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6041199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文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实用文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实用文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用文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文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 王爱星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解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明确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所需的专业准备。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与专业准备;难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本章主要内容:本章初步梳理了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分析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性质与内涵,概要阐释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并讨论了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所需要的专业准备,以帮助学习者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有系统地了解,明确学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及相应的专业准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定

2、义: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注意与常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生活教育、人文教育等教育概念的辨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有着丰富内涵特性的教育概念,它兼具常识性、道德性、生活性与人文性,只有综合的理解,才能恰当把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真正内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在幼儿园的课程领域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为

3、其他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即一切的教育都在帮助孩子建立与世界的一种恰当关系,学会做一个人格健全、并有益于人类的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让儿童学会科学的认识与探究客观的世界,还要认识到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客观世界所承载的责任;幼儿语言教育也不仅仅只是教会孩子正确与流利地表达,还要教孩子学会表达真诚与善意;幼儿艺术教育不仅仅让孩子学生欣赏与创造美,还让孩子体验与领会人性之美。这些关系的层面、人性的层面就是社会教育需要关注的,因而,社会教育存在于所有领域课程之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一)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所谓完整发展是指儿童在发展的内容、结构与时间上的完整发展。从发展

4、的内容看,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结构看,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从时间上看,是终身的完整发展。(二)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积极的社会化并不会自然的发生,它需要在教育者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并加以适当引导才能实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就是要寻找创设积极教育环境与适当引导的原理与方法。(三)实现社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是学前儿童

5、社会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一个公民是承载了一定文化传统,并积极参与现实生活的人。这决定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公民的培养,既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要引导孩子有参与现代全球化生活的眼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一)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儿童良好的品格习性与处世的行为和态度。这种培养是通过学前儿童的所有活动领域来进行,并需要结合诸多教育力量来达成的。因而,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二)掌握相关的知识、教育原理、规律与教育策略相关知识:一是关于自我社会性与品格成长的知识。二是关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知

6、识。三是关于社会教育内涵、目标与内容的知识。相关教育原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设定、内容与方法选择原理;学前儿童教育活动设计与教育评价原理。相关教育规律: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规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规律。相关教育策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设定、内容与方法选择、活动设计与组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策略。(三)提升自身的品格、社会能力与教育能力1、主要的品格素质尊敬、爱、坚忍、自制与勤奋。2、主要的社会能力社会洞察力、社会适应力、社会行动力。3、主要的教育能力主要指设计、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以及教育研究能力。对于教育者来说,拥有卓越与完美的品格、社会能力与教育能力并不

7、是一件容易的事,重要的是教育者要有追求卓越的意愿,这种意愿本身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成长力量。因为孩子也正处于成长的途中,一个愿意成长并追求成长的老师会成为他们同行的伙伴。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几种经典理论;识记精神分析、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难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依德、荣格、弗洛姆、埃里克森。核心概念:本我、自我、超我、心理性欲阶段

8、、原型、社会性心理需要、信任对不信任等。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是:1、认为人格完善与儿童内在的动机与情感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2、认为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冲突的解决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动力3、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连续并有阶段性的4、儿童早期的生命经验对其终身有重要影响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1、社会教育应致力于完整人格的培养2、尽可能给予幼儿良好的早期生命经验3、尽可能妥善满足幼儿的各种生理与心理需要,帮助他们面对种种成长冲突,促进其发展。二、社会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班杜拉、沃尔特斯。 核心概念: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感、直接学习、观察学习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1、强化是儿

9、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2、自我认知在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 4、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 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1、重视恰当的行为强化2、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能力与成就的机会与舞台3、为儿童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与榜样三、认知发展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柯尔伯格核心概念:自我中心主义、前道德阶段、角色承担、前习俗水平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观点:1、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道德发展的机制就是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改组。 2、道德发展作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由于认知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他们分别提出了道德发

10、展三阶段和三水平六阶段论。3、道德发展的动力是来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儿童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建构着自己的道德经验,形成和改变着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对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1、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接受幼儿不成熟的思维,也要为他们走向成熟搭建桥梁,帮助儿童向更高的理解水平发展。 2、道德经验的丰富是儿童道德认知结构变化的基础,教育者应当为儿童提供积累道德经验的机会,并引导儿童从对这些经验的反馈中学习。四、现代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洛伦茨 、威尔逊 、凯恩斯 、布朗芬布伦纳 核心概念:习性学、发展心理生物学、发展生态学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

11、发展的基本观点:1、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早期依恋的形成有重要联系,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人类行为有生物基因的继承性。3、在社会性发展中,生物成熟引起并保持经验,同时,经验的变化又会改变有机体的行为、生物状态和行为潜能。有机体在其整个一生中都具有适应性和主动性。4、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其影响。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1、重视建构儿童良好的早期依恋与同伴关系。2、引导儿童社会行为发展时要考虑到成熟水平与经验的匹配性。3、注意建构有教育意义的教育生态环境。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

12、般特点: 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区分人与物的不同,区分照顾者的不同情绪,区分不同的意图与行为等。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内容:1、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发展内容发展特点 自我认知由主客不分到将自己与外在事物分离,代词“我”的使用标志自我意识的形成。其认知有外在化的特点。自我评价从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与外在性。自我控制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

13、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2、对他人认知的发展发展内容发展特点对他人外形认知2岁以后,幼儿能逐步发现与他人在外形上的差异。准确地使用“你”、“他”这两个人称代词时,标志幼儿已把他人当作独立个体。 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能通过行为特征与结果来理解他人内在情绪与推断他人在集体中的地位。3、对社会环境和规范的认知发展内容发展特点对社会环境的认知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扩展和深化。 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使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规则的真正目的。在游戏和行为中往往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他们往往首先在别人的行为中发现违规。学前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1、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

14、展的特点:容易变化,情绪呈现出两极化的特征;容易受感染;具有冲动性。2、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内容:学前儿童情绪的社会化、依恋的发展、道德情感发展。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1、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及发展阶段产生阶段:初始阶段对他人需要的注意阶段;亲社会行为意图确定阶段;意图和行为建立联系阶段。发展阶段:享乐主义的、自我关注的推理阶段;需要取向的推理阶段。2、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发展内容发展特点助人与分享儿童很早就表现出利他行为,但这种行为是随着儿童社会化的认知的发展而变化的。儿童的利他规范是一个逐步确立的过程。合作在出生后的第二年,合作行为开始发生并迅猛发展。而研究也表明儿童合作行为是随着年龄增长

15、而不断增加的。 安慰与保护儿童早期就会对他人悲伤情感作出不同反应,并逐步发展出复杂的亲社会性干预意图与行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自身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生理成熟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气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认知发展水平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有计划、有目的教育活动的影响。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计划性与目的性保证了幼儿社会教育的方向性与价值性。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影响。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美观、和谐、设计合理的环境有利于陶冶儿童的性情,培养儿童的品格。宽松、温情的精神环境可以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也给儿童提供了耳濡目染的学习机会。教师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教师良好的行为示范、积极的期望与恰当的强化方式都会影响幼儿的社会学习态度与行为。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家庭、社区与大众媒体对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