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吴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041512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吴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吴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吴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吴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吴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吴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吴强)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庞红卫 电话:057188077930(o),一、从相关研究看教师的心理健康,1、相关研究 不久前,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实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的问题。 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心理疾患检出率为48%,与一般群体的“常模”相比,有23.4%的小学教师超出“常模”2个标准差。,一、从相关研究看教师的心理健康,广州市天河区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

2、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杭州市教科所去年上半年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

3、查更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一、从相关研究看教师的心理健康,2、几点看法 1)原因分析 教师的职业特点(与需要帮助的服务对象面对面接触的职业;工作强度大,发展机会少,且周期长,不易立即显示功效,因此缺乏及时的成就认可。) 2)三个层面 心理问题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心理问题的层次性客观存在 紧张,不舒服不舒服感增强应急机制无法解决而被彻底放弃紧张持续上涨,巨大的失衡状态出现。,一、从相关研究看教师的心理健康 3)对研究本身的反思 SCL90量表是美国人首先设计出来的,我国还是在80年代修订过这个量表

4、,量表可能并不能适应今天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环境。 大部分研究是对心理问题或心理症状的测量,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积极方面。 心理健康的含义:分正负两方面,不仅是消极情绪的减少,同时也是积极情绪的增多。,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问题表现,1、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 所谓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或自我)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和态度 1)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 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 3).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问题表现

5、,4.抗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 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 6.能适应与改造教育环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问题表现 2、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表现 1)生理心理症状 表现在抑郁,精神不振,对学生漠然冷淡;焦虑,对外界担心和过分忧虑;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一些人表现为不关心身边的事情,但是对以后可能发生的事却忍不住担忧。在抑郁和焦虑心态中,常常还会出现身体症状,如失眠、无食欲、咽喉肿痛、腰部酸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疼、晕眩等。,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问题表现,2)人

6、际交往方面 如,有些教师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没有耐心听取他人劝告和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有的教师则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冲家人发脾气、体罚学生等。,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问题表现,3)职业方面 职业倦怠(略) 职业行为异常(怨职型等、打骂体罚学生),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问题表现 3、教师心理健康与“师德”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师德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在教师心理健康这个层面上把问题解决了,师德问题就只剩下来自个别教师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了。,三、教师心理健康成因分析,1、外界压力 1)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冲击 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教师实际社会地位的失落之间产生的反差也容

7、易让教师难以避免内心深处存在的角色冲突。 2)来自教育体制改革的压力 升学率、学生考分排队、实行淘汰的聘任制、教师的职称评定、对教师的奖惩条例等。 待业教师群的初步形成,职业安全感大幅下降。,三、教师心理健康成因分析,3)职业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负荷的超常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常常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而教师本来也是一种普通的人,而不是纯粹的机器,我们或许有理由要求他们有超常的业务与道德素质,但不可能要求他们没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没有则必然影响心理的生理节律。 多重角色冲突,三、教师

8、心理健康成因分析,4)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提高 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传统的教师角色也受到了挑战,这使教师在面对学生时,总是感受到压力。,三、教师心理健康成因分析,2、教师自身心理素质 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在个人生活出现变化,诸如结婚、升迁和亲人死亡、离婚等事情发生时,心理问题更容易发生。,四、教师的职业倦怠,1、职业倦怠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职业倦怠是助人行业中的工作者在工作中因长期持续付出情感,并与他人发生各种矛盾冲突而产生挫折感,

9、最终表现出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机能失调现象。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四、教师的职业倦怠,Maslach(1)情绪衰竭,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2)非人性化,涉及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 (3)低个人成就感,这涉及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四、教师的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1)职业倦怠与工作高压力有关 (2)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的相关 (3)师生关系、学生的低成就等和

10、职业倦怠,四、教师的职业倦怠 2、相关研究 整体情况 (1)与护士在职业倦怠方面情况比较 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得分明显低于护士,而在非人性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 (2)与美国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比较 我国教师和美国教师在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纬度上差异均不显著,而个人成就感显著低于美国教师。(文化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四、教师的职业倦怠,相关指标分析 (1)就性别而言,我国教师在职业倦怠上的性别差异体现在个人成就感上,女教师的成就显著高于男教师。(薪酬、天性) (2)就学历而言,处于两个极端群体表现独特,中专学历教师与其他学历教师相比,在情绪衰竭感上的得分明显偏低,非人性化倾向最弱

11、,而在成就感上的得分高于专科和本科学历教师。(职业期望) (3)就教龄而言,小学教师中,教龄在5-10年的男教师非人性化程度最高;教龄为5-10年的女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最高。 (4)就学部而言,小学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明显高于初中和高中教师,而非人性化程度明显比初中和高中教师低,高中教师比小学和初中教师体验到更显著的情绪衰竭。,四、教师的职业倦怠 3、结论与启示 关注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让教师成为培训活动的中心,实行案例教学、团体活动体验式培训,让教师体会参与活动的好处和收获。 实现奖惩式评价向发展性评价的转移。把评价与教师发展相结合。,五、教师的心理调适:共同的责任,1、通过制

12、定各种政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提倡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减少并杜绝教师的消极心理。,五、教师的心理调适:共同的责任,2、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往往是学校情境和教学活动,社会层面的支持只是为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要切实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还必须从学校和个人层面入手。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如降低学生和教师数的比例,缩短工作时间,给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自主权,提供更多训练提高机会等。,五、教师的心理调适:共同的责任,3、教师自己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学会宣泄与

13、转移压力,以便随时调节自己的心态,时常看一看自己有无情绪反应不正常的现象,如果有反应过于敏感、情绪过于焦虑等现象,就应该考虑适当多休息一下,或者听听轻音乐,或者唱一唱欢快的歌曲。具体有: 放松训练是降低教师心理压力的最常用的方法,它既指一种心理治疗技术,也包括通过各种身体的锻炼、户外活动、培养业余爱好等来舒缓紧张的神经,使身心得到放松和调节。 时间管理技巧包括对时间进行组织和预算、将目标按优先次序进行区分、设立一个现实可行的时间表、每天留出一定的时间给自己等,可使生活、工作更有效率,避免过度负荷。,五、教师的心理调适:共同的责任,认知重建策略主要指调整对相关事件或压力源的认识和态度。认知治疗学

14、派认为,人的烦恼不是起于某个事件,而是起于他对事件的看法,思想和信念是引起心理问题的根源。因此,面对某种事件,教师要学会避免某些自毁性的认知(如“我必须公平地爱每个学生,并且使每个学生都取得成功”),并经常进行自我肯定(如“至少部分学生学到了很多东西”),使自身的认知更趋理性。 反思是指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省来提高教学能力,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情绪状态,从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过程。专家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善于反思是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专家型教师的核心特征。,五、教师的心理调适:共同的责任,音乐与生理保健法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谩骂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态,因

15、此,你可以多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以缓解不愉快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健行为习惯极为重要。同时,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更不容忽视。自信自主激励法即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依赖的。每桩伟业都是由信心开始。第一,要知道你所遇到的问题、压力和挫折别人同样也会遇到,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因此,别人能正视并勇敢面对的事,你如果想做,通过努力你也能做到。就算你没有成功,至少可以一搏,以防后悔。关键在于:机会对人是均等的,只有在准备中等待机会,才能善于抓住机会。所以,自我安慰、自我激励、自我控制情绪、自我积极心理暗示,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并有效地展示自己的优势,走出属于自己的路。,五、教师的自我保健,第二,得与失贯穿于人一生之中循环往复,关键在于你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如果你能把困难和压力视为成功的前兆,使逆境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将危机当作机遇的起点,那么,你就能积极看待人生的苦恼。 第三,你所承担的任务或你正在从事的工作,在你的心目中一定是最重要的。因此,千万不要与现实的工作和生活对抗,而是尽力保持平静的心情。,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