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037122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表现及成因(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2)成因: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状况不同。2自然带的形成(1)成因:不同地域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2)表现:不同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3)命名:以植被类型命名。3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温馨提示(1)自然带不是气候带,也不是植被带。气候类型与自然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2)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3)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

2、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1)规律:自然带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2)成因: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水分条件也有重要影响。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1)规律:自然带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2)成因:主要受从沿海向内陆不同的水分条件控制。(3)分布:在中纬度大陆地区表现最明显。3垂直地域分异(1)概念:地表景观随高度有规律更替的现象。(2)成因:水分、热量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3)规律: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4非地带性地域分异(1)影

3、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2)表现: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不吻合。(3)举例:南美大陆太平洋沿岸南纬330之间狭长荒漠带。形成原因:秘鲁寒流的影响及安第斯山的阻挡。温馨提示实际上,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都是在热量和水分共同作用下引起的。只不过前者是以热量为基础,后者是以水分为主导。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材料一战士李刚在日记中写道:“凌晨我们巡逻,气温20 左右,周围一片林海雪原。而我的家乡此时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椰树,人们正忙着早稻插秧”材料二(1)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有很大的差异?提示:不同的地域由于位置、地形、气候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植被、

4、土壤等,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2)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向南至马六甲海峡的轮船,在沿海地区依次经过哪几个自然带,它体现了自然带的什么分异规律?提示: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和热带雨林带。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3)从直布罗陀海峡向北至圣彼得堡穿过哪几个陆地自然带?提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4)若一列火车从我国连云港沿第二亚欧大陆桥一线到达鹿特丹穿过的自然带主要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提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核心要点掌握好 陆地自然带的影响因素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及大气环流、洋流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

5、很强的关联性,具体如下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应用体验不可少 1下列关于自然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带是由于各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形成的B同一自然带的热量和水分大致相同C每一自然带都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D不同自然带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解析:选B由于各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不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形成自然带;自然带在地球表面占有一定宽度,并呈带状分布。在各自然带内都有典型的动植物和土壤类型;自然带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而是存在一个过渡地带。2下表为某地气候资料,据表分析该地植物的个体形态是()1月均温7月均温夏季降水量冬季降水量年总降水量16 25 70

6、 mm10 mm110 mmA根系发达,叶小多刺B草高树稀,雨季叶茂,旱季落叶C普遍生长着苔藓和地衣D根系发达,常绿阔叶解析:选A根据气候资料可以看出,该地年降水量很少,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适应该地气候的植物特征应是根系发达,叶小多刺。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自然带的主要分布区。读图回答34题。3该自然带在甲地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有暖流经过,山地地形对气流有抬升作用B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C沿岸飓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D受东南季风的影响4该自然带在乙地区分布广泛的原因是()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平原面积广阔ABC D解析:3.A4.B第

7、3题,甲处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加上地形抬升,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带。第4题,乙处热带雨林带分布广可从地形、气候、洋流等方面分析。该自然带与秘鲁寒流无关。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材料一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材料二(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种现象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提示:这种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有关。(2)自然景观的变化是以什么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热量。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3)自然景观的变化是以什么为基础产生的,这

8、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什么?提示:水分。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距海远近不同)。(4)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基带分别是什么?并说明原因。提示: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因为南坡山麓海拔低,纬度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就是该自然带。北坡基带为高山草原带,北坡属于阴坡,具有高寒气候特征,不适宜森林生长,只发育高山草甸草原。(5)珠穆朗玛峰北坡为什么缺少森林带?提示:北坡海拔高,气温低,不具备森林带所需的水热条件。(6)为什么南坡的积雪冰川位置低于北坡?提示: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北坡多,在重力作用下积雪冰川下滑较多。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地域分异规律的对比分析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

9、域分异规律,对比分析如下:分异规律影响因素分布特征分布典例分布明显区图形描述文字描述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位置4321与纬线平行呈带状,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非洲沿20E南北方向的自然景观变化低纬、高纬低平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海陆位置4321与经线平行呈带状,沿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到内陆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中纬度低平区垂直地域分异海拔高度自然带大致沿与等高线平行的方向(水平)伸展,沿垂直方向更替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区二、非地带性的地域分异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

10、状”等几个方面,具体如下表所示:实际分布的自然带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约束)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疏林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南美大陆南段东侧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改变)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疏林草原景观(改变)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改变)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热带草原带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的增温增湿南半球缺少苔原带

11、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缺失)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块状)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2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变化B水分变化C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D海陆分布、地形起伏解析:1.B2.B第1题,从A到B,从我国的热带变化到了寒温带,热量条件发生明显的变化,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第2题,从C到D,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3下图是四幅山地垂直带

12、谱图,其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是()解析:选D北半球的山体南坡为阳坡,光照充足,同一自然带海拔较高,排除B、C两项,暖温带的基带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故选D项。4埃及尼罗河两岸的“绿色走廊”属于()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D非地带性现象解析:选D埃及境内按纬度地带性分布应属于热带荒漠带,但由于尼罗河提供的灌溉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沿尼罗河河谷形成了“绿色走廊”,成为该国重要的农业基地。1关于陆地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叙述正确的是()A地域差异在同一自然带中是不存在的B自然环境中有相同的地区,也有相似的地区C陆地自然环境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上的相互叠加,

13、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D两相邻的不同自然带之间,都有明显的分界线解析:选C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在每一个自然带中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差异程度不同而已;由于地域差异的存在具有普遍性,自然环境中是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地方。相邻自然带逐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线。2下列诗句中都蕴含某种地域分异规律,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了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明了地理环境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说明了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ABC D解析:

14、选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明了南北差异,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是海拔5 000 m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规律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四座山位置由低纬向高纬排列的正确顺序是()A乙甲丙丁 B丁丙乙甲C乙丙甲丁 D丁甲丙乙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南半球的是甲和丁B若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则甲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C乙山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D若丙图中虚线为雪线,则南坡为迎风坡解析:3.C4.D第3题,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前提下,纬度越低,自然带谱的数量越多,相反则越少。从图中各山地自然带丰富程度看,乙最多,且南、北两坡各自然带上界高度大致相等,故应位于赤道附近,纬度最低;其余依次为丙、甲、丁。第4题,甲和丁南坡为阳坡,故应位于北半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