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课时2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学案 湘教版选修5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045922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课时2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学案 湘教版选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课时2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学案 湘教版选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课时2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学案 湘教版选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课时2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学案 湘教版选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课时2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学案 湘教版选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课时2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学案 湘教版选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课时2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学案 湘教版选修5(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2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学习目标定位1.能列举我国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的灾害类型。2.学会分析我国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主要灾害的成因。一、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1.位置:黄土高原区地处黄河中游地区。2.环境特点:本区东部、南部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西北部为农牧交错地区。从东南至西北,自然环境由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递变。过渡地带不稳定的气候和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与本区自然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3.主要的自然灾害:干旱、水土流失。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大部分地方植被稀少、黄土裸露,加之暴雨较多,冲刷强烈,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由

2、水土流失引起的干旱是本区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此外,暴雨、滑坡、病虫害及地震等也是本区重要的自然灾害。思考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何有利影响?答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黄河含沙量大,在黄河入海口处淤积,形成黄河三角洲,从而增加土地面积。2.人为因素是如何影响地质灾害的?答案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1.位置:本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2.滑坡、泥石流多发原因: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东南部多高原、深谷和盆地;本区降水丰沛,由

3、于植被破坏严重,降雨引起的滑坡、泥石流规模大,活动频繁。3.地震多发原因:本区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危害大。地处我国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思考3.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滑坡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答案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雨;西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稳;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探究点一黄土高原灾害多发的原因探究活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主

4、要是_灾害多发区。(2)本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3)该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黄土高原(2)干旱、水土流失、暴雨、滑坡、病虫害及地震等。(3)过渡地带不稳定的气候和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反思归纳黄土高原灾害多发的原因迁移应用1小老树是指树龄虽小,但长势已经显著衰弱的树。具体表现为树体小,短枝多,枝细弱,叶片小,落叶早,果实小等。读下图,完成(1)(2)题。(1)图示小老树主要分布于()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 D.河西走廊(2)造成小老树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土壤贫瘠 B.气候不适C.地形崎岖 D.河流过少答案(1)C(2)B解析从图中

5、可知,小老树的分布区比较集中于黄土高原。一般在湿润地区对应的植被是森林,而在半干旱地区树木的成长是困难的,往往形成低矮的小老树。从另一个角度讲,气候是影响植被生长的第一环境要素。探究点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探究活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这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_。(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由于人类对植被破坏会导致地质灾害日趋频繁,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会造成_(地质灾害)的发生。(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

6、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有_。(4)如何做好地质灾害的防御?答案(1)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2)泥石流、滑坡(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日益严重(4)做好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等。反思归纳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最为集中的原因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川、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成因上可分为两大方面:(1)自然原因地质条件上: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容易诱

7、发滑坡和泥石流;地貌上: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气候上:受西南季风及地形影响,降水丰富,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2)人为原因主要包括:开垦、开矿、开发山区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建筑物、人口、财产等趋于密集;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不到位。迁移应用2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1)(2)题。(1)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D.温差较大,岩石破碎(2)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A.地震 B.泥石流C.洪涝 D.

8、塌方答案(1)D(2)B解析(1)西南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湿润,温差较小。(2)破坏植被,使地表稳定性下降,易诱发泥石流灾害。1.我国四大高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答案B解析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2.下列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形破碎,坡陡沟深B.土质疏松,植被稀少C.长期人为不合理地利用土地与资源开发D.全年降水丰富,且时间分布均匀答案D解析黄土高原降水总量少,但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对地面冲刷强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3.我国是多灾害的国家,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是()A.内蒙古

9、高原 B.云贵高原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答案B解析云贵高原地势崎岖,气候干湿季分明,暴雨多,又处于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都比较多。4.下列关于川滇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区山高谷深,全部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B.该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地质灾害C.该区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D.该区的泥石流容易引发地震等灾害答案B解析川滇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我国2014年6月29日20时到6月30日20时的全国降水量分布图,部分地区出现了日降水量超过50mm的暴雨天气,中央气象局根据降雨

10、量发布了地质灾害预警(注:预警级数越高,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大)。(1)简述本次地质灾害预警地区的分布特征。(2)A地和B地的日降水量都超过了50mm,但A地地质灾害预警等级高于B地,试分析造成此差异的原因。答案(1)分布特征:都分布在日降水量大的地区(降水量大且集中的地区);都分布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地形崎岖的地区);分布较分散(或都分布在30N以南或分布在具体位置如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浙江西南部等)(2)A地的等级高于B地的原因:A地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大,地势起伏大于B地;A地地质构造比B地更不稳定(更活跃)解析(1)读图,本次地质灾害预警地区都分布在日降水量大的地区。一般是降水量

11、大且集中的地区;都分布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容易形成洪水灾害;分布较分散,主要分布在30N以南地区,如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浙江西南部等。(2)A地的等级高于B地的原因:读图,A地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大,B地是江南丘陵,所以A处地势起伏大于B地。A地地质构造比B地更不稳定,易造成地质灾害。课时作业基础过关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暴雨、水土流失、沙漠化和低温冻害等。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地区中,属于干旱、洪涝与低温冻害多发区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C.黄土高原 D.黄淮海平原2.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是()A.江南丘陵

12、 B.太行山区C.西南山地 D.四川盆地答案1.B2.C解析第1题,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平原,低温冻害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和青藏高原。第2题,我国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地和青藏高原的东南部。3.下列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干旱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B.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和西南山区C.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等地D.低温冷害主要在华南地区和黄淮海平原答案C解析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地

13、,青藏高原东南部;低温冷害分布在东北平原、青藏高原。4.下列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B.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C.我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D.我国地质灾害诱因多答案C解析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主要包括: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因此,陆地灾害和海洋灾害都有发生。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典型的国家:夏季风强弱变化会导致干旱、暴雨和洪涝灾害;冬季的寒潮则可能带来低温冷冻和冰雪灾害。地质灾害诱因多:位于板块交界带,多地震和火山;地形条件复杂,植被覆盖率低,多滑坡和泥石流。东部人口密集且经济发

14、达,是自然灾害易发和多发区。5.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上游B.黄土高原全部位于干旱地区C.黄土高原区气候干旱,极少有暴雨发生D.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水土流失和干旱答案D解析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游,处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暴雨较多。右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第6题。6.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答案A解析图中列举了地质地貌灾害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选项中横断山位于云南和四川西部,秦岭位于陕西省,和其他山地相比,有可能是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7.读下图,E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下列与该地地质灾害产生无关的因素是()A.地质状况 B.地形状况C.气温状况 D.植被状况答案C解析E地为西南地区,该区地质灾害频发与地形地质条件和植被破坏等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气候因素中降水丰沛是地质灾害的成因之一,气温与地质灾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