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2020年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6044576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8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2020年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2020年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2020年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2020年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2020年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2020年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2020年整理).pptx(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教学重点: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 1999 年 6 月 28 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 年 11 月 1 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 人犯罪法。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

2、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 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 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 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 和附则。 三、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

3、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 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 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 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 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 8 类 6 种。 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 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结交“哥们、姐 们”、口哨唤人

4、、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 物件、书包异物。 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2、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出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 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1,3、不及时矫正不良行为的

5、后果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 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生 8 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 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 21 名 13 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 8、9 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 8 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 14 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 时间内作案 15 起。这 8 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 不到及时矫正,最

6、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5、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A、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 B、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 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C、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D、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

7、一个同学都要做到: 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 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四、结束语: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2,用法律保护自己,作者: 实验小学 徐雪,来源: 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2-6-29 12:15:20 1053,教学目的: 知道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教学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资源与策略:案例分析讨论,小品表演,寻找

8、有关法规,知识竞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 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 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 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 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3,二、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

9、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 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 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师: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 一些禁止性规定,如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 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 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法律知识检测 判断题 保护在学校中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只是学校的

10、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表明我国用专门法律保护青少年的正 当权益,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社会保护归根结底是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学校和家庭环境。() 国家专门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可见 保护未成年人是社会的责任,与我们未成年学生无关。() 未成年人除了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外,还需要社会保护。() 有违法行为的我国未成年人,不属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 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

11、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 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 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 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观看一个小品,主要内容是: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 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交流)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 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12、,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1996 年月 11 月 3 日 ,在骑车途中,不慎将 8 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 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 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 1000 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 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 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 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

13、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 的尊严。 (四)学会断案 案例 1. 谁应为未成年人夜不归宿负责任?,4,晓雪今年 17 周岁。自今年 5 月份起,她在课余时间常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人混在 一起,进行小的赌博,观看色情淫秽录像,甚至夜不归宿。 叔叔得知此情况后告诉了晓雪父母,并劝说他们多管管孩子。可他们却说晓雪已经懂事,不 会出问题的。无奈,叔叔又找到留宿晓雪的房屋主人李某交涉。李某却反唇相讥:“你侄女 愿意住在这儿,叫我有什么办法,你家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请问,晓雪父母和房主李某 的行为是否违法,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案例 2.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

14、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 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 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讨论交流) 三、总结 我们未成年人要从小学法、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法与我们生活,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法在校园中无处不在,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明白校园中的违法行为有哪些,自己怎样做才能不违法,如果 遇上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用法保护自己。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法律法规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做遵纪守法公民。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媒体和课堂创设的情境使学生真正

15、体会到法在校园中无处不在。 2、自己怎样做才能不违法,如果遇上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用法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法律书籍。 师:今天老师带了几本书到课堂,请同学们看看。(学生读书名) 2、师:这些书你们看过吗?(没有) 3、师:其实这些书籍中的法律条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法与我们 生活。(板书课题) 二、观看实例,学法明理。 (一)课件一:晨会上的升旗仪式。 1、请学生观看晨会上升旗仪式时一年级部分小朋友的表现。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在影片中发现的不和谐画面,并说明原因。还可以说一些影片中没 有的现象。 3、老师小结,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

16、和国国旗法的第 3 和第 13 条,学生齐读。 4、布置任务:星期五到一年级四个班做有关国旗法的宣传。 学生用本子做记录。 (二)课件二:钱丢失后。 1、影片一:晨会过后,三(1)班的郑凯林同学为爷爷买七十岁生日礼物的 300 元钱掉了。 学生说说该怎么办?,5,2、影片二:郑凯林同学在搜查同学的书包。 学生说说这样对不对,为什么? 看看三(1)班的班主任是怎么说的? 3、情境一:李丽同学是叶凡同学的好朋友,她发现叶凡同学的一些可疑之处。 学生讨论交流李丽同学该怎么做? 课件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 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4、情境二:老师引导叶凡同学承认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学生小组合作想象老师引导叶凡同学承认和认识自己错误的情景。 全班交流。 学生说说叶凡同学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 课件出示刑法第 151 条规定: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 5 年以下有期 徒刑,拘役或者是管制。 (三)情境三:老师体罚学生。 1、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上讲台,指出他的错误,并罚他站。 2、学生说说对这件事的看法。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