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基础工程复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6041214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文档}基础工程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实用文档}基础工程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实用文档}基础工程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用文档}基础工程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文档}基础工程复习.(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下列矿物质中,亲水性最强的是 ( B )。A. 伊利石 B. 蒙脱石 C. 高岭石 D. 石英29. 土的自重应力随深度( A )A. 单调增加 B. 单调减小 C. 保持不变 D. 有极大值30. 基底压力的实际分布为 ( A )A. 曲线分布 B. 三角形分布 C. 梯形分布 D. 均匀分布31. 均布条形基础荷载作用下地基最大剪应力在( B )A. 基底中心线 B. 基础边缘处 C. 基底中心线以下某一深度处 D. 不确定 32. 可按平面问题计算附加应力的均布荷载分布区域为( C )A.圆形 B.正方形 C.条形 D.矩形33. 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可应用(C )A.材料力学公式

2、 B.条分法 C.角点法 D.分层总和法34. 计算地基附加应力采用的外荷载为( B )A.基底压力 B.基底附加压力 C.地基压力 D.地基净反力35. 有面积相同的矩形基础和正方形基础,其基底附加压力均布且大小相同,地基为均质土,在基础中点下同一深度 d ( d 0 )处,二者中产生较大附加应力的是( D )。A. 可能是正方形基础,也可能是矩形基础 B. 矩形基础C. 两个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相等; D. 正方形基础。36. 某柱下方形基础边长2m ,埋深 d=1.5m ,柱传给基础的竖向力 F= 800kN ,地下水位在地表下0.5m 处,则基底压力等于( C )。 A.210 kPa

3、B. 215 kPa C.220kPa D. 230kPa37. 地基表面作用着均布的矩形荷载,由此可知,在矩形的中心点以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地基中的 ( B ) 。A. 附加应力线性减小,自重应力增大; B. 附加应力非线性减小,自重应力增大;C. 附加应力不变,自重应力增大; D. 附加应力线性增大,自重应力减小;38. 一矩形基础短边尺寸B,长边L,在长边方向作用的偏心荷载为F+G,试问当基底最小压应力等于零时,最大压应力等于( B )。A. B. 2 C. 3 D. 4 39. 在相同的基底附加应力作用下,均布方形荷载所引起的附加应力的影响深度比条形荷载( D )A.稍大 B.稍小 C

4、.相等 D.小得多40. 某均值地基土,重度,则深度1.5m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等于( A )。A. 25.05 kPa B. 21.5kPa C. 32.65kPa D. 24.9kPa41. 三角形分布的矩形荷载角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是、的函数,其中是( B)。A. 矩形荷载短边长度 B. 三角形荷载分布方向的边长 C. 矩形荷载长边长度 D. 三角形荷载最大值所对应的边长 42. 有两个不同的基础,其基础总压力相同,问在同一深度处,哪一个基础下产生的附加应力大(A )。A宽度小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大 B宽度小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小 C宽度大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大 D两个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

5、相等43. 自重应力在均匀土层中呈( C )分布A折线分布 B曲线分布 C直线分布 D均匀分布44. 某场地自上而下的土层分布为:第一层粉土,厚3m ,重度;第二层粘土,厚5m ,重度为,饱和重度 ,地下水位距地表5m ,试求地表下6m 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 A )。A. 99.8 kPa B. 109.8 kPa C. 111 kPa D. 109.2 kPa54. 常以局部倾斜为变形特征值的结构是 ( D ) A. 框架结构 B. 排架结构 C. 高耸结构 D. 砌体结构 55. 不同结构的地基变形由不同的变形特征值控制,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框架结构应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

6、 B高耸结构应由倾斜控制 C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控制 D. 单层排架结构应由倾斜控制56. 在同一均质土场地有埋深相同的两矩形基础,其基底压应力相同,长宽比相同,但基础尺寸大小不同,则两基础沉降量的关系是( C )。A.大基础和小基础的沉降量相同 B.小基础的沉降量大于大基础的沉降量C.大基础的沉降量大于小基础的沉降量 D.无法判断 92. 一矩形基础短边B ,长边L ,在长边方向作用的偏心荷载为F+G ,试问当基底最小压应力等于零时,最大压应力等于 ( B )A. B. C. D. 93. 计算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内力时,荷载采用 ( B )A.基础压力 B.地基净反力 C.地基反力 D.

7、地基附加压力94. 以下基础形式中不需要按刚性角要求设计的是( D )。A. 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 B. 墙下条形砖基础 C毛石基础 D.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95. 对无筋扩展基础要求基础台阶宽高比允许值是因为( D )。 A. 材料的抗压强度较高 B限制基础底面宽度要求 C地基承载力低 D. 材料的抗弯抗拉强度较低96. 柱下独立基础发生冲切破坏是由于( A )。 A. 柱周边处基础高度不足 B地基承载力不足 C基底面积过小 D.基础材料抗压强度不足97. 各种型式的刚性基础的共同点在于( D )。 A. 均为墙下条形基础 B均为柱下独立基础 C均由砖、毛石砌筑而成 D. 均由脆性材料组成

8、98. 某中心受压矩形基础底面尺寸,传至设计标高处竖向轴压荷载,基础埋深d , 地基土重度。地基净反力是(B )。A B C D. 99. 某柱传给基础的竖向荷载标准值为=200,基础埋深为1.5m,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60, 则该柱下基础的最小底面积为( A )A. 1.54m2 B. 1.62m2 C. 1.3m2 D. 1.8m2100. 某墙下条形基础,顶面的中心荷载标准值,基础埋深, 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则该基础的最小底面宽度为( A )A. 1.125m B. 1.2m C. 1.1m D. 1.0m101. 可具有补偿作用的基础是( D )A.单独基础 B.条形基础

9、C.交梁基础 D.箱形基础102. 柱下条形基础的底面尺寸与( D )因素无关。 A柱网布置 B边跨跨距 C地基承载力 D基础底板厚度103. 柱下条型基础梁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计算,高度宜为柱距的( A )。 A1/6 Bl/3 Cl/10 D l/2104. 以下不属于浅基础的基础型式是( D )。 A柱下条形基础 B筏板基础 C柱下独立基础 D沉井105. 以下破坏现象中,由于冲切而破坏的现象是( B)。 A基础底板被拉裂 B柱子周边沿45度斜面拉裂 C基础台阶处出现竖向裂缝 D柱子与基础接触面被压坏106. 在计算( C )时采用地基净反力。 A基础底面尺寸 B验算地基承载力 C基础底板

10、配筋 D地基变形107. 计算砌体承重结构的地基变形,应由( C)控制。A沉降量 B沉降差 C局部倾斜 D倾斜108. 计算框架结构的地基变形应由( B )控制。 A沉降量 B相邻基础沉降差 C局部倾斜 D倾斜109. 单层排架结构的地基变形应由( A )控制。 A沉降量 B相邻基础沉降差 C局部倾斜 D倾斜110. 在进行扩展基础结构计算,确定基础配筋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应该采用( A )。 A基本组合; B标准组合; C准永久组合; D短期效应组合。111. 以下不受宽高比限制的基础型式是( D )。 A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 B墙下条形砖基础 C墙下毛石条形基础 D墙下钢筋混凝土条

11、形基础112. 在荷载和地质条件相同时,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相比不能做到“宽基浅埋”是因为( A )。 A受到材料刚性角的限制 B基底附加应力较大 C地基承载力低 D材料的抗压强度低113. 柱下条形基础不具有( C )的特点。 A基础刚度较大 B对柱子荷载起一定调整作用 C补偿性设计 D调整地基变形114. 不同结构的地基变形由不同的变形特征值控制,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框架结构应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 B高耸结构应由倾斜控制 C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控制 D单层排架结构应由倾斜控制115. 按地基压力扩散角的概念计算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时以( A )为前提条件。 A基础

12、底面处传至软卧层顶面处的总压力在扩散前后数值不变 B附加压力在传递过程中数值不变 C基础底面处和软卧层顶面处的总压力在扩散后减小D基础底面处和软卧层顶面处的总压力在扩散后增大116. 在( C )情况下可不验算柱下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A基底宽度大于等于3m B基础底板高度按构造设计 C基础和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 D基础埋深在地下水位以上117. 以下(D )不是柱下条形基础的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计算的条件。 A地基土均匀 B梁高不小于1/6 柱距 C上部荷载分布均匀 D梁的翼板宽度不小于1/6 柱距118. 在软土地基上的高层建筑为减小地基的变形或不均匀变形,下列何种措施( C ) 是收不到预期效果的? A减小基底附加压力 B增加房屋结构刚度 C增加基础的强度 D设置沉降缝119. 沉降缝与伸缩缝的根本区别在于( C )。 A伸缩缝比沉降缝宽 B伸缩缝不能填实 C沉降缝必须从基础处断开 D伸缩缝的宽度小120. 由( A )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无需进行基础宽度和深度修正。A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以理论公式计算; B地基载荷试验; C规范承载力表格; D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