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46039306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能够把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从根本上讲清楚的,迄今只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自然人化。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排除宗教领域,辩证法的哲学研究把自然视为拟人的神秘活体,唯物论的哲学研究把自然视为远人的机械实体。前者以黑格尔(Hegel,G.W.F.)为代表,后者以费尔巴哈(Feuerhac,L.A.)为代表。马克思主义汲取了其中的合理内核和基本内核,建立了高超的历史自然观。马克思(Marx,K.)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自

2、然的“人化”问题,即自然与社会统一的问题,其意义在于指出了社会发展是自然发展的延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关系的中介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把自然和社会孤立起来对待,就必然无法清楚认识和正确处理现实问题。 第二,自然异化。人的基本特征是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外化,外化使得人与自然同步提升。如果外化的结果不是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增强,而是成为人的对立面,这就是异化。人与自然在早期有一种原始的统一性,但这是本质力量低下的表现。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使人对人的依赖和人对自然的依赖,变为人对物的依赖。高度分工把人挤压在各个狭窄的领域,使人的

3、专长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人的创造性和动物性都被激发到顶峰。对个利的追逐造成人对人的冷酷剥离和人对自然的猛烈剥夺。社会财富和社会交往都发生根本改变,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异化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也有发生,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为严重。第三,自然归化。资本论预言:“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自然辩证法提出关于“两个提升”的论断:“只有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方面把人从

4、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人与自然的协调和人与人的协调一致,这是对原始协调的辩证复归,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的历程,而不是乌托邦,这种复归是人心所向。(摘编自欧阳志远论“三个自然”与生态文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各自代表的自然观虽然差别很大,却都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有着重要作用。B人的本质力量外化的结果既可以使人的本质力量增强,也可以成为人的对立面,后者就是自然异化。C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依赖对象是物,人的创造性和动物性被大幅激发出来,异化现象极其严重。D马克思

5、主义认为,自然归化需要一个必要前提,即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与马克思主义诞生前的两种自然观的比较,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自然观的高超。B论证了自然与社会统一的关系后,文章从反面指出将两者孤立对待的危害,有现实针对性。C文章先阐释什么是异化,再论证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和自然的严重异化,论证逻辑非常严谨。D直接引述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相关表述,使文章对自然归化观点的论证具有更强的权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与社会是统一的,不能将自然孤立于社会之外对待,这就是自然

6、人化。B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这应该是两者互为中介的根本原因。C异化分为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人的异化是人的原因造成的,自然的异化是自然造成的。D所谓自然归化,是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才产生的自然异化复归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原始协调。(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任何一门艺术的道理都包含在作品表达中,因此长期大量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永远都是“懂”这门艺术最佳的途径。戏曲的道理也不例外。在戏曲风行的千百年里,无数目不识丁的农民扶老携幼在乡村戏台下津津有味地欣赏,从来没有生发过“不懂”戏曲的感慨。戏曲之所以曾经拥有广泛的受众,就是由

7、于这些观众有长期欣赏戏曲的经验积累:他们既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亦熟悉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所以才能与舞台上戏剧人物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才能为生旦净丑的唱念做打鼓掌喝彩。当前我们面临的窘境是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今天连大学生都慨叹“不懂”。这是因为戏曲生存语境变了,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更难以通过优秀戏曲的长期熏陶形成审美经验。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建构了有异于传统的知识谱系,其中几乎没有戏曲独特的文本、音乐和表演形态的身影,戏曲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也有异于现有谱系,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当代观众和戏曲的隔膜。(摘编自傅谨如何让更多人“看懂”“听懂”戏曲材料二:一位当代戏曲剧作

8、家指出:“不少剧目在舞台上倡导的东西,正是观众厌恶的东西;而它所反对的,又恰恰是人们所喜爱的。”不过,尽管内容和观念陈旧,但是中国戏曲的表现手段有着独特的魅力,令世界各国艺术家们青睐。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提出的“间离效果”的艺术方法就深受中国戏曲表演的启发。法国前卫戏剧理论家阿尔托极力推崇东方剧场,说它是一种演员的剧场,而西方剧场则完全忽略了演员身体的动作,一味强调语言对白就是一切,致使作为视觉艺术的戏剧竟然无从发挥形象之美。把莎士比亚戏剧移植到中国戏曲中,使两者形成了优势互补。戏曲中自由的舞台时空可以表现莎剧中广阔的宇宙,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可以表现莎剧中各种人物和激情;而莎剧中普遍的

9、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则可以在戏曲的虚拟传神、简繁有致的形式中得以凸现和延展、夸张和强化、发扬和光大。莎士比亚戏剧在这种结合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意义,戏曲也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形式,在与西方戏剧文化的对话中更新陈旧的观念。(摘编自张德明主编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 材料三:在戏曲现代戏创作中,由于现代社会迅速变化的生活节奏和碎片化的生活内容,程式语汇赖以生存生长的高度稳定性、可辨识性遭遇了难以破解的难题。怎么办?张曼君选择了打破程式、回到歌舞。从赣南采茶戏十二月等郎中的“二胡舞”到评剧红高粱中的“抬轿舞”、秦腔狗儿爷涅槃中的“板凳舞”等,张曼君对戏曲现代戏的艺术处理,已然不是上场拿范、台口

10、亮相的样式,而大量运用了现代歌舞形式和意象符号。戏曲理论家龚和德称之为“三民主义”(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习俗),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戏曲理论家周育德称之为“无动不舞”,生动概括了她的导演特色。“中国戏曲的有效传承,中国现代戏曲的长效拓展,在张曼君的创作中有着具体而微的呈现。她将富于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化传统与中国戏曲的艺术理想紧密结合起来,用符合时代审美趣味的艺术手段重塑中国戏曲的舞台印象,极大地推动了新时代戏曲的变革与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说。(摘编自郑荣健“张曼君现象”对戏曲现代实践的启发,中国艺术报2019年6月13日)4下列不属于现代人“不懂”戏曲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11、)-( ) A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缺乏戏曲审美经验。 B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几乎没有构建与戏曲相关的知识谱系。 C戏曲的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与现代人的观念有所不同。 D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与当代观众的隔膜在进一步加剧。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前,无数农民虽目不识丁却能津津有味地欣赏戏曲,是由于他们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 B中国戏曲陈旧的内容和观念,并不影响其表现手段的独特魅力,这种手段受到世界各国艺术家们的青睐,甚至被借鉴。 C由于西方戏剧艺术方法的缺陷,莎士比亚戏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很难得到表现,借鉴中国戏

12、曲,可以弥补这个问题。 D针对戏曲现代戏创作中遭遇的难以破解的难题,张曼君在创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受到了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6中国戏曲需要在哪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已经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实践?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演说家 【俄罗斯】契诃夫 早上,八等文官基里尔伊凡诺维奇瓦维洛诺夫下葬。在送殡行列离开教堂前往墓地的时候,死者的同事,一位姓波普拉夫斯基的人,去找他的朋友格里戈里彼得罗维奇扎波伊金。这个扎波伊金,具有一种罕见的才能,他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席演说。 “我呀,朋友,找你来了!”波普拉

13、夫斯基正碰到他在家,说,“快穿上衣服,跟我走。我们有个同事死了,这会儿正打发他去另一个世界。要是死个小人物,我们也不会来麻烦你,可这人是秘书某种意义上说,是办公厅的台柱子。给这么一个大人物举行葬礼,没人致辞是不行的。” “啊,秘书!”扎波伊金打了个哈欠,“是那个酒鬼吧?” “没错,就是那个酒鬼。这回有煎饼招待,还有各色冷盘你还会领到一笔车马费。走吧,亲爱的!到了那边的墓地,你就天花乱坠地吹他一通,到时我们就千恩万谢啦。” 扎波伊金欣然同意。“我知道你们那个秘书,”他说着坐上出租马车,“诡计多端,老奸巨滑,但愿他升天,这种人可少见。” “得了,骂死人可不妥啊。” “那当然。对死者要么三缄其口,要

14、么大唱赞歌。不过他毕竟是个骗子。” 为死者做了安魂祈祷,等大家安静下来,扎波伊金朝前跨出一步,向众人扫了一眼,开口了: “能相信我们的眼睛和听觉吗?这棺木,这些热泪涟涟的脸,这些呻吟和哭号,岂不是一场噩梦?唉,这不是梦,视觉也没有欺骗我们!眼前躺着的这个人,不久前我们还看到他是如此精力充沛,像个年轻人一样活泼而纯洁,这个人不久前还在我们眼前辛勤工作,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把自己酿的蜜送进国家福利这一总的蜂房里。如今却已变成一堆骸骨,化作物质的幻影。不可弥补的损失啊!现在有谁能为我们取代他呢?好的文官我们这里有很多,然而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却是绝无仅有的!他直到灵魂深处都忠于他神圣的职责,他不吝惜

15、自己的精力,通宵达旦地工作,他无私,不收受贿赂。他嫉恶如仇,那些想方设法损害公共利益的人,那些利用种种诱人的生活福利来拉拢他,让他背弃自己职责的人,统统遭到他的鄙视!由于他忠于职守,一心行善,他不知道生活的乐趣,甚至拒绝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你们都知道,他至死都是一个单身汉!就在此刻我也能看到他那张刮得干干净净的、深受感动的脸,它对我们总是挂着善意的微笑;就在此刻我也能听到他那柔和的、亲切友好的声音。愿你的骸骨安宁,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安息吧,诚实而高尚的劳动者!” 扎波伊金继续说下去,可是听众却开始交头接耳。首先,大家弄不明白,为什么演说家称死者为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死者明明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呀。其次,大家都知道,死者生前一辈子都同他的合法妻子吵架,因此他算不得单身汉。最后,他留着红褐色的大胡子,为什么演说家说他的脸向来刮得干干净净的。 “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演说家眼睛望着墓穴,热情洋溢地继续道,“你总是愁眉苦脸,神色严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