、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重读“矮矮”),(语调稍微提高),(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语气转平和),(重读“浅浅”),(“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朗读技巧,思考1: 本诗共四节,用了哪几个表示时间推进的词语?,思考2:诗中用了哪几种意象来表现乡愁?,思考3: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数量词和形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思考问题,请同学们初读诗歌,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思考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5、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整体感知,泛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本诗共四节,用了哪几个表示时间推进的词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回答问题,诗中用了哪几种意象来表现乡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自主探究,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数量词和形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物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自主探究,小时候,长大后,乡愁,后来,现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分析讨论,作者借助这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

6、样吗?,四个意向所表现的乡愁是不一样的。 四节诗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故土之思。 前三节是家愁,最后一节是国愁。,分析讨论,邮票,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唯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它凝聚着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它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分析讨论,船票,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是两地奔走的爱情。它凝结着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它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分析讨论,坟

7、墓,将母亲与作者生死隔绝,只有在墓前凭吊来寄托哀思。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墓里墓外虽然只有咫尺,然而却又是那么遥远。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到后来,时空的阻隔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不管是邮票还是船票,都无法叩开这一小小的坟墓,都无法连接这阻隔的阴阳。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分析讨论,海峡,将台湾与大陆分隔多年,却割不断在台的游子对祖国的思念。它象征着作者晚年时期的思念故土之情。海峡虽然“浅浅”,但是故土之情却是深不可测。而且

8、,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绵远深长、回味不尽。作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分析讨论,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正如诗人所说:具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这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的特殊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分析讨论,乡愁是

9、海外游子深情而美丽的恋歌,试以“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思维拓展,1.学会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重点) 2.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难点),学习目标,课程结束,共2课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一课时,授课老师:,乡 愁,共2课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二课时,授课老师:,同学们,上一

10、节课我们学习了乡愁这首诗歌,解决了文中的重点字词,梳理了诗歌的层次。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歌,深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预习思考,再读诗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述诗歌所呈现的意境。,第一节: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昏黄的油灯下,一位少年正在书写家信,写好后贴上邮票,手托两腮,想起了母亲送儿去远方的那一幕:少年满脸伤感,手拎着行李箱走在码头上。在分手的那一刻,母亲的一声:别忘了,到那边来信孩子少年哭了,母亲也哭了。船消失在天水之间,母亲仍然伫望着,伫望着,回顾练习,再读诗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述诗歌所呈现的意境。,第二节:一个夏天的早晨,我,一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手拿一张窄窄的船票,步履匆匆地挤上

11、了轮船。船舱里,我想起了与妻子的相识、相知、相依,那时候的时光真是甜蜜美好。可当我想到即将远离妻子、到异国他乡求学时,我不禁潸然泪下.,回顾练习,再读诗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述诗歌所呈现的意境。,第三节:到后来,我终于回到故乡,看到的却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冰冷的坟墓,再也看不见母亲那慈祥的面容。我跪在坟前痛哭:母亲呀母亲,你在哪里?不孝儿回来了!,回顾练习,再读诗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述诗歌所呈现的意境。,第四节:现在,我与故乡被这湾浅浅的海峡阻隔着,我只能任泪水肆意地流淌,我多么想回去,看一看家乡,看一看家乡的亲人,看一看故土的一草一木啊!但是我想回去回不去啊.,回顾练习,“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

12、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作者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就是乡愁。这就叫创设意象,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理解和赏析诗歌的重要途径。,分析讨论,通过朗读,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故土,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分析讨论,这首诗具有多方面的“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从诗文中“寻美”,并把寻出的美用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 _,例如 _ 。” (提示:可从整体结构、构思立意、词句运用、思想感情等角度),分析讨论,美

13、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从 整 体 结 构,美在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上。,分析讨论,美在从小到老的时间顺序上。,从 构 思 立 意,美在身处各地的空间变化上。,美在托物寄情的形象比喻上。,分析讨论,美在数量词的运用上。,从 词 句 运 用,美在叠词的运用上。,美在每节诗中长句和短句的运用上。,分析讨论,美在表情达意时人称的不断变化上。,从 思 想 感 情,美在每一节诗都是一幅凄美的图画上。,美在主题的逐步深化、最后升华上。,分析讨论,诗歌中所选取的意象之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这些意象是按照诗人的人生经历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并且从感情的抒发来看,是层层推进的关系,邮票、船票、坟墓等三

14、个意象,不过是铺垫而已。末节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深情,比起前面三节的乡关之思、爱人之情、亲人之情,具有一种崇高美,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课文探究,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课文主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故乡之思,主题,升华,家国之思,乡愁,时间顺序,感情顺序,板书设计,1乡愁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童年时代的母子分离; 青年时期的夫妻分离; 中年时期的母子生死之别; 现在游子与大陆的隔离。,

15、跟踪检测,2下列对乡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B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 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A,跟踪检测,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

16、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跟踪检测,乡愁意象举隅,1.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浮云) 2.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梅花) 3.平时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 (秋声 ) 4.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天宇) 5.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子规鸟、杜鹃花),跟踪检测,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以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底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C,跟踪检测,诗人笔下的乡愁不仅仅是个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诗人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亲人之思和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2诗人笔下的乡愁仅仅是个人思念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