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之第一章 教育及其发展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041793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考之第一章 教育及其发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教师招考之第一章 教育及其发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教师招考之第一章 教育及其发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教师招考之第一章 教育及其发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教师招考之第一章 教育及其发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考之第一章 教育及其发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考之第一章 教育及其发展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教育及其发展,本章要关注常识性知识的考核,题型主要是客观题中的选择、填充、判断等。,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填空、选择) 教育是培养人 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1、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教育的“三合一”即指此三者要形成教育合力。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二、教育的本质(填空、选择),1、教育的本

2、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一种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这表明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这表明教育与其他社会观象有本质区别。 (3)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社会要求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社会性、阶级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即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政治、经济也具有能动作用。,三、教育的起源

3、与发展(填空、选择),1、教育的起源 (1)劳动起源说 关于教育起源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和社会生活。 (2)生物起源论 19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是“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3)心理起源论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2、原始社会的教育,(1)附属性(非独立性)。教育活动同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领域。教育活动直接服务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多数的教育活动分散进行,没有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员、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

4、固定的教育内容、专门的教育场所和教育机构。 (2)原始性。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的氏族公民;教育内容相对简单。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 (3)平等性。教育面向全体儿童,男女儿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基于男女生理、体质方面的差异以及因此从事的劳动性质不同,男女儿童学习存在内容方面的微小差别。,3、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进入奴隶社会后,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古代中国 早在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 。 西周之后,学校教育制度已发展的比较完备,周王朝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

5、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儒、墨两家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思想专制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 隋唐时盛行科举制度。 唐朝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是六学二馆。六学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指东宫的崇文馆和门下省的弘文馆。 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 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 。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制度被废除

6、。,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的教育和宗教紧密相关。古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佛教形成了寺院学府的特色。 古代埃及 大约公元4000年前的中王国,已有了宫廷学校。 中王国以后,宫廷学校已不能满足培养官吏的需要,因而国家开设了职官学校。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为私学。,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为主,教育

7、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和武士。,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 (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填空、选择),(1)专门化。教育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了出来,出现了古代学校; (2)等级性。不同的阶级地位享有不同的教育权利和等级; (3)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分离和对立;

8、(4)学校教育内容更加丰富,且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5)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惟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 (6)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体罚及其他惩戒行为十分盛行;,(7)刻板性。学校教育祟尚书本,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主要以背诵、记忆为主,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8)教育体制官私并行; (9)学校教育制度出现并不断地发展,但尚未成形; (10)教学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 (11)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1

9、2)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教育的功用性价值不受重视;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处于社会较低的地位。,4、现代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1)现代学校出现并发展。 (2)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地位提升。 (3)关注点从过去转向未来。 (4)繁荣并规范了各类教育组织。 (5)变革迅速。,(6)全民化。推行普及教育。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要。 (7)民主化。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开放性日增,教育公正和教育机会均等成为教育决策和教育行为的基本准则

10、;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学校类型、培训机构类型进一步多样化,以满足学习者多方面的需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8)终身化。现代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将贯穿于人的一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学习终身化,预备式的一次性的学校教育体系向终身教育体系转变。教育者从重在将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转变为重在促进受教育者不断掌握学习方法,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填空、选择),(9 )人性化。教育目的人性化;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制度都以人为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从分离不断走向统一; (10)现代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联系空前紧密,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和加强;科学技术成果在教

11、育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和普遍的运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教育的复杂程度和理论自觉性不断提高,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教育的技术手段日益更新,教育制度的弹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注重优化教育内外的多种因素和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11)信息化。教育重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质;强调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和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2)国际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化,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和广阔的国际环境。,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一、教育的构成要素(填空、选择)

12、 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 教育影响。 1、教育者 广义的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态度、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狭义的教育者指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源。 一般而言,教育者主要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具有(取得)一定资格的从事专门教育教学活动的专职教师。他们承担着教书育人 的责任。,2、受教育者(学习者) (填空、选择) 受教育者(学习者)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 受教育者(学习者)是教育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 受教育者在

13、接受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行为以及智慧、性格等方面的影响时具有主观能动性。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此外,教育目的、教育环境也属于教育影响。,二、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简答、填空),1.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相互独立。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三个要素所处的地位不一样,发挥作用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学习者)是教

14、育过程中的“人”的要素,教育影响是教育过程中的“物”的要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学习者)的角色位置存在差异,教育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学习者)的角色任务不同,教育者以促进受教育者(学习者)发展为天职,受教育者(学习者)以发展自己为权利和义务。教育影响作为教育的中介发挥作用。,2.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相互规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系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学习者)在教育活动中共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他们既共同作用于教育内容,又相互进行着双向互动,三者之间交互作用的主要结果是受教育者(学习者)的身心获得发展。 在面对共同的教育影响时,教育

15、者和学习者都作为主体结成主体间关系(主体间性)。,第三节 教育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及教育科学的关系 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填空、选择),1、教育学的萌茅阶段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 :儒家的代表 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 “学而知之”强调后天教育的作用 “有教无类”广收弟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启发诱导 “学而不

16、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墨子 以“兼爱”和“非攻”为教育思想 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亲知” “闻知”和“说知” 道家 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 “道法自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学记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学记(收入礼记)。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和经验。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课内外相结合 “师严然后道尊” 教师要受到尊重 “教学相长” 教和学要相互促进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启发诱导 “学不邋等” 循序渐进,(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古希腊) 苏格拉底问答法 即“产婆术”启发式教学 柏拉图 (古希腊) 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政治学 昆体良(古罗马) 雄辩术原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培根(英国):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 洛克(英国)教育漫画 卢梭(法国)爱弥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