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评监之教学观察系统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039615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5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专业发展评监之教学观察系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教师专业发展评监之教学观察系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教师专业发展评监之教学观察系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教师专业发展评监之教学观察系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教师专业发展评监之教学观察系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专业发展评监之教学观察系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专业发展评监之教学观察系统课件(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 教學觀察系統,潘慧玲教授研究團隊 研習時間: 研習地點:,目次,壹、前言 貳、教學觀察之概念 參、教學觀察之流程與實施 肆、教學觀察之工具介紹 伍、教學觀察之實作與練習 陸、結語,壹、前言,貳、教學觀察之概念,觀察之意義,觀察常見於日常生活之中,但大多係無目的性、方向性 觀察的過程:描述、解釋、預測 良好的觀察包含:看紀錄判斷 觀察的正確性和完整性端賴個人的知識、經驗和專業背景,教學觀察之意義,teaching observation / classroom observation 針對教室內外的情境脈絡、教師的各種教學行為和方法、學生的學習情形及教材的使用等方面,進行系

2、統化的描述、記錄、解釋、分析及預測的歷程。,教學觀摩v.s. 教學觀察,兩者目的不同: 教學觀摩主要目的在於教學演示,供前往觀看的該領域教師,或實習生互相學習和專業對話。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採用的教學觀察方式,則是由校內評鑑小組指定的評鑑教師進行教學評鑑。,為何要進行教學觀察,教室具有多樣的組成要素(如教師、學生、環境、教材等) ,其特性大致包括四部分(Borich,1994:13-17) : 變動快速 立即回饋 經常中斷 社會互動/團體歷程,觀察者效應,觀察者的出現,容易對教室互動產生的影響: 局內人vs.局外人 主觀性vs.客觀性 霍桑效應 亢奮效應,教學觀察之目的(一),Borich(19

3、94) 提出,教學觀察的目的有五: 幫助教師察覺許多教學行為是否適切 提供教師瞭解和選擇多樣的教學方法或策略 提供改進的資訊來幫助解決教學上的問題 避免重蹈覆轍,教師間彼此給予建議也有助益 有助於提升教學效能,教學觀察之目的(二),另一雙善意的眼睛 瞭解教學的優缺點 建立同儕觀察的觀念 提升教學的效能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增進學習成效,教學觀察之種類,正式觀察vs.非正式觀察 結構式觀察vs.非結構式觀察 參與觀察vs.非參與觀察,國外重要的教學觀察系統,佛蘭德斯(Flanders)的互動分析類別系統 (the 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Categories,簡

4、稱FIAC) 註:參考周玉真譯(1999),如何進行教室觀察(頁39-57), 臺北:五南。,參、教學觀察之流程與實施,被 觀 察 者,教學觀察之流程圖,觀 察 者,觀察前會談,教學觀察,觀察後會談,教學觀察的先決條件一,在互信的氣氛下與教師進行會談:目標一致、瞭解、尊重。 藉以獲得信賴感並去除防衛心。 有信任:接受建議。 沒信任:馬耳東風、建議當批評。 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互相討論要觀察什麼、想要達到什麼目的。,教學觀察的先決條件二,觀察範圍-教師與學生的行為及經驗 教師:講解能力/發問技巧/教學溝通/媒體運用/學生行為管理/教學準備等。 學生:學生行為性與非行為性的表現。 環境:教室內外的情境

5、脈絡。 教材:教材的使用狀況。,教學觀察的先決條件三,希望藉由另一雙善意的眼睛來幫助教師瞭解教學的優缺點、提升教學的效能,而非帶著雞蛋裡挑骨頭的心態來觀察教師的教學。,教學觀察的先決條件四,儘量避免觀察者效應造成教室互動的影響,維持觀察時的主、客觀立場平衡 。,教學觀察前的重點準備工作,召開觀察前的會談會議並完成下列工作: 被觀察者及學生特性之背景資料說明 確認觀察使用工具 確認教學進度(含單元名稱、教學目標、授課內容、教學流程、教學方法及評量等) 告知被觀察者會談內容絕對保密,並在未來可以獲得必要的協助,教學觀察中的資料蒐集工作,觀察時間至少為一節課,必要時可視情形增加觀察次數 進入教室並選

6、定適當的觀察位置,儘量減低對師生的干擾 檢查教學觀察工具及視聽設備 開始進行觀察及記錄 蒐集學生學習的相關資料(如作業、學習單等),教學觀察後的分析與省思,召開觀察後的會談會議,並進行分析與省思: 儘量在觀察後三天內召開會談會議 整理觀察紀錄 引導被觀察者瞭解教學優勢與建議改進方向,肆、教學觀察之工具 教學觀察表,教學觀察表之評鑑內容,課程設計與教學 班級經營與輔導,課程設計與教學之評鑑向度,教材呈現: 教學方法: 學習評量:,班級經營與輔導之評鑑向度,班級經營:,課程設計與教學之評鑑指標,班級經營與輔導之評鑑指標,教學觀察表,壹、基本資料 教師姓名:_ 任教學校: 任教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

7、:_ 單元名稱:_ 級任/導師或科任/專任: 觀察時間:年月日時分,教學觀察表,貳、說明 1.本表每位教師至少實施一次,可視情形增加次數。 2.本表係由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能力指標系統中,選出適合教學觀察之評鑑向度,向度由3至6列表呈現。 3.表中各項指標之順序,可視實際教學現場需要作調整。 4.評鑑係針對指標進行,表中檢核重點僅提供參考或作為觀察之輔助紀錄(在內註記),可視實際需要增刪調整。,教學觀察表,貳、說明 5.表中參考檢核重點後標示(檔)者,表示可能在教室觀察中無法獲得所需資訊,須藉助教學檔案資料進行評鑑,故評鑑者僅須就其餘參考檢核重點之表現情形作判斷。 6.評鑑者就各項評鑑指標

8、之表現情形,勾選適當欄位之表現水準(分為優異、良好、尚可、待改進四等級),如有評鑑指標未在觀察中呈現,則於表中勾選未呈現一欄。 7.表格欄位可視需要調整。,教學觀察表,教學觀察表,教學觀察表,教學觀察表,教學觀察表,教學觀察表,教學觀察表,教學觀察表,教學觀察表,教學觀察表,教學觀察表,教學觀察表 表現水準的判斷原則,評鑑重點在於指標,參考檢核重點可幫助瞭解指標的達成 評鑑須建立評分者觀點的一致性 評鑑應就教學表現(或行為)事實進行判斷,而非觀察者自己的推論 判斷原則: 完整性、有效性、全面性,教學觀察表 表現水準的判斷原則(續),完整性:教學行為是否展現評鑑指標內容涵蓋所有面向。 有效性:教

9、學行為是否有效達成評鑑指標。 全面性:教學行為是否關照到每位學生(如關照每位學生,兼顧群性與個性、性別平等) 。,教學時,評鑑指標的表現水準,可依檢核重點的達成程度判定 檢核重點全部達成,達到完整性、有效性原則,其表現水準是良好。 檢核重點全部達成,又有優良表現的行為,達到完整性、有效性、全面性原則,表現水準是優異。 檢核重點部分達成,達到完整性原則,表現水準是尚可。 教學時,檢核重點未達成,表現水準是待改進。,教學觀察表 表現水準的判斷(續),伍、教學觀察之 實作與練習,教學觀察表 實作與練習,教學示範帶(15分鐘) 引導與討論,教學觀察表之記錄,填寫基本資料 教師姓名:_吳先生 _ 任教年

10、級:_ 任教科目:_ 課程名稱:_ 課程內容:_ 觀察者:_ 觀察日期:_ 觀察時間:_至_,教學時,教師設計由淺入深、具邏輯性的的教材,並完整呈現教學內容,達到完整性、有效性原則,而在教材呈現上稍有疏忽,其表現水準是良好,教學時,教師能顧及學生的經驗背景,特別是其先備知識,能有組織、有條理,以正確清楚、完整、由淺入深、具邏輯性的教材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學習得更具意義達到完整性、有效性、全面性原則。,教學時,教師僅正確清楚呈現教材,並完整呈現教學內容,檢核重點部分達成,達到完整性原則,表現水準是尚可,教學時,教師僅請學生拿出教科書,並依教科書內容進行教學,檢核重點未達成,其表現水準是待改進,教

11、學時,教師僅以教科書內容進行教學,適時因學生的學習情形而調整教學內容,也能適時口頭補充相關的故事或例子, 達到完整性、有效性原則,其表現水準是良好。,教學時,教師會適時因學生的學習情形而調整教學內容,並視單元內容,提供相關的補充教材,擴展學生的視野,或視個別學生的學習差異,提供補充教材,其表現水準是優異。,教學時,教師雖依教科書內容進行教學,但能適時因學生的學習表現,而調整學習內容的先後順序及難易,其表現水準是尚可。,教學時,教師僅請學生拿出教科書,並依教科書內容進行教學,並未補充相關教材,忽略學生的認知性及學習困難,其表現水準是待改進,教學時,教師以天馬行空的講述進行教學,整節課未出現教科書

12、或相關補充教材,其表現水準是待改進。,教學時,檢核重點全部達成,達到完整性、有效性原則,其表現水準是良好。,教學時,教師生動活潑的表達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完整性、有效性、全面性原則,表現水準是優異。,教學時,教師未適時歸納教學重點,僅達成兩項檢核重點,符合完整性原則,表現水準是尚可。,教學時,教師僅口頭說明教學內容及重點,檢核重點部分達成,達到完整性原則,表現水準是尚可。,教學時,教師表達清楚但欠缺生動,無法吸引學生注意,檢核重點未達成或僅達成一項,其表現水準是待改進,省思教學工作,積極面對教學問題 培養觀察能力,邁向教師專業發展,結 語,謝謝大家!,夫妻?或是男女朋友?,夫妻?或是男

13、女朋友?,誰是長官?誰是下屬?,誰是長官?誰是下屬?,看出來有什麼不一樣嗎?,她是誰?,她絕不是蒙娜里莎!,為何要進行教學觀察,變動快速(rapidily) 教師的教學工作相當地忙碌,教師除了要與學生講授課程內容外,還包括提問問題與解答、監督功課、小組討論、批改作業及實施評量等,為何要進行教學觀察,立即反應(immediacy) 教師通常有教學進度的壓力,因而無法提供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課堂討論,此外對於一些課堂突發事件大都要立即反應和做決定,對學生的問題也要立即給予回饋,為何要進行教學觀察,經常中斷(interruption) 由於教師必須處理許多教學之外的事,例如突如其來的行政工作、會議、家

14、長來訪等瑣事,經常使得教學產生中斷,為何要進行教學觀察,社會互動/團體歷程(social distraction) 教室就像是個小型社會,教師和學生間以及學生和學生間的互動關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合作學習與社會技巧的學習是有助於提升學習成效的,觀察者效應,局內人(insiders) 觀察者本身即學校教師,對校內事務十分熟悉,但容易有先入為主的偏見,失之主觀 局外人(outsiders) 觀察者是校外人士,通常較客觀,但可能對於教室情境的不熟悉,在解釋上會有誤差,觀察者效應,霍桑效應 在美國芝加哥附近的西方電氣公司霍桑場所進行的實驗,研究發現:被觀察的員工獲知接受實驗,因為尊榮感與團隊合作激勵士

15、氣,有助於工作績效的提昇,參與成員的潛能獲得發揮,觀察者效應,亢奮效應 被觀察者平時可能相當文靜,但是一進入群眾中,情緒會顯得特別亢奮,行為舉止比平常更為好動,教學觀察之種類,正式觀察(formal observation) 有明確目的、有計畫安排、有一定控制、有嚴謹記錄的觀察方式 非正式觀察(informal observation) 不一定有明確目的、計畫安排、研究控制及嚴謹記錄的觀察方式,教學觀察之種類,結構式觀察 實驗情境為主的觀察方式 非結構式觀察 自然情境為主的觀察方式,教學觀察之種類,參與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 觀察者即局內人 非參與觀察(non-participant observation) 觀察者即局外人,國外重要的教學觀察系統,佛蘭德斯互動分析類別系統(FIAC) 觀察老師和學生間的口語互動情形,分成十個類別 觀察者平均每3秒在記錄紙上做一次劃記,必要時記下重要的活動或事件,國外重要的教學觀察系統(續),FIAC十項類別: 1.接納感受(accepts feeling) 2.稱讚或鼓勵(praises or encourages) 3.接受或採用學生的想法(accepts or uses ideas of students) 4.問問題(as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